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奶行業的2020:資源被搶購 擴產埋下過剩隱憂

(原標題:原奶行業的2020:資源被搶購,擴產埋下過剩隱憂)

不斷上漲的奶價正在推動國內原奶行業發生新的變化。

2020年以來,原本被視爲“燙手山芋”的原奶企業突然成了乳企搶購的對象,國內大型原奶企業幾乎被搶購一空。與此同時,2020年不斷高企的奶價,也在推動國內原奶產業進入一個新的擴產擴建期。而業內也有種擔憂,隨着國內原奶產能快速擴張,未來2~3年行業仍存在供過於求的隱憂,而本輪景氣週期還會持續多久。

原奶行業劇變

2020年12月22日,伊利股份(600887.SH)發佈公告稱,收購中地乳業(01492.HK)一事通過了國家反壟斷審查,這也意味着中地乳業被併購一事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而中地乳業只是2020年被乳企搶購的上游原奶企業中的一個。

從2019年底開始,新一輪原奶企業的併購熱度就快速增長

其中光明乳業斥資7.5億元收購了輝山乳業在江蘇的牧場基地和工廠;日本明治集團則宣佈18.1億元收購澳亞牧業25%股份;蒙牛則通過行使全部認購權證,將所持中國聖牧(01432.HK)的股份由3.83%提升至17.8%,成爲中國聖牧單一最大股東,進一步掌控了中國聖牧;伊利也在1月份完成對大型原奶企業賽科星(834179.OC)的收購後,又發起了對中地乳業的收購;新乳業(002946.SZ)則以17.11億元的代價收購了西北區域龍頭乳企寧夏夏進乳業的母公司——寰美乳業。

這一連串“掃蕩式”的收購在中國原奶行業發展史上應該算頭一回,國內大型原奶企業紛紛“名花有主”,也讓更多的下游乳企加入收購大軍,比如出於原料供應安全的考慮,國產奶粉企業飛鶴乳業也發起了對其主要原奶供應商——原生態牧業(01431.HK)的收購。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一輪下游乳企對原奶企業的密集收購對國內乳業行業發展格局的影響很大,一方面,疫情後乳業消費快速增長,大型原奶上市公司的養殖水平較高,下游乳企通過收購可以獲得優質穩定的奶源供應;另一方面,收購也有爭奪並控制國內奶源,佈局未來行業競爭的考慮。

疫情發生以來,隨着公衆對健康的關注度大幅提升,乳製品消費也快速增長,二季度開始,國內乳企的業績出現了集體反彈,但與之對應的原奶供應的缺口在加大。

特別是經過前幾年慘烈的行業下行週期,國內奶牛養殖行業遭遇大面積虧損,也導致國內奶牛存欄數快速下降。根據國家奶牛體系的統計,國內奶牛存欄數從2014年的857萬頭下降到2019年的471萬頭。

在大型原奶企業被搶購一空的同時,各大乳企時隔10年後再次興起了牧場建設熱。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2020年,伊利、蒙牛宣佈開工建設的大型奶源基地就有5處,新增存欄規模超過60萬頭,同期君樂寶乳業、光明乳業等都有新萬頭牧場的奶源擴建計劃,光明乳業甚至捨近求遠在寧夏中衛建立新的奶源基地。

曾有國內乳企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20年過完年公司總部就在催促,希望在山西和東北開建新牧場,原因之一也是從供應安全的角度去考慮,避免未來被動。

而此前多次公開表示會謹慎擴產的現代牧業(01117.HK),也在12月17日宣佈了新一輪擴產計劃,目標在未來5年內,將奶牛存欄數從23萬頭擴充到50萬頭,原奶產能從150萬噸增長至360萬噸,整體規模翻倍。現代牧業常務副總裁孫玉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增長方式上,一方面是對現有牧場進行擴欄,另一方面會向北方地區進一步增加牧場數量。

景氣週期還會持續多久

在乳企密集佈局上游奶源的同時,國內的奶價也在高位運行,並保持上漲。

2020年11月,國內原奶收購價格平均在4.15元/公斤,要高於2019年生鮮奶平均價格3.65元/公斤。而第一財經記者從河北、山東多位奶農處瞭解到,部分地區的企業合同奶價已經達到4.3元~4.5元/公斤,外部散奶的價格則超過6元/公斤,而這已經接近上一輪原奶行業大調整前的高位。

由於國內原奶生產成本遠高於世界其他主要產奶國如新西蘭和歐洲部分國家,因此國內原奶行業一直面臨外部衝擊的問題。2014年由於市場供需失衡,國內原奶行業曾遭遇了“過山車”式的週期起伏,特別是從2015年到2018年間,中國奶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國內50%的牧場陷入虧損,直到2018年下半年,行業才觸底反彈。

而今年以來奶價、牛價和牧場擴建熱的不斷提升,也讓行業中產生了一定的擔憂。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認爲,國內奶價上漲既有供需矛盾的原因,也有飼料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國家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玉米價格不斷上漲,12月第三週全國玉米平均價格爲2.63元/公斤,同比增長25.2%,豆粕價格3.44元/公斤,同比增長4.6%。與此同時,奶牛幹物質主要來源苜蓿草的到港價也從2017年的290美元/噸上漲至360美元/噸左右,這些整體拉高了原奶0.2元~0.3元/公斤的成本。此外,今年國內部分地區出現的牛結節性皮膚病也對原奶成本提升帶來一些影響。

在市場供應方面,據李勝利測算,2020年國內荷斯坦奶牛存欄數預計會從471萬頭上升至520萬頭左右,但產能上依然有缺口,2020年國內商品奶產量爲6.8萬噸/天,但是下游乳製品企業的需求量爲7.4萬噸/天,每天仍缺6000噸,2021年這一缺口會縮減到3000噸,到2022年產需會達到平衡,也就意味着國內原奶供過於求的隱憂仍存。

不過業內也認爲,新一輪行業調整未必會來得那麼快。

一方面,與國際牛源不足有關。近兩年國內牧場的大擴產導致國際牛源稀缺,根據國家奶牛體系統計,2018年國內進口奶牛總數約5萬頭,而到今年這一數字或突破20萬頭,奶牛進口價格也上漲至2.4萬元/頭,而到產奶時的成本約在3.5萬元/頭,也處於歷史高位。

現代牧業總裁高麗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國內牧場擴建在提速,但由於國際上牛源不足,而且新建牧場形成產能還需要1~2年的時間。

另一方面,國內乳企從2019年開始密集加碼低溫業務,將其視爲新的業務突破口,低溫奶會消耗大量的新鮮原奶。據國家奶牛體系預測,未來國內低溫奶品類會按照每年10%到15%的增速發展,到2025年產量將達到1000萬噸,較今年水平翻倍,這也將新增1.4萬噸/天的原奶消耗量

不過李勝利也提醒,龍頭乳企在2020年基本完成了對上游大牧業集團的奶源掌控,中國奶業產業鏈利益連接的新模式、產業一體化在提速,未來對抗風險的能力在提升,但中小養牛場在一體化發展上尚未實現破局,未來奶業低谷期面臨的風險會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