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風控的挑戰:6000餘人被補繳1.2億公積金 騙貸逾十億

(原標題:21說案丨 大數據風控挑戰:6000餘人被補繳1.2億公積金騙貸逾十億)

隨着大數據風控的興起,越來越多的銀行推出“純線信用貸款”。這類貸款,一般只需要通過蒐集到的借款人信息多維度給借款人畫像,藉助APP等線上渠道申請,幾分鐘就能給借款人提供數萬元到數十萬元額度不等的貸款。

這樣便捷貸款品種的出現,也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機。

近日,眉山公安局查處了一個上百人的騙貸團伙,該團伙控制着133家公司賬號,爲6000多名從未有過貸款記錄的“白戶”繳納公積金1.2億,然後利用公積金繳納記錄,通過線上渠道向全國多家銀行申請貸款,平均單人貸款額度高達20-30萬,最終給這些銀行帶來逾10億元的壞賬。

10月28日,眉山市公安局高新區(甘眉)園區分局專案組警官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長期跟蹤,警方已經掌握了確鑿證據,且發現這個犯罪團伙已經盯上了企業稅票貸”。和個人信用貸相比,企業稅票貸額度更大,一旦得逞,銀行的損失也將更加慘重。

爲了避免更大損失,今年4月份,警方就及時“收網”,首批抓獲了24名犯罪嫌疑人

(圖爲警方抓捕部分嫌疑人)

周警官表示,這個上百人的團伙構建起了擁有8層級組織架構的嚴密體系,其中包括渠道掌控者、渠道組織者、渠道管理者、操作團隊、墊資金主、洗錢團隊、一般介紹人、貸款人,各層級之間相互不認識,被要求是單線聯繫,這也給偵破工作帶來不小的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名義貸款人,一般是居住在偏遠山區,從未貸過款或者申請過信用卡的農民等爲主,金主替其墊錢補交公積金後,通過手機申請個人信用貸款,完成審覈等,幾乎當天就能拿到20-30餘萬貸款。但前7級渠道層層提取後,貸款人往往只能拿到數百元至數萬元不等的資金,有些貸款人甚至一分錢都拿不到。

據悉,本案已經造成了銀行大量個人貸款逾期,或將造成信貸資金重大損失,影響惡劣,系四川省最大規模的有組織的貸款詐騙案。

作爲一起新型貸款詐騙案件,相關監管部門和銀行已關注到其中的欺詐風險,目前已有部分銀行暫停省內個人線上信貸產品。

蹊蹺的公積金補繳

周警官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該案的案發,起於眉山市公積金中心發現異常。2019年10月,眉山公積金管理中心在例行巡視中發現,9月有11家公司爲124名“員工”補繳了上一年的住房公積金,共計繳存款170多萬元。蹊蹺的是,這些繳存款不是來自於公司賬戶,而是通過四個個人銀行賬戶轉入的。

公積金中心發現這一異常行爲,擔心有人要騙取公積金貸款,於是報警。

警方介入調查後,發現這些賬號直至一個多月後的11月8日都沒有其他操作,通過多方查證,也沒發現其他異常,案件的偵破陷入困境。

細心的民警想到了去調取了這些人的徵信記錄,果然發現了新線索。這124人中,有50人都於2019年9月21日,在同一家銀行獲得了信用貸款,每人25萬元,而且這些貸款資金,到了貸款人銀行賬戶後,短短几分鐘之內便被分散到更多的賬戶中去。

至此,專案組幾乎確定了偵查的方向,嫌疑人利用補繳公積金記錄作爲信用憑證,向銀行申請信用貸款,目的就是騙取銀行貸款。隨着調查的深入,證據越發充分,這些貸款幾乎全部逾期,且從貸後第一個月就沒有還錢。

至於嫌疑人爲何能成功幫助數百人的“白戶”補繳公積金貸款,專案組民警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第一層渠道的掌控者起了關鍵作用,他們一般通過侵入計算機、賄買等方式攻破公積金系統。

比如王某對計算機頗有研究,是名“黑客”,他和李某兩人瞭解到許多企業和個人沒有修改過公積金原始密碼後,開始非法侵入四川省內多地公積金住房系統,盜取了數十家公司賬號後,擅自更改錄入就職員工信息。

2019年底,一個小插曲更讓專案組堅定了案件的偵辦方向。一名50餘歲的中年女性江某隻身來到了眉山市公積金住房中心,希望提取自己的公積金,但是她不知道自己的公積金賬號,也不知道繳存單位等提取的必要條件,而公積金賬戶信息裡,確實有繳存記錄,賬戶中還有餘額。

無差別薅銀行信用貸羊毛

隨着調查的深入,專案組發現在補繳了公積金後,嫌疑人就會迅速帶着從中介手裡獲得的客戶到各個銀行去申請個人信用貸款。

周警官介紹:“公積金的繳存記錄,只要推送給銀行後,有的銀行就會直接認定,有公積金的借款人,擁有穩定工作和收入複合貸款條件,就能獲得額度不低的信用貸款,APP線上申請,幾分鐘就可以到賬。”

