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熱、課後"三點半"...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這樣"解題"

(原標題:擇校熱、課後“三點半”、學生“減負”……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這樣“解題” | 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佈會④)

來源:教育部官方微信號“微言教育”

“20萬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全國24個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98.6%,基本實現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全國公辦園達10.8萬所,普惠民辦園達9.5萬所,“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有效緩解......12月10日,教育部舉行第四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佈會,介紹“十三五”以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有關情況。隨教育小微

一起到現場看看↓↓↓

“十三五”以來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

具體情況如何

取得哪些成就

先來聽呂玉剛司長

在發佈會現場的介紹

↓↓↓

基礎教育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事關家庭幸福和諧、事關學生健康成長中央關心、羣衆關切、社會關注。“十三五”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教育部黨組的部署安排,圍繞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爲第二個百年目標奠基,基礎教育堅持以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爲崇高使命,以推進公平發展、質量提升爲中心任務,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發展呈現格局性變化,整體水平邁入世界中上行列,人民羣衆教育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0 1

基礎教育重視程度達到新高度

堅持基礎教育優先發展,強化黨對基礎教育的全面領導。

“十三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高度重視基礎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全面部署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出臺了《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召開了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這在我國基礎教育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着力強化頂層設計,全面系統部署,明確發展目標,完善政策保障,整體提升水平,推動基礎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體系,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新時代基礎教育的“四樑八柱”已基本確立,基礎教育已經踏上更加註重內涵發展、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新徵程。

強化黨建引領,中小學黨建工作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出臺《關於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理順了中小學黨建管理體制,統一上升到縣級教育部門黨組織領導;明確了中小學黨組織職責任務,強化了學校黨組織功能,實現了中小學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深入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通過中小學網絡黨校加大黨組織書記培訓力度,參訓人次超18萬,有效推動中小學黨建工作創新,黨建工作活力顯著增強,科學化、規範化水平不斷提升,爲提高辦學治校水平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和有力組織保障。

0 2

基礎教育普及水平躍上新臺階

在義務教育方面,確保義務教育有保障。

聚焦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重大政治任務,出臺了國辦《關於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採取有效措施,強力推進控輟保學工作,截至2019年底,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8%,比2015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由臺賬建立之初的約60萬人降至831人,其中20萬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爲實現2020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爲鞏固控輟保學成果,又進一步健全了義務教育有保障的長效機制,包括聯控聯保責任機制、定期專項行動機制、應助盡助救助機制、依法控輟治理機制、辦學條件保障機制,推動歷史性地徹底解決輟學問題。

在學前教育方面,強化了公益普惠屬性。

連續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學前教育公益普惠方向,推動各地大力發展公辦園,鼓勵社會力量辦園,加大對普惠性民辦園扶持力度。依法依規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園治理,全國已完成配套園整改1.95萬所,新增普惠性學位400多萬個。截至2019年底,全國公辦園達10.8萬所,比2015年增加了3.1萬所,普惠性民辦園達9.5萬所,比2016年增加了3.7萬所(2016年開始統計普惠性民辦園相關數據);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3.4%,比2015年提高8.4個百分點;普惠園覆蓋率達76.01%,比2016年提高8.7個百分點,有效緩解了“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經各地測算,今年全國總體上能夠實現85%的普及目標和80%的普惠目標。

在普通高中方面,即將實現基本普及。

2017年,組織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並與10個普及水平較低的中西部省份簽署了普及攻堅備忘錄。中央設立專項資金,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計劃實施力度,重點支持中西部省份貧困地區普通高中改善辦學條件。截至2019年底,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89.5%,比2015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全國已有28個省份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超過90%,其餘3個省份今年也將實現90%的普及目標,由此今年全國及各省份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均能夠實現90%的普及目標。

在特殊教育方面,殘疾兒童得到更多關愛。

修訂殘疾人教育條例,連續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印發加強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工作的意見,中央財政大幅提高特殊教育投入,着力擴大特殊教育資源,落實“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政策。截至2019年底,全國有特教學校2192所,比2015年增長7%,基本實現30萬人口以上的縣特教學校全覆蓋;在校生達79.5萬人,比2015年增長80%。監測顯示,今年全國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已達95%以上,讓殘疾兒童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成長。

