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培麗/兩岸牽手藝術聯展 美術教育新勢力
藝術無疑是一種精神生活的實現,透過藝術作品彷彿看到時代的過往,人性的面相,數千年數百年的藝術品其形式推動人們思考反省事物內涵。教育的意義無形中也在藝術作品中傳播出來,有時候還是一種生命的解放甚至是一個答案。但究竟臺灣的藝術教育是否普遍?是否已經在基礎教育上紮根,成爲一種常識?
不久前臺灣創價學會曾爲工筆畫名家張克齊教授辦了畫展,巡迴各中小學校園推廣美術教育,問起學生能否說出臺灣有名的畫家?卻無人知曉,僅偶有一兩位說出張大千的名字,再問其他便一無所知。至於問到西方畫家,就有不少學生可以說出畢卡索,米羅或是夏卡爾等等。似乎反應出臺灣美術教育的嚴重不足。
▲張克齊 春風得意。
執教二十餘年的臺藝大教授張克齊說到此事認爲是很大的缺憾,因此興起爲美術教育盡力的念頭,於是與二十餘位國內著名的畫家共同發起成立了臺灣藝術學會,並設置國家藝術聯盟網站,藉由網路期望把臺灣的畫家介紹給年輕人,由於理念善美,在短短數月內就帶動近兩百位畫家與業餘畫家加入,形成一個具有藝術教育使命的繪畫團體,也成爲工筆畫走向當代性具有指標意義的團體。
國內的藝術市場相較於大陸或是西方都較爲薄弱,藝術家的創作需要經濟來支持其生活,這是現實也是事實。現實是在創作的路上必須不斷的付出,但也造成經濟上困難,尤其是新銳藝術家,更需要不斷辦畫展讓外界認識,卻苦無經費。張克齊教授爲此集合畫家們共同的力量舉辦畫展義賣,在臺灣藝術學會裡設立藝術基金,計劃長期協助年輕的藝術創作者。
▲樑秀中 戲中游。
因此臺灣藝術學會與大陸淄博文化藝術交流聯誼會將於4月29日在臺北張榮發基金會共同主辦兩岸藝術家聯展。消息一出立刻像個磁鐵般吸引臺灣各畫會共襄盛舉 ,包括臺灣藝術學會、中華工筆畫學會、臺灣水墨畫會、臺灣海洋畫會、中華心齋藝術學會、辛巳畫會、長遠畫會、五榕畫會、中華藝風書畫會、東亞藝術研究會、中華國際女書畫家協會、中華畫筌美術協會、臺灣山水藝術學會、中華梅花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共十四個組織約四百七十位畫家與業餘畫家以繪畫及雕塑作品參展並義賣。售出金額的三成捐作藝術基金,作爲幫助年輕畫家的經費。這股龐大的凝聚力,規模之大讓剛創辦的臺灣藝術學會只好以超支的方式執行,據悉理事長張克齊教授則自行補足不夠的經費,默默地爲藝術教育貢獻。
▲黃慶源 山城。
除了集合兩岸藝術家共同的力量籌立藝術基金,此次畫展我認爲還有一個意義,即是一般當代藝術的市場經驗告訴我們,非再現抽象的繪畫藝術性高於再現的藝術創作形式跟雕塑,這也是當代藝術的特性。但檢視當代的工筆畫或水墨畫,雖然拿的是傳統的筆墨,但是在構圖與精神層次,哲學性意涵、色彩運用上完全是當代的樣貌。事實上藝術最好能雅俗共賞應該無庸質疑的,臺灣彩墨大師鄭善禧曾對張克齊說,現在很多人畫抽象,但是讓人看不懂,就像是穿上國王的新衣,如果有一天發現不對了,就會趕快換回來。言下之意就是畫要讓人看的懂,即使是抽象畫。兩岸藝術家聯展某種程度也說明了當代畫的樣貌不僅是抽象而已。不論再現寫實或抽象非現實,工筆水墨,都是不同的藝術樣式,美的自我實現,其精神立意引領人們精神的嚮往,獲得認同的同時也完成其藝術的價值。
▲高義瑝 守護。
每位畫家的內心都有屬於自己的感情,每個人表達的方式不同,四百七十位畫家在這場盛大的饗宴中,展示觀摩也傳達自我的情感,他們互相學習的共振效果形成有機的養分。雖然其中也有多位並非職業畫家,但是喜好繪畫這樣的良好趣味,讓業餘畫家的自身藝術性強烈表現出來,專注的精神,加上活躍的想像力,聚合成一場有質量、重量的藝術聯展。聯展中更有國內和大陸多位著名的畫家與雕塑家參展,讓人可以一睹各領域名家的作品,展現當代的藝術的韻味。而義賣所得後成立的藝術基金,也將成爲臺灣藝術教育的一股新勢力,支持藝術之河流向未來。
藝術像片沃土,需要灌溉養分,兩岸藝術家聯展一起爲藝術教育努力,讓外界看到藝術的秘土散發人性之美。儘管觀者未必知道光學原理,也或許不知道水墨的奧妙,畫裡生命的掙扎,萬物的寄情,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個能夠帶給大衆美的泛化感受、安頓心靈的藝術饗宴。
▲沈政幹。
……………………………………………………………………………………………………………………………………蕭培麗,ETtoday撰述副總編輯。政大EMBA科技管理研究所。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研究所。曾任中天香港財經主播,東森新聞採訪中心副主任、財經組長,中廣記者,國會助理,黨營事業華夏投資公司顧問,東森大陸事業部顧問,臺灣民俗村顧問,卓越雜誌顧問、新超科技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