對於貸款銀行的選擇,周警官稱:“對銀行的選擇,他們是來者不拒,只要能貸款的都去試試。一家沒成功就會換別的銀行。而且擔心事情敗露,一般在一個地方兩三天就換更換地點。”

至於貸款人的選擇,他們傾向於居住在偏遠地區,文化程度較低,此前對金融不瞭解,沒有貸過款,沒有辦過信用卡,“徵信純潔得像一張白紙的客戶”。這些人被蠱惑後就主動配合騙貸行爲,比如有的會被告知,“能幫忙辦理貸款,但是貸下來後本人拿不到那麼多,你本人也不用還,有人幫你還。”

很多目不識丁的人,就是抱着“不用還”,反正還能得一部分錢的心態,配合了貸款的辦理。

據專案組介紹,這些目不識丁的村裡人,會被中介要求帶到成都等地,首先利用他們的身份信息辦理5、6張銀行卡,並且開通手機銀行,然後下載一些銀行的APP,開始申請信用貸,並按照要求配合做好人臉識別等環節。

一般每個貸款人能貸20-30萬元左右,但每一層都會提走不同的金額。比如,“渠道掌控者”每出售一家公司的名額,就要收取6-10萬的費用;“渠道組織者”收取每名貸款人的貸款總金額的5%加每人一萬元的人頭費;“管理者”收取每名貸款人貸款總金額的5%加包裝墊資費等;中介也要收取介紹費,有的還有多箇中介層級。

經過層層“扒皮”,20多萬元的貸款到貸款人手裡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剩下多少有的是看中介的心情,多則剩下幾萬元,少則剩下幾百元,還有過分者,將已經發放的貸款私分後,以“未貸款成功”爲由欺騙貸款人。

辦案民警介紹,這些貸款人的處理也遇到難題,他們既是受害者,但也是行騙者,他們許多人都知道是詐騙銀行貸款,但爲了利益等,選擇了配合,成爲了利益鏈條上最末端的一級。“貸款人怎麼處理,需要一個統一的標尺。目前是暫未追究,因爲人數太龐大了。”

據專案組介紹,截至案發,僅在四川,就共計有600餘名貸款人向四川省內多家銀行貸款成功,共計貸得款項1.1億元。

警惕有組織的騙貸行爲

專案組周警官表示,眉山市公安局按照市局主要領導指示,以“立足四川,輻射全國”爲基本思路,兵分多路趕赴全國7個省市,製作筆錄500餘份,覈查資金賬戶869個,追蹤資金數據800萬條,梳理電子數據300餘萬條,通過多方面證據的收集和碰撞,逐步明晰了全國三個犯罪團伙的組織構架。

辦案民警介紹,2019年以來,黃某團伙成員牽頭組織或部分參與了四川、天津、山東、廣東湖南重慶等多個省市的犯罪行爲。該團伙通過自上而下的嚴密管理,採取賄買手段,獲取了四川成都、眉山、雅安遂寧的公積金繳存渠道。對外以渠道方自居,組建有着張某等人的管理團隊,華某等人的操作團隊,蘭某某等人的洗錢團隊,夏某等數百人的中介團隊,以及貸款人的組織結構。

此外,他們還參與了外地兩個團伙的類似犯罪行爲。三個團伙分別控制了四川、廣東、湖南、天津、山東、重慶等地130餘家公司賬號,包裝貸款人6000餘人補繳公積金1.2億,詐騙銀行貸款超過10億元,大量貸款逾期造成全國範圍內信貸資金重大損失,影響惡劣。

而且隨着經驗的積累和技術的進步,這些騙貸行爲的貸款獲得率逐步提高。

數據顯示,以四川團隊爲例,2019年4月份開始,組織207名貸款客戶,只有39人獲得貸款;2019年9月份,124名貸款客戶,有50人獲得貸款;到了2019年10月下旬,511個貸款客戶招中,有400人獲得了貸款。

這些組織者套取了大量的銀行資金後,還有專門的洗錢團隊。

據專案組周警官介紹,洗錢團隊通過借用的POS機、第三方支付、取現,以及虛擬貨幣等手段,將銀行發放的貸款進行轉移,導致難以追蹤。這些人“一夜暴富”獲得大額資金後,也都開始購買豪車、豪宅等,揮霍了不少資金。

防範風險是永恆的話題。專案組警官也提示,除了公積金,很多銀行也會憑藉繳稅、社保、保險等信息發放信用貸款,凡是能通過政務信息補繳的,都可能通過類似的方式騙取銀行貸款。爲此,他建議銀行等各方及時查漏補缺,杜絕此類騙貸發生。比如,企業和個人的公積金賬戶應及時修改密碼;銀行應提高防範意識,對於政務信息應交叉驗證。

他還舉例稱,某銀行公積金信用貸款,多了一個驗證方式,就是要求貸款人提交一張在自己公司標識下的拍照,這一小小的舉動就攔住了很多的欺詐者。還有一家銀行,在中介帶着十幾名貸款人去網點設立銀行賬戶時,櫃員就發現了異常,這些人的開卡申請直接就被銀行“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