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知名基金經理展望2021年:結構性行情有望延續

(原標題:7位知名基金經理展望2021年: 結構性行情有望延續 收益預期應適當降低)

廣發基金孫迪:明年,盈利可能是市場向上的主要驅動因素。相對看好供需結構改善、盈利趨勢向上的順週期和高景氣方向,包括金融化工、可選消費新能源軍工等。

招商基金賈成東全球經濟在緩步修復,結構市邏輯依然還在,但與2020年相比結構會有較大的不同。

萬家基金黃興亮:2021年市場可能會因爲之前兩年的牛市以及市場估值偏高的緣故而難免震盪,但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銀華基金薄官輝:從宏觀層面看,2021年經濟增長要比2020年好,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疫苗助推全球經濟復甦,雖然刺激政策退出,但2021年還是存在很多結構性的機會

泓德基金王克玉:明年市場流動性是否持續收縮,要看全球經濟恢復的情況。如果經濟很快恢復到一個比較熱的狀態,流動性緊縮是必然的。但目前看,不管是中國還是海外,都遠遠沒有達到過熱導致的緊縮,不必過於擔心明年市場的風險。

農銀匯理基金趙詣:更加關注有增量的方向:一是技術進步帶來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應用;一是國產替代、補短板的方向,尤其是以航空發動機、半導體、北斗爲主的高端製造業

中歐基金王健:明年更看好邊際改善明顯的產業,包括可選消費中的汽車及家電,化工以及服務相關行業。在較長時間維度更關注新經濟領域醫藥、汽車電動化及智能化、光伏等產業的發展

證券時報記者 方麗 陸慧婧 張燕北

艱難的2020年進入尾聲,嶄新的2021年即將到來。最後一個月,公募基金會如何調倉?如何佈局2021?

證券時報記者專訪了廣發基金研究發展部總經理孫迪、招商基金投資管理四部總監及招商產業精選擬任基金經理賈成東、萬家行業優選基金經理黃興亮、銀華消費主題及銀華中國夢30基金經理薄官輝、泓德基金投研總監王克玉、農銀匯理研究精選基金經理趙詣、中歐基金投資研究部成長組投資總監王健等7位基金經理,分享優秀基金經理年底的攻守策略以及新年的佈局思路。

7位基金經理認爲,2021年大概率仍將是結構性行情,不過要適度降低迴報預期;相對看好金融、化工、可選消費、新能源、軍工等行業。

把握結構性機會

適當降低收益預期

證券時報記者:對明年的宏觀環境和市場機會有何看法?影響市場的核心因素有哪些?主要風險在哪裡?

孫迪:2021年宏觀上可能會進入經濟復甦和貨幣信用逐步迴歸常態、溫和收縮的環境中。有盈利支撐,我們對權益市場並不悲觀,整體系統性風險不大。不過,在流動性收縮的情況下,市場缺乏大幅上漲的基礎,需要適當降低收益預期,更好地把握結構性機會。

明年影響市場的核心因素或者說潛在風險點主要包括:國內經濟復甦的趨勢在下半年能否延續、流動性環境收緊的節奏和力度、十四五規劃、疫苗和海外疫情控制情況、拜登上任後的中美關係,等等。

趙詣:今年疫情對整個經濟和市場都產生了很大的衝擊,明年有幾個方面值得關注:疫苗能否順利推出、疫情得到控制;經濟增長在後疫情時代能否順利恢復;經濟恢復後,流動性是否會逐步收緊;美國新的對華政策等。

黃興亮:明年疫情之後,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來說很可能會迎來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如何抓住這個時期,增強與周邊國家的經濟聯結,共同打造一個更持久的繁榮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個過程中,貨幣作爲一種媒介,是不可缺少的。

2021年經濟增長可能會超預期,貨幣收緊的力度可能會比較適度,不會成爲市場下跌的主要因素。市場可能會因爲過去兩年連續的牛市以及估值普遍偏高的緣故而出現一定的震盪,但是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2021年推動市場上漲的核心因素是經濟增長預期越來越樂觀,貨幣收緊的擔憂越來越少。潛在風險則可能是部分成長性行業或個股由於投資者預期過高,導致股票估值承壓、獲利回吐的風險。

賈成東:今年經濟偏弱但市場表現很好,驅動力更多來自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充裕和連續兩年牛市催生的市場賺錢效應。下半年疫情逐步緩解,貨幣政策和經濟逐漸迴歸常態,市場流動性環境不像以前那麼寬鬆,慢慢變成結構市,上漲的行業和個股也變成了疫情受損的品種或是補漲的品種。