經過五年努力,在義務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義務教育鞏固水平和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全國共有中小學(幼兒園)51萬所,在校(園)生2.26億人,即將圓滿完成中央確定的普及收官交賬任務,基礎教育歷史性地解決了“有學上”問題,教育公平實現了新跨越,正在乘勢而上,向更好地實現人民羣衆“上好學”的願望邁進。

0 3

基礎教育辦學條件呈現新面貌

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大幅改善。

以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學校爲重點,大力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縮小了城鄉、區域教育差距。紮實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有效推動實現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教師編制標準、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基本裝備配置標準。國辦出臺了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意見,大力實施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全面加強義務教育薄弱環節建設。截至2019年底,全國30.9萬所義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辦學條件達到基本要求,佔義務教育學校總數的99.8%;全國小學、初中、普通高中接入互聯網的學校比例分別爲98.43%、99.07%、98.67%;全國95.3%的縣通過了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驗收。

城鎮義務教育大班額基本消除。

實施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計劃,指導各地“一縣一案”科學制訂專項規劃,有序擴大城鎮教育資源。截至2019年底,全國義務教育大班額、超大班額比例分別降至3.98%和0.24%,比2015年下降了10.1、4.8個百分點,提前一年完成基本消除大班額(控制在5%以內)的目標任務。與此同時,指導各地實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專項規劃,全國普通高中大班額比例比2015年下降了17.91個百分點。

0 4

基礎教育全面提質進入新階段

德育工作實效顯著提高。

制定《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系統構建了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中小學德育工作體系,明確了不同學段的德育工作目標任務,創新了課程、文化、活動、實踐、管理、協同等六大育人途徑。德育工作主體框架更加明確,長效機制更加健全;德育骨幹隊伍專業化建設不斷加強,骨幹培訓達3萬多人,政治業務素質和德育工作能力明顯提升;德育課改革創新實現突破,涌現出一批國家級德育課教學成果;德育活動品牌更加鮮亮,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閱讀活動,學生點擊量超4.47億人次,每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節目,受到廣泛好評。推動各地“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宣傳了一批典型工作案例。強化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等困境兒童教育關愛,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發佈《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手冊》。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斷增強,中小學生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不斷提高,呈現出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和自信自強、向上向善、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

課程教學改革全面深化。

召開全國基礎教育教學工作會議,成立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全面加強教學改革工作部署與指導。認真組織實施新課程新教材,開展了國家級示範培訓和全員培訓,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統編三科教材已全面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已在20個省份實施,充分發揮好學科育人功能。組織開展第二屆國家級基礎教育優秀教學成果獎評選,並實施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計劃。建立了一批國家級教學改革示範區示範校,積極探索基於情境、問題導向的啓發式、互動式、探究式、體驗式教學和跨學科、綜合化教學。出臺加強教研工作和實驗教學有關意見,強化教研專業支撐,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發佈中小學生閱讀指導書目,引導學生讀好書、讀經典。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測顯示,我國中小學生學業水平整體良好,在國際上有較高聲譽。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積極推進幼小科學銜接,持續舉辦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遴選推廣了130個優秀遊戲案例,科學保教水平不斷提升。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大力推進“教育+互聯網”,深入實施“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項目,積極推進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變革,拓展了課堂教學空間、促進了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更好地服務農村地區開齊開足課程、提高教學質量,縮小教育差距。新冠疫情爆發後,迅速建設開通了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和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開發遴選了1350項優秀專題教育資源、8000多節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和1135節“空中課堂”直播課程,有效支撐了“停課不停學”工作,滿足了1.8億中小學生的居家學習需求,網絡瀏覽次數累計達24.27億,堪稱“史無前例、世無前例”。

