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鋪·和文化》沙龍廣州站 聽阿來暢聊多元交融與“和”文化
12月15日,本站新聞攜手毛鋪酒共同打造的《毛鋪·和文化》沙龍廣州站順利舉行,活動由知名辯手、主持人陳銘主持,當代著名作家阿來於本期沙龍上深入剖析了廣州作爲千年商都在歷史長河中的多元文化交融,點出了中華傳統“和”文化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影響。
在本期《毛鋪·和文化》沙龍上,阿來細數了嶺南土地上的歷史變遷,從秦漢時期就經歷移民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一路發展,直至近現代改革開放,廣州在開放中不斷融匯,兼容幷蓄,將“和”文化體現得淋漓盡致。
阿來認爲,在廣州,漢語公共語言與粵語方言共存,是對微觀層面不同文化源流的尊重。我們講和而不同,這首先就是一種大的文化意義上的兼容幷蓄的交匯。
他坦言,在自己近30年的創作歷程中,始終關注我們國家不同文化衝突融匯的種種歷史與現實的表現。他相信,衝突也是導致融匯的一種特別方式,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文化感召力的大小。這種文化感召力對於凝聚人心,團結融合最大多數的各族人民,也同樣產生着巨大的作用。
廣州不是文化沙漠,而是文化薈萃之地,像蘇東坡、魯迅、陳寅恪這樣一些文化大家,都和它有過淵源。出生在廣州的康有爲康南海先生,曾經寫過一部《大同書》,把中西思想貫穿,主張大同之世,天下爲公 ,自由、平等、獨立和個性解放。是爲“和”之大乘。
和而不同的跨文化交融
在《毛鋪·和文化》沙龍廣州站上,阿來老師還與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許欽鬆以及勁牌公司市場部總經理覃文釗共論“和而不同的跨文化交融”。
廣州人性格上開拓進取、領風氣之先,改革開放的窗子從這裡率先打開。這裡曾經彙集、誕育了不少的文化傑出人士,除了蘇東坡外,唐宋八大家的韓愈也到過廣州,還有宋璟、杜佑、鄧世昌、林則徐、康有爲、孫中山等,都曾有過交集。許欽鬆老師作爲廣州人,也特地談到了自己對於這些廣州文化代表們的看法,以及他們身上所蘊含的廣州文化的根源。
覃文釗先生則聊到了廣州與“和”文化的關係,探討了開放、融匯過程中,如何不失掉自身文化中的傳統優秀的底色和精髓的問題。“一口喝三香,更有草本漿,和而不同,匠心毛鋪”,覃總深入闡釋了毛鋪的產品之和與文化之和,提出毛鋪品牌文化的和而不同,分別體現在三個層面即:人際關係的和諧相處,商業規則的共享共贏以及國家文化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和而不同,可以跨越時間、地域、語言、觀點,求同存異、兼容幷蓄。
《毛鋪·和文化錄》是由本站新聞和毛鋪酒聯合打造的中國和文化IP。對於任何一個國家、民族來說,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靈魂,是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和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