展望明年,全球經濟在經歷疫情之後緩步修復,結構市邏輯還在,但與2020年的結構相比有較大的不同。隨着疫苗研發的推進,央行貨幣政策化的決心更爲堅定,流動性不會更寬鬆,還會有收緊的可能。過去的大半年裡,因爲國內疫情控制較好,許多產業獲得了一個比較優勢窗口期。後續,如果全球疫苗可以如期推出,那麼窗口期帶來的利好因素會逐步減弱。

王克玉:明年最主要的機會將來自企業盈利的恢復與推動。現在大家擔心疫苗在發達國家應用和推廣之後,他們的生產活動恢復,我們的出口是否會受到衝擊。我們對於需求的判斷是比較樂觀的,明年在製造業出口這塊不會面臨大的變化

另一個因素是市場的流動性會不會持續收縮?我認爲這要看全球經濟恢復的情況。如果經濟很快恢復到一個比較熱的狀態,流動性緊縮是必然的。但目前,不管是從中國還是海外情況來看,都遠遠沒有達到過熱導致的緊縮,所以不必過於擔心明年市場的風險。影響和推動市場上漲的因素並沒有發生變化,我們也就沒有理由認爲市場會發生所謂的轉向。

薄官輝:明年對於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共識是從新冠疫情導致的救急階段迴歸常態,沒有2020年寬鬆,市場整體估值水平提升的可能性較小。但從宏觀上看,中國經濟增長要比2020年好,並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疊加新冠疫苗助推全球經濟復甦,雖然刺激政策退出,但2021年還存在很多結構性機會。核心的影響因素是房地產政策三條紅線的執行力度及對社融增速的影響。潛在的風險在於海外通脹水平的上升及對國內大宗商品的傳導。

王健:預計2021年中國的經濟復甦步伐和力度將領先其它主要經濟體。國內經濟增長動力正在逐漸從年初的基建和房地產擴散至消費和製造業領域。隨着經濟企穩,國內政策將從極端水平逐步迴歸正常。權益市場的驅動因素將由今年的流動性驅動爲主轉向盈利驅動。在宏觀復甦的背景下,企業的盈利處於上行週期,整體市場仍具備結構化的機會。潛在的風險在於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國內及外圍經濟體的復甦引發通脹帶來的利率上行風險。

看好金融、化工、可選消費、新能源、軍工等板塊

證券時報記者:是否已開始規劃明年的佈局?更看好哪些產業、領域的機會?

孫迪:我們已經開始爲明年的市場做相應的佈局。明年特別是上半年,全球經濟同步復甦是較爲確定的事情,盈利可能是市場向上的主要驅動因素,相對看好供需結構改善、盈利趨勢向上的順週期和高景氣度方向,包括金融、化工、可選消費、新能源、軍工等。對於今年漲幅較大、估值在歷史較高分位數的消費、醫藥、科技等板塊,如果估值能夠在近期得到消化,明年可能還會有不錯的機會。

趙詣:我的持股週期相對偏長,不會刻意以年底作爲一個調整節點。過去兩年,“消費+科技”的成長股表現非常好,隨着後疫情時代宏觀經濟增長的恢復,流動性邊際上不會再放鬆,對於成長股高增長持續性的確定性要求會更高。

以一個更長維度看,非常看好新能源領域。雖然今年漲幅已經很大,但要看到,這是目前美、中、歐三大經濟體都在持續加碼投入的方向。無論光伏還是新能源車,中國都擁有全球最完整也最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將受益於全球範圍的大發展。

黃興亮:我們一直依據市場動態地調整基金組合。在長期成長的策略下,主要在各行業中選取長期增長空間大、成長活躍的公司,集中持有,長期關注。

明年的市場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機構投資者在過去兩年獲得了較高的收益,均值迴歸的可能性在加大。大金融等權重板塊估值較低,市場發生大的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不大。

在機構投資者佔比持續提高、註冊制和交易制度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投機的成本不斷上升。A股市場的生態正不可逆地趨近海外發達市場:少數優質公司獲得溢價,多數普通的和業績表現一般的公司逐步邊緣化甚至折價。未來的A股市場可能更多呈現結構化的特徵,長期產業趨勢變化對市場的影響會越來越大。長期來看,我們保持對雲計算、半導體、新能源車、醫藥等科技創新領域的關注。

賈成東:明年的行情可能比較複雜,要看清晰難度比較大,但大體上會有兩次機會可以把握,上下半年的風格和行業可能會有明顯差異。上半年主要看好疫情受損股,如銀行、化工、航空、酒店等今年漲幅很小、業績逐漸改善的品種,這些領域具備階段性的性價比優勢,但可能不會持續整年。明年後半段,科技爲主的板塊可能會有機會。當然,以上的判斷還要取決於三個因素:第一、5G建設推進是否到位、是否催生出新的應用;第二、中美關係的處理方式是否有變化;第三、疫苗的推廣是否還有變數。

