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精神狀況 臨場性作品扣問後疫情生活

〈新!王冠度假村〉將「防疫旅館」放置到美術館。(北美館提供)

阮慶嶽的〈山徑躊躇—我的小說拯救計劃〉透過朗讀拯救小說。(北美館提供)

走過疫情藝術家如何觀察、迴應當下的環境議題?由蕭淑文與客座策展耿一偉共同策畫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精神狀況》以臨場作品爲基礎,不僅於把盒子裡的表演搬到白盒子裡,而是希望從行動中沉思,透過參與、互動,讓觀者體驗後疫情時代的日常。

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館長林平指出,疫情中的今年6月,北美館反而迎來了10年來的新高觀展人次,希望在後疫情時代,觀衆也走入美術館感受不一樣的藍天假期,此次《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均是疫情期間熱騰騰新出爐的創作,策展人蕭淑文指出,此次策展希望作品不只是靜靜在那裡,而是透過知識份子姿態迴應現狀,與參觀者互動。

客座策展人耿一偉表示,此次不僅是創作的跨界,對觀衆而言亦成爲展覽的一部分,擴展出不同的觀展經驗,他自己認爲12組創作可視爲電影原聲帶的12首歌曲,「講述的可以是一個女孩的自我覺醒之路」;另也可以用星座來展開:土、風、火、水象都不缺。他以自己的觀展詮釋指出,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展,每個人可以找到自己的感受和詮釋方式

12組藝術家和作品,多有互動參與情境陳亮璇&致穎的〈手勢II〉從90年代的殭屍電影,抽取手勢、畫符儀式對應今日疫情,文明社會裡仍有很地方性的守護信仰文化景觀現場有3臺機器可印出符紙,爲觀衆保周身平安、疫病退散。

阮慶嶽的〈山徑躊躇—我的小說拯救計劃〉設置瞭如小學教室課桌椅,桌的放有大聲公,觀衆可透過朗讀拯救小說,阮慶嶽也表示透過回收的課桌椅,也反思知識、文字的崩壞,是否與公利性教育體制不脫關係?

劇場導演Baboo的〈新!王冠度假村〉將「防疫旅館」放置到美術館,採預約報名制,參與者可「入住」防疫旅館,並依耳機內的指示體驗戴口罩運動、進入夢境等設定,也藉着展示生活,反思當代人在疫情隔離中也往往能透過社羣媒體曝光生活。

此外,許悔之的〈字.療。〉透過藝術家對談將於現場完成書寫和創作;李明學的〈後—調味羣島風情〉以鹽、胡椒丁香肉豆蔻等設置出一個沙灘實則藉着歷史中的香料爭奪,反思疫病和經濟的兩難,也扣問人類的無窮慾望,在歷史中是否學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