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學校更應成爲師生的精神港灣

(原標題:後疫情時代學校更應成爲師生精神港灣

在後疫情時代,學校辦學視域應該是面向未來的格局、新生態校長的辦學理想應該是面向未來的新境界、新樣態。在後疫情時代,學校更應該成爲師生的精神港灣,因爲學校是師生心靈依歸的重要場域

港灣是什麼?港灣是一種天然的屏障

港灣本是船舶用以避風、避浪的地方,作爲港灣最重要的條件在於它所能提供的庇護如何。最重要的功能是用於安全的停泊。後疫情時代,生命至上,健康第一。學校要成爲學生的港灣,就是讓所有來到學校的孩子都可以安全到達成長成才的“目的地”。尊重生命,敬畏童年,就要讓孩子在學校獲得最理所應當的呵護,更要呵護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和潛能,喚醒他們身體中巨大的能量。好問、好學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想象力是孩子的潛能,所謂教育就是把天然天賜的美好,慢慢地、慢慢地牽引出來。

學校就是要成爲這樣的師生“學習的地方”,學習知識、學習成長,因爲這是學校的本義

港灣還是什麼?港灣是一種文明的強大。

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原來不具備自然優勢的港灣會被人類利用,通過人力的拓展和加深,形成真正利於生產生活的港灣。而在教育領域,學校教育促進了文明的創新與進步。後疫情時代,學校也要成爲“港灣”,也就是說學校要成爲可以容錯的地方,提供給所有孩子去改變、去創新、去發展的大空間,成爲所有孩子提升自己的最好舞臺,進而成就每一個孩子自身的強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瞭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青少年羣體”。而原始創新一般來自假設和猜想,假設和猜想的創新性至關重要。當下及後疫情時代的國際競爭,特別是具有真正原創核心的“卡脖子”技術競爭日趨激烈,急需學校培養一大批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未來人才,這是培育擔當復興偉大中國夢的時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學校就是要成爲這樣的師生“創新的地方”,改變觀念,發展創新,因爲這是學校的要義

港灣更是什麼?港灣更是人們心靈的故鄉

能讓人最終得以慰藉和安頓的地方,總是童年的故鄉,因爲那是初心親情凝聚的出發地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應該“傳承知識、傳承真理傳承文明,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因此,教師應該有大的格局、高的眼界,秉持立德樹人,堅持全面發展,追求五育並舉。在學校,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以及勞動教育是否健全開展,是衡量教育品質品位的天然尺度,更是兒童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和諧發展的核心內涵。因爲“個性自由”是“全面發展”的另外一個更爲重要的、更具“靈魂”性質的維度,或者說“全面發展”本身就涵括了“個性自由”。只有如此,學校才能成爲每一個孩子最自由、最安全、最信任的心靈故鄉。

學校就是要成爲這樣的師生心中“美好的地方”,安頓心靈,慰藉成長,因爲這是學校的意義!(作者北京市潤豐學校校長、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