0 5

基礎教育綜合改革邁出新步伐

大力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

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管得太多、動力不足、保障不夠、管理不善”等突出問題,深入推進基礎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經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強化內外聯動、部門協同、形成合力,切實落實中小學辦學主體地位,加快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爲保障中小學教育教學自主權、擴大人事工作自主權、落實經費使用自主權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促進了改革與發展的深度融合、高效聯動,爲全面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創設了良好制度環境,受到廣大中小學校普遍歡迎。

積極創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

適應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同步推進,推動14個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因地制宜、有序推進選課走班,探索形成了規範有序、科學高效的新型教學組織方式。建立學生髮展指導制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正確處理個人興趣特長和國家社會需要的關係,提高選科選考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自主選擇能力。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以省爲單位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健全信息公開和監督保障機制,客觀真實、簡潔有效記錄學生突出表現,引導育人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不斷深化基礎教育評價改革。

堅持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研製了《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部署,從縣域義務教育質量、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髮展質量三個層面,系統構建以發展素質教育爲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着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深化中考改革,推動建立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取得積極進展。堅持教考科學銜接,取消中考考試大綱,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命題,實現“以學定考”。印發關於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組織開展中考命題評估,加快推進省級統一命題,中考命題質量穩步提升,有效引領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逐步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

制定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五年規劃,舉辦“家校協同,讓孩子健康成長”家庭教育主題宣傳活動,發佈《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家長卷和學校卷)、《家長家庭教育基本行爲規範》,引導家長樹立正確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家庭教育方法,家校協同育人氛圍日益濃厚。強化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育人,統籌學生家務勞動、校內勞動和社會勞動,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指導各地建立勞動教育實驗區和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統籌利用社會資源,建立社會實踐大課堂,積極開展研學實踐、志願服務等綜合實踐教育,遴選了622個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營地,開發了6397門研學實踐課程和7351條精品線路,社會實踐育人蓬勃開展,中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增強。

0 6

基礎教育熱點難點實現新突破

育人環境得到有效治理。

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大力開展了社會育人環境治理工作。針對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有害APP進校園、低俗有害網絡信息等突出問題,有關部門共同開展了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規範了網絡平臺特別是社會網課平臺管理,分三批面向社會公開通報了有害網絡信息治理情況,有效淨化了網絡空間和中小學生成長環境。深入開展防治學生欺凌專項治理行動,全面排查、加強引導、有效預防、嚴肅查處,通過教育、預警、通報等多種形式,深入推進“平安校園”建設,保持了校園總體安全穩定。

招生秩序得到有效規範。

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改革,基本實現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全國24個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98.6%。大力推進“公民同招”改革,全面建立公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一視同仁、互不享有特權的招生入學機制,促進了公民辦學校公平發展,有效緩解了擇校熱和家長焦慮,推動民辦學校從“搶好生源”向“教好學生”的轉變,促進營造良好教育生態。堅持“兩爲主、兩納入”,健全以居住證爲主要依據的入學政策,切實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全國85.3%的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含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

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得到有效緩解。

出臺減負三十條規定,明確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家庭、政府四方責任,着力構建系統化減負體系。積極推進學校建立課後服務制度,不斷提高課後服務水平,全國36個大中城市66.2%的小學,56.4%的初中開展了課後服務,有效解決“三點半”家長接孩子難問題。全面清理規範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由105項減至35項,更加註重體現素質教育導向。印發《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堅持綜合施策、內外聯動,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建立了校外培訓機構“先證後照”制度,重點整治無證無照、超前超標培訓、違規收費、虛假宣傳等問題,摸排整治了40萬所校外培訓機構。印發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和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進一步完善校外培訓監管制度,有效保障家長和學生權益。與此同時,實施線上機構備案審查制度,實現了線上線下同步規範治理。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守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使命,全面落實中央關於基礎教育重大決策部署,積極迴應人民羣衆美好期盼,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建立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新篇章,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十三五以來,各地在基礎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經驗和成效?一起來聽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毛傑、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崔昌宏在發佈會現場的介紹↓↓↓

河南“十三五“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成果

(河南省教育廳)

河南是全國基礎教育第一大省,“十三五”期間,基礎教育工作取得全方位、深層次、突破性進展。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

