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蘇兩縣牽手32年創造“教育奇蹟”

韓帥南)“今年高考,我們‘海安班’平均分是616.6分!以709分奪得麗江理科狀元’的學生也在我們班。”21日,來自江蘇省海安市的老師唐義凱自豪地向記者介紹。不過他口中以“海安”爲名的班級並不在江蘇省,而是位於剛剛退出貧困縣序列、俗稱“小涼山”的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

寧蒗縣地處滇西北橫斷山脈中段,曾是一個集“山、少、邊、窮”於一體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教育起步晚、起點低、底子薄。直到1988年,寧蒗是與海安縣達成“木材人才”的“寧海之約”,由海安抽調教師到寧蒗教學,寧蒗則每年爲海安提供木材。合作開始後的短短几年間,寧蒗初中中考上線率、升學率,很快由原來的麗江墊底,躍居麗江第一。1990年,“寧海之約”告一段落,但兩地的教育合作卻不斷升級

圖爲“海安班”所在的寧蒗縣民族中學。 王淼 攝

2016年,“海安班”在寧蒗縣民族中學創立,班級每年招收寧蒗縣成績優異的初中畢業生,由來自海安的優秀老師爲“海安班”授課。2019年,首屆參加高考的“海安班”就創造出一個“教育奇蹟”:班級學生高考成績680分以上達4人,最高分697分,全班平均分605.4分,居麗江市第一,有3人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

實事求是地說,寧蒗學生的底子會比海安學生稍差一些,但他們身上都有一股子不怕苦的韌勁。海安老師們也會犧牲休息時間爲他們補課,幫他們補足短板。”唐義凱說。

“‘海安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男生,他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考取清華大學。”談起自己的“得意門生”,唐義凱滿臉驕傲,“他自己非常刻苦,我們也會全力培養他。今年高考他成爲了麗江理科‘狀元’,也如願進入了清華大學。”

唐義凱介紹,“海安班”的學生中有不少家庭條件比較困難,還有部分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而來自政府、雲南省菸草專賣局公司)的補助、助學金等爲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保障。“我們海安老師也會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設立獎學金,爲貧困學生解決困難。”

自1988年開始,先後有超過280人次的海安教師來到寧蒗支教,他們接力培養出2萬多名初高中畢業生,不少學生成功走出大山,邁入大學之門,改變貧窮的宿命

“海安老師們不僅帶來先進的教育經驗,更改變了‘小涼山’人民的教育觀念羣衆思想已經從‘讀書無用,打工掙錢’向‘教育改變命運’轉變,從根本上推動了‘小涼山’教育事業的長足進步。”寧蒗縣民族中學副校長文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