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疫苗戳破臺美關係史上最好假象

社評

第74屆「世界衛生大會」(WHA)揭幕,美國國務卿林肯大聲疾呼,應恢復臺灣的適當地位,G7外長髮表聯合公報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日本也表態挺臺灣,外交大肆宣揚美國及西方國家前所未有支持臺灣,但國際政治非常現實,所謂國際支持,只有聲量沒有動作,未能改變臺灣徘徊門外的現狀。

疫苗外交第一階段美國落後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前資深外交官傅立民,批評拜登政府外交政策「只有政治口號、缺乏行動」,「除了激進的佈局,沒有其他計劃」,美國支持臺灣參與WHA就落入這種迷思。美國等西方國家真誠支持臺灣參與WHA不容懷疑,但不願領銜提案,就顯得爲德不卒。其根本原因在於,臺灣參與WHO並非美國重大利益,美國無意就此與中國大陸攤牌;其次,在不能掌握多數會員國支持的情況下,務實的美國不會爲臺灣站到第一線。

民進黨陷於僵硬的意識形態,拒絕接受政治現實,另一方面自認爲「反中、仇中」牌穩贏不輸,所有的失敗都可甩鍋中共打壓,還可營造「撿到槍」的選舉效應。長久之後,臺灣將與國際主流更形脫節,國際社會的同情,國內的支持熱度都將冷卻;臺灣對抗新冠肺炎大流行,從去年的國際模範生淪爲如今國際媒體嘲諷對象,也反映了公衛外交的整體瓦解。

疫苗是對抗新冠肺炎大流行最關鍵工具,因而成爲珍貴的「戰略物質」,「疫苗外交」也成爲地緣政治關鍵要素。中國大陸、俄羅斯、印度率先啓動疫苗外交,美國急起直追,亟欲恢復衛生領域領導地位,歐盟與南韓也積極投入。臺灣欠缺疫苗實力,民進黨政府卻刻意政治操作,導致疫苗決策及行動荒腔走板,不但淪爲疫苗落後地區,公衛體系、社會經濟活動、高科技產業鏈地位都岌岌可危。

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去年在WHA宣示,在大陸完成新冠疫苗後,將成爲「全球公共產品」,爲人類做出貢獻,掀起了疫苗外交競賽。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偏狹「美國優先」、「單邊主義」造成了全球「疫苗民族主義」,而開發中國家的「疫苗真空」,提供中共疫苗外交最佳突破口

不同於政治軍事的「硬實力」、或如5G高科技產品,象徵「軟實力」的疫苗不構成安全上的威脅,大陸利用疫苗掌握更大的話語權與影響力,特別是扭轉了去年「流感大流行輸出國」的極端負面印象,而以援助者貢獻者取代。

在戰略競爭設計之下,美國必須反制中共的疫苗外交,但拜登政府承接的是川普留下來的殘局,又不能遽然全盤推翻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美國「大量囤積」、「惜苗如金」,寧可坐擁過多疫苗,不願與落後國家分享的自私作風引發了許多開發中國家強烈不滿,也使美國在疫苗外交大國競爭第一階段落居下風。

國際現實不是造夢所能改變

拜登政府3月間發動疫苗外交反攻,「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決議,美國與日本資助印度於2022年生產10億劑「嬌生」疫苗,由澳洲負責物流分配;美國支持世貿組織豁免疫苗專利提案;釋出2000萬劑輝瑞、莫德納、嬌生疫苗,加上已宣佈的6000萬劑阿斯特捷利康(AZ),共8000萬劑;與韓國建立「全球疫苗夥伴關係」等。

美國國務院強調,疫苗是公共衛生工具,是克服大流行的手段,美國的作爲不是疫苗外交,而是根據需要分發疫苗。拜登總統更以「疫苗兵工廠」彰顯在全球抗疫戰爭中,除了疫苗研發、生產之外,美國站在道德制高點領導世界。不過,許多專家認爲,全球疫苗外交方興未艾,大國必須跳脫「零和競爭」框架,轉化爲「多贏合作」,才能真正抑制新冠肺炎傳染

世界主要國家規畫重新開放邊境,臺灣卻陷入疫情肆虐困境,疫苗問題不但威脅生命安全,更將衝擊臺灣與國際社會互動。臺北市長柯文哲說得直白,「到現在爲止,美國沒有賣任何一支疫苗給臺灣」,國際政治的現實,不是民進黨造夢、網軍洗腦所能改變的。

民進黨喜歡炫耀「美臺關係空前良好」,很難堪的是,臺灣希望參與WHA年會,美國只說不做,臺灣亟需新冠疫苗,美國友人卻說「臺灣感染人數相對仍低」,暗示不急着支援臺灣。但臺灣疫情嚴峻是事實,需儘快大規模注射疫苗,政府只掌握72萬劑,還不如飽受戰亂之苦的阿富汗、利比亞,民進黨不羞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