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農“賬本”靚(銳財經)

安徽東至縣林業資源豐富,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該縣採用資金支持、政策扶植等模式,大力發展黑木耳種植,走出了一條產業脫貧致富之路。圖爲村民正在採摘黑木耳。  張明偉攝(人民視覺

近年來,甘肅省敦煌市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宣傳引導、技術培訓、政策扶持等措施,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錯季種植各類果蔬,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圖爲12月27日,敦煌雷家墩生態農業園區,農民在日光溫室裡勞動。  張曉亮攝 (人民視覺)

超6萬億元!日前發佈的國務院關於財政農業農村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報告顯示,2016―2019年,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累計安排農業農村相關支出6.07萬億元,年均增長8.8%,高於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平均增幅。報告指出,總的來看,“十三五”期間我國財政支農工作成效顯著,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支出結構不斷優化,資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不斷提高。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重點支持5個方面

近年來,財政農業農村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如何?財政部部長劉昆日前介紹,各級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把農業農村作爲財政支出優先保障領域,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央財政農業農村資金重點支持5個方面。

保障糧食和生豬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支持開展農機購置補貼,通過現代種業發展基金帶動社會資本投資種業超過100億元。2020年將生豬臨時貸款貼息補助範圍由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養殖場戶,擴大到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殖場戶。

全力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主渠道作用,2016―2020年,連續5年每年增加200億元。深入推進貧困縣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試點,2016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832個貧困縣累計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超過1.5萬億元。

支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2016―2019年,全國農業信貸擔保業務規模年均增長81.9%。

加快補上農業農村公共服務短板。2018年以來累計新改造農村戶廁3000多萬戶。2016―2019年累計新改建農村公路超過120萬公里。

推動建立健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加強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支持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支持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覈資。截至2019年底,全國村集體經營收益超過5萬元的村佔比達48.2%,比2016年提高23.2個百分點。

實施預算績效管理

資金使用準,管理得跟上。劉昆表示,近年來,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資金管理,完善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紮實推進農業農村領域各項改革任務,不斷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管理的科學性規範性、有效性。

“推動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2019年制定出臺了《關於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的意見》,提出了對農民直接補貼、生產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價格支持、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政策舉措。”劉昆說,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加強涉農資金源頭整合,賦予地方更大的資金統籌整合權限,充分調動地方工作積極性。

財政預算管理方面,劉昆介紹,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制定農業農村相關轉移支付績效管理制度辦法,推動實現財政農業農村資金所有中央本級和轉移支付項目績效管理全覆蓋。

“狠抓資金監管和監督檢查。”劉昆表示,強化財政農業農村資金監督體系建設,實現832個貧困縣扶貧審計全覆蓋,不斷加強鄉村振興相關資金管理,推動政策落地。建設財政扶貧資金動態監控平臺,依託平臺建立了財政扶貧資金總檯賬,跟蹤預算分配下達、資金支付、績效目標執行、到人到戶補助發放等情況,促進加強扶貧資金管理。

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劉昆說,由於財政農業農村資金涉及不同行業領域和億萬羣衆,利益主體訴求多元,點多、線長、面廣,財政農業農村資金管理使用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一是投入壓力持續加大。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嚴峻,財政在今後較長一個時期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還需進一步健全。二是政策間銜接尚需進一步強化。由於財政農業農村資金涉及多個行業領域、多個層級、多個地區,政策間的協同配合還需進一步加強。三是預算和績效管理尚需進一步提升。

下一步,怎麼做?“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劉昆表示,財政部門持續把農業農村作爲優先保障領域,不斷完善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結合預算編制安排,繼續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農村領域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範圍。進一步拓寬投入渠道,逐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農村比例,確保“十四五”期末達到50%以上。

在政策體系和管理方面。劉昆指出,進一步完善財政支農政策體系,提高政策精準性。進一步促進涉農資金管理提質增效,將績效管理深度融入財政農業農村資金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強化評價結果剛性約束,將績效結果作爲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精打細算,把錢用到刀刃上、緊要處,切實提高財政農業農村資金使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