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大決戰》:黃河流域的脫貧大合唱

作者:劉先琴

前不久,河南衛視大型公益扶貧節目《脫貧大決戰》第五季收官。這部從2016年開始播出的節目,五年來不斷追隨河南省脫貧攻堅的腳步,記錄黃河流域真實鮮活的脫貧故事,節目形態不斷創新,傳播效果日漸擴大,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在表現模式上,《脫貧大決戰》融合多種電視元素形態,將焦裕祿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別山精神、紅旗渠精神融入“足跡信念、奔流、先鋒答案”五個檔期,講述了16個生動感人的脫貧故事。節目的每期開篇,都以一段精闢政論詩意表達作爲統領,引出節目的主旨要義結尾處引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講話摘要,強化節目內容,實現了“頂層”與“基層”緊密聯結、前後呼應。同時,節目不設演播室,沒有主持人串場,完全由故事主人公的講述再現新聞現場,這種原生態現場感,吸引了無數觀衆的關注。而節目的主題曲也邀請河南最美大學生前往脫貧攻堅第一線演唱,將青春活力和藝術魅力融入曲中

在內容上,《脫貧大決戰》選取既有時代特色又有厚重內涵的故事,向觀衆娓娓道來。例如第五季的《琴聲遠揚》,便由河南省蘭考縣徐場村琴師徐亞衝講述,將焦裕祿當年種植的泡桐樹當作製作古箏的上等原料與脫貧攻堅聯繫起來,這一舉措既解決了企業資金技術市場等難題,也使紅色精神在脫貧攻堅中弘揚傳承,厚重與美好、理想與現實在屏幕上有聲有色地瀰漫開來,令不少觀衆爲之動容。還有讓村民增收致富的“石榴三兄弟”,一輩子與牛結緣培育出“夏南牛”,帶動當地十幾萬人就業的“泌陽牛人”……這些新時代脫貧致富的弄潮兒,向觀衆講述真實動人的脫貧故事,成爲屏幕上真實的追夢人和奮鬥者

值得關注的是,節目《脫貧大決戰》的新潮語態也實現了電視語言的創新表達。每期節目以政論性警語開篇,這種提綱挈領式的重要信息導入,帶有極強的新聞性和統領性。如第五期《答案》的開篇詞“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河南把精準放在首要位置,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着重回答和有效解決了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等關鍵問題,給出了脫貧攻堅的河南答案”,便把河南脫貧攻堅的鮮明特色表達出來。而在具體故事的講述中,節目更傳遞給觀衆一種“榜樣就在身邊、你我同樣能做”的親近感。如河南省光山縣副縣長邱學明一口地道農家話,“大家飄飄屏,撐個小時榜,請點亮粉絲牌”,讓不少本地觀衆倍感親切。

《脫貧大決戰》播出後,曾擔任過河南省委書記的徐光春評價道,“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從這個觀點出發,這部記錄河南脫貧史的紀錄片,是中國脫貧史的重要組成”。不少資深媒體人認爲,同樣記錄脫貧攻堅,河南媒體人身上多了一份責任和使命。這部專題片用探訪式、體驗式、建設型的真人秀方式記錄了中部大省脫貧攻堅大事件,不僅有現實意義,還有史料價值。

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10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