傳統文化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加速

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廣東省區域發展藍皮書研究會廣州市粵港澳灣區(南沙)改革創新研究院11日聯合發佈的《中國廣州文化發展報告(2020)》指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深度影響,廣州傳統文化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加速,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應用進程也將全面提速,文化消費領域將出現快速新舊交替市場分化

報告分析認爲,2019年,廣州文化發展的總體態勢是穩中有進,在公共文化服務、文藝創作生產、城市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文商旅融合、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人文灣區共建共享、城市文明建設方面都取得了不錯進展

其中,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截至2019年底,廣州每萬人室內公共文化設施建築面積已達到1280平方米,位居全國前列。61家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已實現夜間開放。文化產業規模持續穩定增長,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已達2369家,上市文化企業33家,高新技術文化企業1305家,文化產業園區220多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園區)19個,已形成了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格局。全年旅遊接待總數達到2.45億人次,同比增長10.06%;旅遊業總收入爲4454.59億元,同比增長11.14%。

報告同樣指出,當前廣州城市文化輻射力影響力與城市發展需求仍有較大差距,文化經濟與文化消費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依然明顯。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軟科學研究所所長曾恆皋表示,“一些邊遠城區的文化潛力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產業在區域發展上嚴重失衡,文化消費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城鄉區域發展不均衡和消費結構不均衡。”

報告指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事件”的深度影響,廣州文化發展將出現一些新的發展態勢。其中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傳統文化產品、文化服務與文化消費數字化、智能化加速轉型升級,以文化消費線上化。預計將有更多文化企業和資本加大數字化文化產品的項目研發和市場供給,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應用進程將全面提速。而文化新業態加速發展,也將爲廣州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提供重大契機

因此,報告建議,加大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商業服務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財政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和文化商業服務企業加快完成場館智能化和服務數字化改造升級。同時,優先加強在大型公共文化服務場館、文商旅重點項目、文化產業園區等關鍵區域的新基建項目的規劃佈局投資建設,利用新科技、新基建的契機引領廣州文化服務產品的創新和文化消費的升級,並採取強有力措施促創新、增投資、穩消費、拓貿易,確保文化產業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