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優美曲調唱出脫貧致富心聲

伴隨舞臺大幕拉開,一幅清新的皖南水鄉畫卷呈現在觀衆面前。由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創作黃梅戲鴨兒嫂》以安徽省貧困戶原型,講述了普通農村女性張滿秀通過養殖鴨子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的故事全劇書寫人性的溫暖、善良、真誠,將鄰里間的互幫互助與鄉村緊密聯繫起來,藝術性地反映脫貧攻堅的壯闊情景

該劇寫出了人物思想的新境界。“鴨兒嫂”張滿秀是鴨兒村第一批脫貧摘帽的貧困戶,在扶貧幹部柳英書記的鼓勵下,她將自己學到的技術傳授鄉親們,幫助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小六子養鴨。真摯的感情、樸實的話語、雷厲風行的風格,表現出張滿秀脫貧後的觀念轉變。

描寫現實生活,尤其是書寫先進模範典型的戲,關鍵在於創作者能否將事蹟提煉爲故事,能否將真實人物塑造成典型的藝術形象,能否具有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創作能力。張滿秀這一形象之所以鮮活感人,是因爲創作者在深入生活的基礎上,通過藝術構思,寫出了自己對生活的感悟。

比如,“鴨兒嫂”張滿秀帶着小六子養鴨,小六子也懂得感激,“六子我不孬也不傻,那一片苦心我就是塊石頭開花”。可是,他丟下自家的鴨子去打牌賭博,卻讓張滿秀感到無比痛心,“剛熱的心啊又遭寒”。但張滿秀並未放棄,在狂風之夜冒險救下小六子養的鴨子。養鴨場場楊貴喜認爲小六子是“鐵豆子下鍋煮不爛”。對此,張滿秀這樣迴應,“可我推不掉哇,養鴨戶的技術是我傳授的,他們不懂,我總得管。……我受過窮,知道苦滋味。六子家可憐喏,我就忍不住要去幫。”她這樣做也是爲了感謝柳書記,“六子一天不脫貧,全面脫貧不落一戶的任務怎麼能完成?”一句“我就忍不住要去幫”,讓觀衆看到了張滿秀的純潔心靈

劇中小六子的角色轉變也寫得合情合理。他原本是勤奮的人,因家庭變故,心灰意冷。是柳書記像親人一樣的愛護和“鴨兒嫂”真心實意的幫扶,激發了他的勞動積極性。張滿秀在風雨夜救了他的鴨子,也改變了他的觀念。“一步走錯盡丟臉”,小六子決心“船到橋頭自轉彎”。如果說“鴨兒嫂”張滿秀的變化證明了精準扶貧的現實效果,那麼,小六子的轉變則充分說明了“扶貧先扶志”的重要性

用藝術的視角描寫生活、演繹生活,是該劇的突出特點。人物對話的幽默風趣黃梅調的優美動聽,舞蹈的歡快輕盈,配以簡潔寫意的舞美設計,構成詩情畫意的生活畫面。比如,劇中“鴨兒嫂”與小六子放鴨時的雙人舞,“一丈竹竿三尺綢,趕鴨下灘頭”,既唱出了人物興奮的心情,也舞出了生活的底蘊、勞動的快樂和勤勞致富的喜悅。

“養鴨人明是非、知好歹、懂得情、曉得愛,黨的恩情世世代代永遠記心懷……”《鴨兒嫂》裡的這段唱詞,傳達出百姓脫貧致富後質樸心聲。用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講好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羣衆脫貧致富的動人故事,是文藝對時代關切的迴應。

(作者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