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小康中更詩意地棲居

【問計民生

光明日報記者 李睿宸

國內生產總值從不到70萬億元增加到超過100萬億元;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一連串數字築起過去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也描繪出人民心中滿滿的幸福感、收穫感與安全感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啓之年,因此,今年的全國兩會承載了更多的關注與希冀。未來五年,隨着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人們文化生活有着更多期待,這些願望怎樣實現?聽聽代表委員們怎麼說。

廣東潮州韓山上的韓文公祠眺望韓江廣濟橋和古城廣濟樓。新華社發

1.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今年的河南春晚上,一羣被網友稱爲“從國畫裡走出的唐代小姐姐”讓節目唐宮夜宴》火了,這個將傳統文化與數字科技相結合的節目不僅收穫了數個熱搜,更在視頻網站上收穫了極高的播放量,“再來億遍”“每一幀都像一幅畫”“唐俑復活了”等彈幕無不表達出觀衆對傳統文化的憧憬與好奇。

《唐宮夜宴》的火爆並非偶然,近些年,“國風”成爲年輕人追逐的潮流,街頭的“漢服熱”、熱銷的博物館文創產品、國風音樂、國風電子遊戲等甚爲流行。有網友表示:“希望能讓傳統文化‘活’在我們身邊,希望能出現更多有文化底蘊並且‘接地氣’的作品。”

如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時代賦予的命題,也是廣東粵劇院黨委書記、院長曾小敏代表一直在思考的課題。

“對數字經濟的理解和應用較爲滯後、片面,這是傳統文化產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曾小敏代表說,一定要將傳統文化的精品內容大膽創新,並通過更有影響力的流量平臺傳播出去,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讓傳統文化的自信構建在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之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更好滿足人民羣衆精神文化需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在曾小敏代表看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極具生命力,在新時代也能煥發新活力。

“在堅守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同時,還要創作更多符合現代生活方式和年輕人更願意接受的文藝精品。”曾小敏代表說。近年來廣東粵劇院做了很多推陳出新的實踐,如與網遊平臺合作“跨界”打造新粵劇《決戰天策府》,拍攝《白蛇傳·情》粵劇電影,製作《每一個春天》等歌唱新時代的粵歌……

今年,曾小敏代表將“大灣傳統戲劇院團與數字經濟的前沿領軍機構攜手成立‘傳統文化數字化應用實驗室’”的建議帶到了全國兩會會場,期盼傳統文化產業能收穫更盎然的春意

2.讓鄉村旅遊“興”起來

“這個小長假準備去哪個山清水秀的地方玩?”“有沒有好的‘農家樂’推薦?”……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成爲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旅遊更成爲一大熱門。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指出,要“提升度假休閒、鄉村旅遊等服務品質”。怎樣進一步提升鄉村旅遊的體驗感?如何豐富旅遊產品以滿足人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青海省工商聯副主席韓文林委員始終關注着這個民生議題。

在韓文林委員看來,目前鄉村旅遊市場還存在供需不對等的情況,高質量的供給相對不足,但人民羣衆的需求又不斷提升。韓文林委員認爲,“鄉村的發展要從自身入手尋找獨特性、差異性和不可替代性,鄉村振興要在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方面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賦予了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新的使命。但是,“如果旅遊扶貧只考慮旅遊消費而沒有接入特色產業,鄉村旅遊業就會極度依賴假日經濟,其他時間仍然很蕭條。”韓文林委員坦言,鄉村旅遊一定要與特色產業對接,如農旅融合或發展手工藝優勢產業,只有這樣才能更穩定、均質化發展。

此外,韓文林委員還建議,加大民族地區特色旅遊產業的投資和扶持力度,進一步推動旅遊業提檔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3.讓全民健身“動”起來

健康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不僅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更與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緊密相連。

安徽省亳州市文化旅遊體育局全民健身指導(華佗五禽戲推廣)中心主任陳靜代表認爲,健全衛生健康體系,建設健康中國,既要靠醫療衛生服務的“醫療處方”,也要靠社會整體聯動全民健身的“大處方”。“要將健康端口前移,提供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一體化服務方式。”陳靜代表說。

陳靜代表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作爲全國人大代表,她這些年一直聚焦推廣五禽戲等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希望讓更多人通過中華傳統健身方式強健體魄

“近些年,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因健身方法不當而導致運動損傷,爲規避這種現象,培養合格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至關重要。”陳靜代表認爲,“我們要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讓更多人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鍛煉,更科學地強身健體。同時還需要各部門加強聯繫,真正推動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深度融合。”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08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