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巷河邊許清流

在我的記憶裡,有兩條印象最深刻的河,一條是少年時代小城南門外護城河,我是在那裡抓魚摸蝦、捉蟲採花玩着長大的;另一條就是工作後,與我相伴15年的茨巷河。

巷河柴河主流,發源雲南昆明晉寧區甸頭村東北面的山箐,它從晉寧最大的水庫――柴河水底涵排水渠分水閘開始,流經段七科地村莊,一直流淌進10多公里以外的滇池。在上游它叫柴河,流經上蒜鎮小樸村的時候,又由分洪閘一分爲二,主流改名茨巷河繼續流經上蒜鎮的其它村莊,最後注入滇池。分出的支流則改向,匯入晉寧另外一條入滇池的河道

茨巷河流經上蒜鎮,又從化肥廠緩緩穿過,在化肥廠工作的15年間,我憑腳力或騎自行車走遍了整個河段。結婚以前,要麼是自己一個人去,要麼是和同事朋友一起去,後來,結了婚,就常和妻子一起去。我們經常是在休息日吃完早點,帶上乾糧和水就出發,隨意順河堤往上或往下,能走多遠就走多遠,直到傍晚玩累了纔回來。我也經常會和妻子在河邊採摘野薄荷、水芹菜薺菜野菜

可以說,一條河流爲這個小鎮增添了無限生機活力,也讓我們有了打發業餘時間的地方。每一個關於鄉愁故事,都離不開對小河的描寫和懷念。

枯水季節,茨巷河往往只有幾十釐米深,清澈見底。每天看着河水日夜不停地奔涌,不斷地和堤岸河底鵝卵石碰撞,發出嘩啦啦美妙的聲響,不論那一刻心情是好是壞,總會生出許多感悟,我也常常把它們寫成文章詩歌

每到雨季,河水經常會達到一兩米深,因泥沙攜帶較多,水是泥土色或紅色。大量河水涌入滇池,滇池裡的魚類就會因“搶水”逆流而上,這時,最適合在河道里垂釣或捕撈。

只可惜,上世紀90年代以前,茨巷河周邊工廠礦山廢水往往只經過簡單的沉澱處理就直接排進河道,再加上小鎮、村莊的面源污染,造成了河的下游全部是黑臭水,出現了魚蝦幾乎斷種的嚴重污染局面

後來,滇池和茨巷河的污染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工廠廢水必須按要求處理達標後才能排放。幾年後,政府再次加大了對入滇池河道的治理,美化河堤,同時,對周邊的企業提出更嚴苛的環保要求,生產污水必須自行消化,實現零排放,生活污水統一由集鎮污水處理池處理後排放。就這樣,我所在的化肥廠用混凝土封閉了對茨巷河的所有出水口。從此以後,村民也不再允許在河道及流域周邊的壩塘裡放養鴨鵝

2009年,我因工作調動離開了化肥廠和茨巷河,但我依然關心着它的喜怒哀樂,關注着它的一點一滴,這裡也算是我的第二故鄉。現在,我看到河水越來越清,滇池越變越美,很是發自內心的高興。記憶中那條清澈的茨巷河又回來了。我知道,要找回“煙雨空濛山海際”般的美麗世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只要不再以犧牲大環境的代價來換取狹隘的經濟效益,方向對了,就不怕山高路遠。當這裡的人們深刻地理解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辯證關係,就會更愛滇池,更愛茨巷河,併爲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