王克玉:從我們長期跟蹤企業的感受來看,未來更關注的是中國具備非常明顯的比較優勢的核心產業:首先是製造業的轉型和升級,目前中國製造業在設備層面已經具備了全球競爭力、在覈心零部件領域正在快速突破,這些都是我們未來長期看好的機會。其次,中國新興產業的發展優化了經濟增長的效率,未來的優勢也會越來越明顯。最後,在產業升級持續進行的過程中,消費升級也是一個大的方向。在上述背景下,我們將以這些核心產業爲依託,構建行業和風格相對比較分散的組合,不斷優化調整,從長期角度爲客戶創造一個相對好的回報。

薄官輝:正在密集參加券商策略會,調研公司和行業,爲2021年佈局。

首先看好可選消費的機會,如家電、汽車以及傢俱在疫情過後的逐步恢復。其次看好新能源的機會,主要是碳中和政策下的太陽能和新能源汽車。第三是看好獨立週期的板塊,如軍工。

王健:明年更看好邊際改善明顯的產業,包括可選消費中的汽車及家電,化工以及服務相關行業。同時,金融屬於宏觀相關較強的行業,景氣向上且估值未有明顯泡沫化,具備投資價值。從較長的時間維度看,更關注新經濟領域醫藥、汽車電動化及智能化、光伏等產業的發展變化。

明年市場風格將更均衡

證券時報記者:近期市場出現風格轉換,如何看待市場的這種變化?最後一個月是否會進行調倉?如何調倉?

孫迪:近期市場的變化既有大的宏觀經濟和貨幣環境變化的影響,也有一些板塊事件性的影響。總體上看,明年的市場相比今年會表現得更加均衡。相比今年相對較爲集中的行業配置,未來可能需要在配置上做一定的調整。此外,疫苗能否在近期順利推出、國內和海外經濟復甦的力度、貨幣政策退出的節奏等都會影響對於行業的選擇。

趙詣:之前消費+科技的成長股與週期+金融的價值股的估值差和漲幅差距較大,隨着經濟增速的預期變好,市場將會出現一個再平衡的過程。

我的整體配置方向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化。仍然立足於產業趨勢和公司發展,選擇具有競爭力的優質龍頭企業,獲取業績穩定、持續增長所帶來的回報。不會過多地追逐市場風格的變化。

後面我更加關注有增量的方向:一是技術進步帶來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應用;另一個是國產替代、補短板的方向,尤其是以航空發動機、半導體、北斗爲主的高端製造業。組合配置上仍然以5G產業鏈、新能源、高端製造爲主。

黃興亮:醫藥近期的回調符合我們的預期。上半年,由於疫情下的相對優勢明顯,醫藥板塊漲幅亮眼。進入下半年以來,疫情在國內開始緩和,疫苗進度逐步提速,經濟的復甦導致醫藥的相對優勢減弱,而股價則透支了較多的預期。在這樣的情況下,醫藥出現回調是正常的。尤其是三季報後,醫藥股進入業績真空期,同時新醫保局集採的需求大幅提高,高值耗材和創新藥的談判紛紛提上日程。在沒有業績也沒有相對優勢的情況下,政策壓制醫藥在高估值下出現回調。在目前時點,由於業績真空期還在持續,政策沒有完全落地,醫藥股在四季度仍然有一定的壓力。不過投資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我們在合理應對四季度回調的同時也要看到醫藥股的長期價值。

計算機板塊方面,建議從長期角度選股並把握機會;對於基本面好、核心競爭力強、行業格局好、長期空間大的標的給予長期關注。數字化、線上化、智能化是長期趨勢,計算機板塊裡的很多公司都是長期受益的。

新能源汽車板塊近期的回調主要是由於前期漲幅較大所致。目前新能源車板塊仍處於一個大的向上趨勢的初期階段。

有色等順週期板塊近期漲幅較多,主要是受全球重建、經濟復甦預期的影響。隨着疫情的拐點到來,順週期板塊在短期仍有一定機會。長期來看,會更傾向於選擇成長空間更大的賽道

賈成東:2020年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年。大家認爲好的、有護城河的、價值類的明星個股全都被公募基金選出來了。前面醫藥、科技、新能源汽車等等這些板塊回調,其實,基本面本身沒有太大的問題,導致回調的原因可以歸結爲一條:高估值的情況下出現了利率回升。出現這種情況確實不是一個太好的股票投資環境,但應該指出的是,中國的利率環境從長期來看是易鬆難緊,如果爲此短期內回調比較多,後期應該還有機會。不出大的變故,市場結構上的調整可能至少要持續一個季度,風格纔會真正改觀。我自己的組合結構已經基本上調整完畢,傾向於防守反擊。

王克玉:7月份,市場討論的重點還集中在醫藥、消費、科技等長期賽道上,當時對傳統產業的關注度比較低。但當時也看到很多傳統產業中的一些經營能力強、具備長期優勢的企業,市場對它們的關注度很低,從投資的角度來說,給予的定價水平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相反,在一些比較熱的短期行業當中,不管是優質公司還是一般公司,都給出了比較高的估值。

