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體育教育走應試教育的老路

體育日益受到社會重視。上個月底,雲南省舉行聽證會,提議將初中生的體育成績滿分由50分提高到100分;廣東省日前也決定從2021年起提高中考體育科目分值

隨之而來的是,課外體能培訓班火了。據媒體報道,北京一家少兒體能培訓俱樂部開設“中考體育”課程,平均200多元一節課,而廣州一家少兒體育中心則報出30節跳繩私教課共9600元的價格。

一節課動輒二三百元,家長們不淡定了,不是說好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學生體質嗎?而眼下,不管是專門的體能提升,還是“私教”“一對一”,似乎還是之前“熟悉的配方”。改來改去,爲啥又回到了“報班高分”的老路上?重視體育的意義自不待言,而對於中小學生來說,運動本來就是一種天性的釋放。然而,當重視體育在現實中竟然演變成學生多了一個課外班,未免偏航了。

針對性地搞一些體育專業培訓,不難理解。畢竟,運動也是需要一定技巧持續練習的,中小學生缺乏常性新鮮感來得快去得也快,設置專門課程加強約束規訓,也是必要的。或者說,給一些反應比較遲緩的學生開小竈,並無不可。但這些訓練或練習,未必一定要通過課外班的形式實現。

如果學校足夠重視體育,配齊相應的師資力量,保障必要的體育課時間不被隨便侵佔,學生們的體育成績想必不會太差;如果學校有足夠多的活動、賽事等供學生“練兵”,體育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也能跟得上步伐。或者說,如果家長果真重視孩子身體素質,經常有意識地帶孩子參加一些遠足、爬山游泳等運動,情況也會好很多。最差的情形就是把一門門原本活潑可愛的課程,搞成了一個個如臨大敵、如辦大事的課外培訓班。然而,至少從目前的現實看,事情正在往這個方向走。

責怪家長一驚一乍、過於焦慮嗎?或許有的家長有些敏感,擔心孩子的體育課成績拖後腿;或許有的家長不明就裡,以爲凡事只要報班就能產生奇效;或許有的家長只爲花錢買心安……但也應該注意到,家長重視分數前提,是相關部門習慣性地把分數作爲衡量、評價教育效果尺碼。多地決定或擬決定提高體育成績在總分中的分值,“一分就是一操場”,這樣明顯的信號,如果家長捕捉不到那纔是奇哉怪也。

可見,這一輪體育教育偏航的起點,仍與有關部門並沒有真正吃透“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的中央精神有關,不去想辦法探索建立多元評價體系,而依然奉行以分數定乾坤老辦法,走的還是應試教育的老路子,難怪家長都焦慮了。而當學校教育也並沒有真正重視體育,其實質只能是把孩子和家長一股腦推給教培機構。

體育很重要,課外班也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如何在釋放天性與提高成績、提升素質與減輕負擔、單一成績與多元評價之間,找到一種平衡,顯然不輕鬆。

作者胡麥,系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