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申遺” 福建泉州城考古新成果發佈
作爲中國2020年唯一的世界遺產申報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包括22處遺產點。在12日結束的福建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上,專家發佈了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市舶司遺址、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德化窯址等4處遺產點的最新階段性考古成果。
爲了探尋宋元市舶司、市舶務遺址所在地,2019年8月至9月考古工作隊圍繞洪厝山、馬阪巷,縱跨該區域北部的八卦溝開展考古調查勘探,隨後揭露出了宋元時期大型官式建築基址,出土了較多相關遺物,基本明確了遺址的性質。
負責泉州南外宗正司、市舶司遺址考古發掘的汪勃教授說,考古人員發現該建築基址朝向經過精心規劃設計,說明相關建築的級別較高;鋪磚地面、較高等級建築構件和較高檔陶瓷器等遺蹟遺物,說明此地的建築遺存應當屬於大型官方建築;而“(監)造市舶亭蒲(壽)(庚)”文字磚的發現,則從文字層面佐證與市舶亭、清芬亭相關。
對於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沈睿文教授稱,這是國內首個科學考古發掘的塊鍊鐵冶煉遺址,初步判斷是泉州地區宋元時期塊鐵冶煉的代表,技術體系完整,且具有獨特的板結層結構;當時,這裡生產的鐵產品成爲“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重要商品。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出土的遺物,按照材質分爲錢幣、金屬器、陶瓷器、冶煉遺物、石塊五大類,其中出土的陶瓷器包括建築構件、陶器和瓷器。沈睿文表示,從遺址出土的瓦當、建盞、景德鎮窯青白瓷、德化窯白瓷等判斷,該遺址等級較高。
德化窯址發掘面積爲442平方米,共揭露5座窯爐遺蹟(其中尾林窯4座、內阪窯1座),解剖2處作坊遺蹟,出土宋至清代青白瓷、白瓷、青花瓷標本數千件。
羊澤林教授說,此次發掘收穫極大,通過尾林窯的發掘,首次在一個窯址中揭露四座橫跨宋、元、明、清四個朝代,並有疊壓打破關係的龍窯、橫室階級窯;第一次較爲完整地揭示德化窯從宋元時期的龍窯至明清時期的橫室階級窯的發展演變過程,填補了德化窯古代窯業技術史的缺環。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施勁鬆看來,泉州城考古的意義不限於一個城市,也不限於一個區域;無論是在過去作爲溝通東西方的港口,還是在今天作爲人類文化遺產,泉州城都具有世界性。(記者 孫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