一是聚焦優先發展,基礎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全面提升。2020年,河南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將分別達到90%、96%、92%、96.15%,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二是聚焦公益屬性,基本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率先建立幼兒園生均財政撥款制度,率先推出擴充城鎮教育資源、加大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兩個五年規劃,消除大班額成效突出,高質量辦好河南內地新疆、西藏班,深入推進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着力破解中小學生“放學早、家長接送難”問題。

三是聚焦德育爲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有效落實。拓寬德育實踐路徑,打造紅色研學、文字研學、古都研學、黃河研學等精品研學項目,認定120個社會實踐教育基地,每年免費接待中小學生1000萬人次以上。

四是聚焦內涵建設,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158所省級示範園分別與316個農村薄弱園建立幫扶關係。開展學校標準化建設和示範校、特色校創建活動。遴選109所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試點學校,成爲全國較早開展生涯教育試點的省份。全省中小學寬帶網絡接入率達到100%,疫情防控期間,組織錄播“名校同步課堂”,累計訪問量達到82億人次。

五是聚焦隊伍建設,教師獲得感榮譽感幸福感不斷增強。大力實施“特崗計劃”,五年累計招聘教師7.6萬名,培養地方公費師範生近1.5萬名。提高教師待遇,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提標擴面”、調整班主任津貼標準、設立地方教齡津貼。

全面打贏控輟保學攻堅戰

(四川省教育廳)

四川是教育部反饋疑似失輟學較多的省份。截至目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失輟學保持“清零”狀態,99.9%的失輟學完成勸返覈減,“義務教育有保障”取得決定性勝利。

一是堅持高位推動,協調聯動。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就抓好控輟保學作出指示批示,分管副省長每週督促工作進展,省政府專門召開全省控輟保學工作會議,系統部署控輟保學工作,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二是認真比對覈查,摸清底數。建立縣、鄉、村、校四本臺賬,摸清適齡兒童底數和入學情況。建立公安部門戶籍與教育部門學籍定期比對覈實機制,確保學籍系統信息與學生實際一致。自主開發民族地區控輟保學動態信息管理系統,全程動態監控入學、失輟學情況。

三是嚴格控保並重,減存控新。認真落實國家資助政策和民族地區15年免費教育,確保不因經濟困難失學輟學。依法控輟,堅決打擊非法用工。按照“一人一案”,採取隨班就讀、集中編班學業補償、職業培訓等方式安排復學。加強“一村一幼”建設,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習困難學生。督戰促學,採取廳領導包縣、處室包項目、州縣配合的工作模式,確保整改務實、結果真實。

四是積極補齊短板,提質賦能。5年來來累計投入800多億元,實施寄宿制學校建設等系列工程,對涼山州統籌增加3000個義務教育教師編制;3年爲深度貧困縣招聘本土化“特崗計劃”教師3000名;省內組織優質中小學及幼兒園全覆蓋對口幫扶深度貧困縣所有薄弱學校;選派優秀援彝教師到當地薄弱學校擔任“第一校長”。

“十三五”期間,還聚焦公平和質量兩大主題,實施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攻堅行動和“互聯網+教育”行動,“使更多人接受公平優質教育,享有人生出彩機會”。“十四五”期間,四川省將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四川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以來,基礎教育工作呈現什麼特點?繼續來聽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在發佈會現場的點評↓↓↓

“十三五”以來基礎教育工作特點和成效

一是教育公平躍上了新臺階,各級各類教育全面進入普及化階段,特殊羣體的受教育權益保障得到全面加強。在破解“城鎮擠”“鄉村弱”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確保一個都不能少”取得決定性勝利,加大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力度,大力推進普惠性幼兒教育,課後服務邁出實質步伐。

二是教育事業形成了新格局,黨對教育事業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政府主責,齊抓共管、各方協同的教育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教育保障機制逐步健全,教師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三是教育創新開闢了新局面,教育改革面臨的一系列體制機制障礙正在得到有力破解。

四是教育發展邁入了新階段,解決人民羣衆“有學上”的問題取得歷史性成就,“上好學”成爲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