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戰之王”坦克的履帶這樣誕生
一戰索姆河戰役,英法聯軍陣地突然冒出幾個鋼鐵“怪物”,橫衝直撞、刀槍不入,殺得德軍驚慌潰逃。
這些鋼鐵“怪物”便是“陸戰之王”坦克的雛形。首戰成名後,坦克逐漸走進世人視野,它憑藉強大火力、可靠防禦力和出色的越野性能,受到各國軍方青睞。
早期,西方國家制造出裝載炮臺和機槍的輪式車輛,可在陸地作戰中爲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但這種輪式車輛只能在交通條件較好的區域通行,面對前線縱橫交錯的戰壕和坑窪不平的彈坑卻無能爲力。
一戰初期,英國工程師們意外發現,採用履帶行走的拖拉機,具有良好的越野機動性,可以輕鬆通過多種複雜路況。受此啓發,他們突發奇想,將拖拉機上的履帶應用到坦克製造中。經過多輪技術改進,世界上首款坦克——馬克Ⅰ型坦克問世。這款坦克可以配合步兵直插敵方陣地。此後,隨着坦克技術發展,履帶逐漸成爲現代坦克衝鋒陷陣的“利爪”。
坦克履帶主要由履帶板、主動輪、誘導輪和前後負重輪等組成。履帶是推進裝置的主要構件,一般由100-200多塊500毫米寬的履帶板組成。動力傳動裝置工作後,坦克自身重量經10個負重輪傳送給履帶,履帶運動時與地面產生摩擦力,在地面反作用力驅動下,帶動坦克向前行駛。
由於接地面積大,履帶板將坦克重量平均分散於地面,降低了坦克在鬆軟、泥濘路面上的下陷量,使坦克能夠在泥濘路面行駛,而不至於深陷其中無法動彈。
此外,履帶還有一個特殊功能:採取潛渡方式過河時,坦克能在河底行走。在浮渡時,水陸兩棲坦克使用帶浮渡功能的履帶划水,可以產生推力,驅動坦克前進。
採用履帶行駛,像是爲坦克鋪設一條“移動鋼軌”,使它能夠平穩、快速、安全地通過各種複雜路況。近年來,一些國家軍工企業着手研發動力傳輸功率強、使用壽命長、維護成本低、輕量化的新型坦克履帶。相信在不久將來,隨着一系列更先進坦克問世,我們能一睹新型履帶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