薄官輝:最近的持續調整,有政策的因素,比如醫藥集採和醫保談判導致的醫藥板塊回調,也有些是上半年受益疫情漲幅過大,考慮到2021年上半年同比基數太高,市場投資熱情下降等因素,比如食品板塊。四季度是一個爲來年重新佈局的機會,市場波動加大是正常的。調倉主要還是從經濟的復甦進度、社融的增速、行業景氣度和公司利潤增速以及估值這四個方面來綜合考慮,對2021年重新佈局。

王健:上半年表現較好的資產,包括醫藥、科技以及消費等有較大的調整,與流動性由寬鬆轉向中性有關。隨着經濟復甦趨勢的明朗化,順週期行業也呈現出了邊際改善的諸多跡象,同時也具備了性價比較好的配置價值。結合估值與成長匹配的原則進行組合配置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的原則。

港股是性價比較好的資產

證券時報記者:當前港股市場估值較低,未來在A股和港股中,更看好哪個市場的投資機會?

孫迪: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升值的趨勢可能還會延續。無論A股還是港股,優質的權益資產都值得長期看好。港股市場目前估值較低,海外流動性相對寬鬆,一批在港股上市的互聯網龍頭公司是非常優質的資產。隨着疫情得到控制和外部環境趨於穩定,預計明年港股市場會是性價比較好的資產。

黃興亮:港股估值一直低於A股市場,這和投資者結構有很大的關係。2021年,隨着RECP協定的簽署、美國新一任總統就任,全球形勢有望走向平穩。香港作爲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存在得到全球資金加大配置的可能性。從這個角度看,港股的表現是有可能好於A股的。港股裡有不少互聯網公司,長期看他們的空間比較大,估值適中,未來仍存較多機會。

賈成東:港股的很多個股基本面確實很好,比如TMT板塊有很多巨頭都在港股上市;服裝紡織、餐飲、啤酒等行業也都有明星公司,單純從基本面角度來看確實有投資價值。但因爲對港股的投資者行爲、市場情緒變化等各方面情況的熟悉程度還是不如A股,本着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我對港股投資比較謹慎。

薄官輝:看好香港市場的機會。首先,從絕對估值水平看,同一家上市公司,在香港市場的估值要明顯低於A股。其次,香港市場作爲立足國內的證券交易市場,國內的科技和消費公司能夠快速上市,能夠帶來非常好的分享內地經濟增長成果的機會。最後,雖然香港市場匯率波動風險較大,機構博弈程度較高,但是A股市場也會逐漸走向開放,投資港股也是提早和國際市場接軌的好機會。

王健:從兩個市場整體性價比的角度看,港股市場的投資機遇相對更大。

黃金賽道中的核心資產

要精挑細選

證券時報記者:醫藥、科技、消費等核心資產漲了兩年,估值明顯提升,如何看待這幾個板塊的投資機會?

孫迪:經過兩年的大幅上漲,這些核心資產的估值水平都到了歷史較高的位置,明年在估值難以繼續提升的環境下,需要精選標的並適當降低收益預期。在中高端白酒、醫藥的一些細分方向競爭格局好的高ROE板塊中,如果行業景氣度和盈利趨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中長期仍然可以帶來不錯的投資回報。科技板塊不確定的因素要更多一些,包括中美關係、下游需求、國內企業自身技術突破等,板塊性的機會還需要觀察。

趙詣:過去幾年,消費+科技是市場最好的成長主線,龍頭企業的股價出現了數倍的增長,一方面來自自身業績的增長,另一方面則是估值的提升。明年,流動性不會再像疫情期間一樣寬鬆,這對估值的擴張會有一定的抑制,同時也意味着需要通過業績的持續增長來消化過高的估值。

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消費還是科技都要面臨業績兌現度的考驗,選股的難度變大了。明年成長股整體相對於過去兩年可能會平淡一些,個股的選擇更爲重要。

賈成東:我最喜歡兩種股票,一是“每天都比自己好”或者“一直都很好”的股票,一種是當前市場上“比別人更好”的股票。醫藥、科技、消費都是我很喜歡也很熟悉的行業,但作爲一個全市場範圍精選行業和個股的基金經理,如果這些核心資產估值持續過高,就不必糾結在這幾個領域裡,可以關注的品種還有很多。

王健:2019和2020年權益基金爲投資者帶來了較爲豐厚的回報,2021年則需要降低預期,醫藥、科技和消費等核心資產估值上升具備產業發展邏輯,階段存在估值過高的情況,但在回調過程中,可以繼續從中挖掘投資機會,因爲這類新經濟代表的資產能夠在較長時間維度裡不斷成長爲好的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