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將病毒與武漢連結 《自然》期刊道歉了:停止新冠污名化

國際科學期刊《自然》在其社論中指出,這場大流行已充滿了極其惡劣的種族主義與歧視,特別針對亞洲人,而教育研究將會因此付出代價。(示意圖達志影像

新冠病毒不僅襲捲全球,並在其起源名稱上引起國際間爭論。對此,國際科學期刊《自然》在其社論中指出,這場大流行已充滿了極其惡劣的種族主義與歧視,特別針對亞洲人,而教育與研究將會因此付出代價。此外,社論中也提到先前該期刊因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大陸連結,一併致歉。

社論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時就已將這場因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疾病稱爲「嚴重特殊傳染肺炎」(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此一名稱很快由多個提供公共衛生訊息相關組織所接受,在替此一疾病起名之際,WHO曾委婉地提醒,曾將病毒與武漢以及大陸連結起來的新聞報導有誤的,包括《自然》期刊在內,「對此,我們承認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願爲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社論指出,多年以來,人們早已習慣將病毒性疾病與疫情首爆地區、地點或地域連結在一起,例如「中東呼吸症候羣」(MERS)、或者是以烏干達一片森林命名的「茲卡病毒」(Zika)。但自2015年以來WHO發佈指南中,要求停止此類做法,以減少污名化與惡劣影響,例如對所涉及區域或當地區民的恐懼或憤怒。該指南中也強調,病毒會感染所有人類:一旦發生疫情,無論是誰或者來自何處,任何人都處於風險之中。

但是,至今世界各國正努力控制新冠病毒傳播,一小羣政客仍死抱着過時舊詞彙不放,例如曾經將病毒與大陸連結在一起的美國總統川普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之子、巴西衆議員愛德華多(Eduardo Bolsonaro)稱新冠疫情是大陸的錯;此外,包括英國在內的其他地區的政客,同時也表明大陸需要負責。

社論稱,持續將病毒和疾病,與疫情發源地連結在一起是不負責任且須立即停止的。傳染病流行病學庫查司基(Adam kucharski)在他2月出版的應時之作《傳染的規則》(The Rules of Contagion)提醒大衆:歷史表明,大流行會導致某些羣體遭污名化,這就是爲什麼我們所有人都要謹言慎行;如果存有疑問,可以徵求他人意見,但無論如何一定要根據有共識證據上。

社論分析,如果我們不能做到這一點會造成嚴重後果。很明顯地,自從首起疫情傳出後,在全球各地的亞洲人飽受種族歧視,造成了難以言喻人性代價,例如他們的健康與生計造成代價。

社論稱,雖然執法單位正在調查仇恨犯罪,但此時對於某些人而言已爲時已晚,包括70多萬在海外留學的大陸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中大部分的人。集中在澳洲、英國與美國的大陸留學生,在許多學校關閉後已陸續回到大陸,但也有些沒有回國的學生左右爲難,一方面擔心繼續遭受種族歧視,另也擔心學業不確定,加上國際航班復航時間也未知。這些年輕學子的學業被迫中斷,失去剛建立的人際關係與機會,而損失來自大陸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學生,也會給大專院校令人擔憂的深遠影響,意味者受影響國家的大學將面臨多樣性的下降,而這在過去幾代中從未發生過。

社論繼續分析指出,大專校院致力於增加學生們的多樣性,多個國家也採取實際政策鼓勵國際學術流動,可見多樣性的價值不言而喻,它鼓勵不同文化之間理解與對話、鼓勵共用不同觀點與存在方式,此始終爲推動研究和創新的動力。不僅如此,多樣性的校園也是改進政策和體制所必不可少的,唯有如此才能讓大學以及成果發表變得更具包容性。在4月發行的《自然評論物理》(Nature Reviews Physics)中,來自大陸、印度、日本以及南韓的研究人員與科學傳播人士用親身實力講述了歧視與其他因素如何阻止他們在國際期刊上發生。

社論最後指出,在應對這場大流行中,許多國家領導人想要聽取專家建議並採取行動。在專業術語方面,來自專家的意見很明確:我們必須竭盡所能避免和減少污名化,不要把新冠病毒和特定的人羣或地方相提並論,且必須強調所有人都在風險之中,畢竟病毒不會歧視。如果新冠病毒引起污名化,導致亞洲年輕人離開國際校園,縮短教育時間,放棄自己與他人的機會,導致科學研究環境每況愈下,在這世界仰賴科研以尋求出路之際,這將是一個悲劇,故對於新冠病毒的污名化必須停止,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