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燭之盛”別樣紅 中國多地“鬧”元宵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電 26日是中華傳統佳節——元宵節。中國多地慶元宵節。

千年民俗油炬走境鬧元宵活動,26日晚在廈門火熱上演。該項民俗活動相傳源自漢代。今年已屆83歲高齡的張姓社區居民對記者說,從小就看“油炬走境”,都已經幾十年了;希望這項千年民俗活動,能夠代代傳承下去。

當晚,海滄社區民衆手持燃燒的“油炬”,與舞龍舞獅、鑼鼓樂隊等陣頭組成走境隊伍,從宮廟出發,沿着村莊一路蜿蜒遊動,隊伍前後約有數百米,像一條火龍浩浩蕩蕩前行,寓意掃除邪惡污穢,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天下上元,燈燭之盛,無逾閩中。”古城福建泉州“鬧元宵”的習俗延續千年,每逢佳節,滿街花燈薈萃、爭奇鬥豔,熱鬧和喜慶程度遠遠超過春節。因疫情防控需要,今年的泉州燈會改爲線上舉辦,動手製燈、網上賞燈,既能看熱鬧、又能聽門道。

傳統佳節,在“白公館老洋房裡演繹滬劇名作——對上海滬劇院而言,這是一次新鮮的探索。老洋房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建築之美、滬劇之美、傳統佳節之美在此交匯。即便是有着數十年“戲齡”的老觀衆,也忍不住說道:“‘味道’真不一樣。”

春節期間,來豫園九曲橋、看燈會、吃湯糰是許多老一輩上海人過年的風俗習慣。得益於春節長假對消費的拉動作用以及“原地過年”的濃郁氛圍,今年豫園商圈內的一干餐飲老字號,如:綠波廊、上海老飯店、南翔饅頭店、春風鬆月樓松鶴樓等的生意更是火爆,平均排隊等位時間都在半小時左右。

“原年人”的加入,讓上海的春節格外熱鬧。據支付寶數字生活平臺在17日發佈的新春數據報告顯示,上海豫園商圈的支付寶交易額比去年春節增長305%,成爲中國數一數二的火爆商圈。而今年春節期間,寧波湯糰店的營業額與2019年相比上漲幅度接近108%。

26日,2021港澳青年琶醍新春嘉年華之“琶醍鬧元宵”暨“展翅計劃”港澳臺大學生寒假實習專項行動總結分享活動在廣州舉辦。近50位港澳臺青年代表歡聚一堂,分享在廣東過年、實習的所得、所感

元宵節之際,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兩岸婚姻家庭驛站舉辦了“餃子連情兩岸連心”歡度元宵活動,數十位臺胞臺屬學習製作彩色餃子“玉白菜”,慶祝傳統佳節。“許多臺胞想要學習(彩色餃子)製作方法。”爲了滿足大家的心願,北侖兩岸婚姻家庭聯誼會會長張汶芳邀請了擅長包餃子的居民當起“師傅”,教臺胞臺屬包“玉白菜”。

2月26日,胡龍偉在河北雄安新區建設工地度過的第2個元宵節。從今年春節到元宵節,楊喜亮吃住都在工地,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如果有特殊情況還需要加班。“像給自己家幹活一樣”,不管工作多麼辛苦,楊喜亮都不覺得累。容東片區是雄安新區先行開發建設區,項目規劃總建築面積約1140萬平方米,預計未來能夠容納人口總數約爲17萬。目前,容東片區安置房主體結構全面封頂,首批徵遷的當地民衆今年將搬進新房。

從除夕至元宵,一羣1995-2009年間出生的年輕人走進雲南多地,通過網絡短視頻,用中英雙語向瀾湄六國展示藏族、佤族、傣族等少數民族別樣精彩的春節文化

西班牙巴塞羅那青田同鄉會會長周建虹,如今自己一家人都在西班牙生活,但每到傳統佳節,他都會告訴兒女不能忘本。而在意大利米蘭華僑華人工商會第一常務副會長池小云看來,華僑在海外過元宵,體現的是一種文化自信。

來自埃及的寧夏洋媳婦兒巴斯馬·奧薩瑪(Basma Ossama)一大早便忙活了起來。她將元宵煮熟後馬上進行冷凍,再把濃郁的巧克力醬包裹在元宵表面,巧克力醬遇冷後迅速凝固成了脆皮。“這種中西合璧的碰撞,不覺間讓人幸福感爆棚’。”

已在中國學習、工作、生活10年的法國姑娘ChristelleChene有一個好聽的中文名——陳仙妮,今年是她第一次留在中國過春節。2月26日元宵節當天,陳仙妮與非遺傳承人學剪紙,和社區的男女老少一同做湯圓、吃湯圓。(完)

(參與報道:王笈 李姝徵 繆超 郭軍 李典 蘇禮昊 李佩崔濤 孫虹伏山 石羽佳李澤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