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潮流!“2020網易未來大會”直擊最熱風口,大咖雲集跨界出圈

12月18日-20日,2020本站未來大會將在杭州盛大舉行。大會由中國移動總冠名,以“洞覺 未見”爲主題,匯聚全球最強大腦,期盼以遠見超越未見,去尋找打開未來的鑰匙。18日,預見未來、新基建等論壇震撼開幕,六大院士領銜,馮侖樊綱等重磅嘉賓參會,給出了他們的未來預見與精彩觀點

12月19日,2020本站未來大會開幕第二天,特別設定了潮商業、和文化、UP生活專場論壇,直擊最熱話題,呈現多元世界,共同探討經濟、文化和技術發展的新方向、新趨勢,展望未來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勢能、新動力。

大會邀請到了最潮流的大咖嘉賓,例如場景實驗創始人吳聲;知名歌手胡海泉;青年男演員曹駿故宮文創操盤手、故宮原常務副院長王亞民;“故宮男神”、故宮文物修復師王津亓昊楠師徒以及本站傳媒副總裁李淼等分享最潮流、最時尚、最跨界、最好玩的觀點與趨勢。

潮商業:揭秘品牌的“出圈”密碼

在這個後浪翻涌下的時代裡,新生代消費羣正在崛起,消費升級已成大勢所趨,新興渠道的崛起更使得新品牌、新IP不斷涌現。

潮商業論壇中,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清華大學文經學院學術顧問王亞民,現場講解故宮不斷推陳出新,潮品爆款層出不窮的奧秘。他講到,“文化與科技結合,給文化的傳播插上了翅膀,有了無限廣闊的空間,文化與旅遊結合,讓詩和遠方攜手,拓展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當數字化不斷深入,以一種不可逆的姿態深入現實,它將帶來怎樣的新商業規則的範式轉移,乃至於新生活方式的變遷?場景實驗室創始人、新物種實驗計劃發起人吳聲表示,“年輕商業的關鍵命題是輸出新觀念,開發新生活方式,擺脫傳統概念,尋找新的材料時代,新的無糖時代,新的低卡時代,新的塑型時代、自我量化時代等等,開闢全新的賽道。”

大會上,本站傳媒副總裁李淼在《內容工業X未來生活》主題演講時表示,數字時代做內容創造,不能只做信息收割的商業價值,內容工作者應該用信息和內容爲社會和用戶創造價值,並通過創造價值,獲得商業收益。

《這!就是街舞》燃爆了整個夏天,成爲了潮流風向標,這檔節目也讓街舞這種小衆文化成爲年輕人追捧的熱潮,爲社會打開了一扇瞭解中國新青年風貌的通道。欄目總導演陸偉爲我們分享這個街舞大IP打造的背後故事時談到,“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所以應該重點聚焦時下的年輕人羣如何去捕捉他們的想法,如何去滿足他們的需求。”

UP生活:玩轉Z時代生活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發展面臨重重挑戰。新時代新生活,前浪奔騰,後浪追趕。未來,我們何去何從,從精神到生活方式又有哪些改變?

在UP生活專場論壇中,杭州師範大學副校長鬍華帶來《新時代,新思考》主題演講。他談道,“在未來賽博空間中,計算機的複製能力和創造能力非常強,它可以迅速給我們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多個世界。由於物理位置產生的稀缺不存在,物理空間中的奢侈品不再稀缺了創意,獨有的知識,產權將更加稀缺。”

知名音樂人、投資人胡海泉則分享了他的新事業——電商直播創業。“電商直播就是不可複製,不可被顛覆的趨勢,它不是一個熱門的東西,是歷史發展必然的結果。”

胡海泉認爲,當下內容和營銷是一體化的,打動下一代消費者,觸達下一代消費者,王道是自媒體,包括社羣和社交媒體。

在“2021再出發”環節中,青年演員曹駿則分享了他的向上生活精神。“外面發生了各種各樣變化情況是預料不到的,最重要的是要非常相信自己。小的時候是挺幸運的,當時有很多適合自己的角色作品,停了幾年以後,再次出發,外界各種各樣的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對他來說是很大的考驗,這個過程中做好自己,不斷地充電,時時刻刻更新自己,多參加一些節目,檢驗自己,做好準備。”

和文化: 聚焦文化+科技融合新動態

中華傳統文化表達的是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胸襟與格局,傳遞的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理念與實踐。和文化專場論壇以“和”爲引,試圖走進中華文化的絢麗世界,共同討論科學技術給傳統文化保護帶來的創新之變。

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讓故宮再次“火”了一把,更讓工匠精神在這個新時代下熠熠生輝。“故宮男神”、故宮文物修復師王津,以及他的徒弟故宮文物修復師亓昊楠,在《時代之和,故宮工匠精神新老傳承》對話中,分享了大國工匠的內心世界。

王津講,故宮給我最大的財富,就是給我了一個機會。希望把全國的鐘表文物都保存下去,傳承下去。 他認爲,各行各業都是工匠,只不過應該把自己從事的這件工作用心做,做精、做細。“我覺得匠心精神就是應該把自己這份職業做好,對得起這份工作,對得起良心。”

亓昊楠作爲故宮新一代的文物修復技術傳承者,他建議年輕人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方向,要對這個行業有無比地喜愛,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棄而不捨,追求極致。“任何平凡的事,只要做到極致,一定會賦予它特殊的意義。”

良渚博物院院長周黎明,則讓觀衆跨越5000年,重新遇見美麗神秘的良渚文明。“良渚的橫空出世是良渚成爲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最爲直接、最爲有力的證據,它的申遺成功也標誌着我們的文化自信,我們的文明史從“自信”走到了“他信”,得到了國際學術界普遍承認。”

傳統文化與科技發展如何實現和諧繁榮?和文化專場壓軸圓桌上,嘉賓主持人,普華資本合夥人、資深投資人何偉,對話嘉賓故宮文物修復師、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王津;南開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劉亞東;中國匠人大學校長趙普勁牌公司副總裁李暉,從各自領域出發,分享了他們獨到的智慧見解。

李暉提到,國潮的興起是對傳統文化的呼喚。趙普認爲,對於傳統手工技藝的保護,買賣其實是最好的保護,有人有興趣做,自然而然機會流傳下來,使用是最好的傳承。

王津從自己的專業出發,認爲修復文物還是從傳統方法入手,新科技嘗試比較謹慎。 劉亞東則表示,中國需要國學,但同時需要科學,中國需要弘揚傳統文化,但是更需要弘揚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