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房價十年不漲給中國樓市的啓示(資料)
中國的房地產業究竟該怎麼個走法,這個問題一直困繞了政府多年,實際上這些年一直是在摸着石頭過河。現在回頭看,九十年代初設計的高收入者住商品房、中低收入者住經濟適用房、困難家庭住廉租房的思路還是正確的。但是在去年以前,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住房完全市場化的路子上來了,結果是房地產市場走向了房價飛漲的邪路。
房價飛漲的結果不但是毀了人們住房的夢想,也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埋下諸多的陷阱,其實也把房地產業帶進了滯漲的尷尬境地。
雖然土地在不斷地上市、房子在不停地建設、房價在一個勁地往上漲,但是人們買房的希望卻越來越小。房屋交易量不斷地下降,加快解決人們住房的計劃就成了空話。
住房問題提到政治高度既是住房商品特殊性的要求,也是共產黨執政爲民的宗旨體現,同時也是國家對這些年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檢討和總結。住有所居的概念從十七大講到兩會,充分說明了中央政府調整住房政策的意識在加強。顯然強調住房商品化的投資功能是不可能解決所有人的住房問題的,然而住房確實每個人生存的必要條件。如果回到過去那種福利式住房的時代,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該怎麼解決這個類似囚徒困境的難題呢?德國的住房市場是一個比較好的例子,其中最重要的經驗就是控制房價的上漲,房價沒有了升值的空間,一切就會迴歸理性。人們不再追求房屋的保值增值,也就沒有了對房地產投資的狂熱。房屋只是人們活着的時候生活的條件而已,買房置業也就更多了理性,少了衝動。
最近這些年,人們總以爲中國的房價上漲是國際房價上漲帶動的,也有人把北京的房價和東京比,把上海的房價和紐約比,這樣以爲中國大城市的房價上漲空間還大的很呢?最近有消息報道了德國的房地產市場情況,原來人家發達國家的發達也不全是房價推動起來的。
人家房價低、收入高與中國人收入低、房價高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人家自有住房率只有42%,而咱們還以80%多的自有住房而洋洋自得。本以爲帝國主義腐朽到這種程度,大多數的人們連自己的房子都買不起。殊不知原來是咱們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離人家的標準還相差甚遠。
1977年至今,30年間德國平均房價僅上漲60%,而同期個人收入已增長3倍;過去10年裡,德國物價平均每年漲幅2%,而房價每年上漲1%,扣除物價因素,德國房價實際上在以每年1%的速度縮水。
咱們一年上漲的數值幾乎抵的上德國30年走過的路,而咱們的收入水平在CPI陡然升高的情況下,實際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存款負利率多年了,還要爲利息付稅。
德國普通住宅每平方米均價在1000歐元到2000歐元(如柏林爲1700歐元左右)之間,即使按照現在的匯率來算,德國的房價也遠遠低於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價。德國人比中國人有錢多了,房價這麼便宜,可是德國人爲什麼不搶着買房呢?難道德國人傻了?有人說德國房價爲什麼10年不漲?回答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因爲德國人不買房,房價從何而漲?真應該弄幾個溫州炒房團和山西煤老闆過去。
德國的專家分析德國房價不漲反跌的內在原因。第一,供求平衡仍然是穩定房價的硬道理。德國目前有8200萬人口,而住房總數約4000萬套,完全滿足了每個家庭一套住房。第二,德國特有的住房金融模式和房貸固定利率機制,爲穩定房價提供了制度保障。這種長期的房貸利率週期,幾乎可以抗衡任何金融市場的波動,對房貸市場起着穩定器作用。第三,德國發達的房屋租賃市場,也成爲房價穩定的“定海神針”。與房屋出售價格一樣,德國政府對房租水平也進行了嚴格限定。如房東的房租超過“合理房租”20%,就構成違法行爲;超過50%就構成犯罪行爲,如不及時更正房東將面臨高額罰款甚至牢獄之災。
德國的具體情況與中國有着較大的差距,比如人家的人口呈現負增長,而咱們一個省的人口就可以抵的上人家全國的人口。人家可能蓋幾十萬套房子就能發揮好大的作用,雖然咱們的需求量大,但是咱們也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優越性。
不過如果德國真的執行咱滿當前的政策,未必不會出現供求緊張、房價飛漲的情況。別的不說,按照中國當前拆遷標準,德國的大部分房子都屬於年久失修的危險房屋,應該統統地一拆了之,那些郊外普通的老式城堡,又沒有住過什麼名人,有什麼保護的價值?如果真要這麼大拆大建,德國的房地產市場未必不如中國的火暴。
可是人家沒有這麼做,人家幾十年、幾百年的房子都在住着呢,而咱們一邊喊着供不應求,一邊又大量的拆除着所有認爲該拆的房子,無論平房、老樓還是近幾年的高層,一切只爲了建的更高,其實更是爲了賺的更多。看來堵住房地產暴利是中國地產走向繁榮的唯一正確道路,德國的經驗值得學習。來源:地產 作者:馬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