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守報國初心,外循天地人和丨《毛鋪和文化錄》

霧氣氤氳、樹林蔥鬱。陽光散落進清幽的竹舍,宛如幕天席地。這讓幾十年來都在大自然中考察的中國科學院火山地質學家劉嘉麒院士倍感親切。

《毛鋪和文化錄》新一期訪談在這樣一個天人和諧的環境中展開。主持人楊瀾對話劉嘉麒,與毛鋪一起梳理中國地質科學的發展歷程,探討自然環境與人類發展的共生之和。

研究了一輩子火山的他,終於火了(來源:蕭山網)

看火山:

天地之威融和天地之美

一般人心目中,火山的印象總是離不開巨大的災難。但在“火山爺爺”劉嘉麒眼中,火山卻充滿了迷人的魅力。

劉院士系統介紹了火山的地質特性和中國最近的火山噴發史。他說,火山噴發帶來了地球的生命,岩漿是地球的血液,噴發熱量還推動了生物的進化。因爲有了火山,纔有了包括人類在內的“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多彩地球。“火山是地球運動的靈魂。”劉院士解釋,火山活動的時候,雖然可能會造成一些災害,但也能產生很多的資源。五光十色的寶石、絢麗奪目的鑽石,各種各樣的礦產、能源都是火山饋贈給人類的禮物。

“中國的長白山、日本的富士山、美國的黃石公園,這些好的地方都是火山區。所以整個自然界火山好像是個大雕塑家,給人類雕塑了很多美的景觀。”

幾十年裡,劉嘉麒用腳步丈量地球,十進長白山,七上青藏高原,三次去北極,兩次去南極,足跡遍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系統揭示了中國近代火山活動規律與地質特徵。

透過火山看地球。作爲如今知名的“網紅”科普達人,劉嘉麒正在讓人們通過火山重新認識我們賴以生存的藍色星球,更進一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性。

談初心:

科學創新帶動科學創業

“您研究我們這個黃土,能夠產生錢改善我的生活嗎?”在陝西考察時,老鄉一個樸素的問題讓劉嘉麒陷入深思。

劉院士生長在東北農村。人生的經歷讓他立志要用自己的知識回報國家、回報百姓。1978年,當他看到我國的地質科研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毅然以37歲的年齡報考研究生,就讀於侯德封先生門下。侯德封是李四光同代人,對中國的地球科學有着傑出的貢獻。成爲侯先生的弟子,劉嘉麒深以爲幸。因此獲得的首屆侯德封地球化學獎讓他倍加珍惜,這是中國地質科學報國精神的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陝西農民的問題更加堅定了劉嘉麒的看法:科學創新不能是停留在理論層面的紙上談兵。創新要促進創業,成爲社會發展的動力。“你做件事要能夠爲社會、爲老百姓做出貢獻才行。”劉嘉麒這樣說。

玄武岩以前的用處都是碎石鋪路。而劉嘉麒近年來領導團隊“點石成金”,把岩石融化拉成絲做成複合材料,這種材料能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軍事、交通、建築、消防等領域。這種綠色環保的新型材料從2003年拉出第一根絲到現在年產5、6萬噸,已經佔有全世界大半產能。

談及當下的產業創新,劉嘉麒認爲,科研人員不應墨守成規,要敢於思考、敢於創新、敢於標新立異。

毛鋪草本年份酒也正是憑藉這種“敢爲天下先”的精神,採用數字化提取技術,融合苦蕎麥、葛根等五味草本精華,選用歷經歲月的陶壇陳釀,打造出了“草本漿、真年份”的全新一代健康好酒。

話和諧:

天人合一成就美美與共

“萬物皆有道,自然最和諧。”劉嘉麒寫下這樣的節目留言。

從事野外地質科考幾十年,劉嘉麒感受到了地球的神奇瑰麗,對人與自然打造“共生之和”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結合一些野外探險的新聞事件,講述了在野外應掌握的生存技巧,尤其強調了探索自然和研究自然的過程中,要對大自然保持敬畏。

劉嘉麒看來,人類發展大致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完全依靠自然,第二階段會製作利用工具後又掠奪自然。然而不斷向自然界索取,生態惡化又影響到自身。所以第三階段,人要想更好地生存,核心是要和自然和諧共存,和諧發展。

在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古老的,非常有價值的智慧。我們現在的雙碳時間表,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引下,去追求自然環境和人類共同發展的“共生之和”。

大自然有着“和而不同”的神奇。劉嘉麒以四川涼山爲例:“涼山號稱中國的烏拉爾,土壤元素特別豐富,氣候也適合苦蕎麥生長。那裡的苦蕎麥不僅是特產,還是優質特產,具有不可比擬的先天優勢。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處。”

劉嘉麒認爲,把特定環境中的生態優勢發揮出來,就是對自然“和而不同”的尊重。只有認知並利用規律,才能融入大自然“美美與共”的生態,才能獲得自然慷慨的饋贈。這就是踐行“天人合一”、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生態的智慧舉措。

毛鋪草本年份酒,精選涼山苦蕎麥及葛根、枸杞子、桑葉、針葉櫻桃果五味草本精華,秉承順應自然、天人共生的理念,以“和而不同”的精神,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融入每一個點滴工藝,讓傳統工藝遇見科技創新,用時間的催化,成就一杯健康之和的毛鋪草本漿。

萬物皆有道,自然最和諧。將“人與自然之和”的理念用以釀酒、用以修身、用以處世,締造出的就是健康美酒、健康人生、健康未來!

《毛鋪和文化錄·中國和力》本期迎來劉嘉麒院士,探討天地萬物的“和而不同”,思考人與自然的共榮共生!敬請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