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爲祖國貢獻更多醫者力量”

“爲什麼學醫?爲什麼要做科研?”四川大學華西口腔學院《學術規範與研究生論文寫作指導》課程開班第一課,導師葉玲就向剛剛入學的研究生新同學拋出了問題同學們踊躍發言,有的人說爲了興趣,有的人說爲了畢業,有的人說爲了就業……最後,葉玲語重心長地總結說:“同學們,因爲國家人民需要你們!”

“這堂課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爲當代華西口腔人,我們肩負着口腔醫學發展的重任,只有將我們自身的發展與國家和人民的需要融合起來,才能實現我們的價值。”2020級博士研究生孫一民聽課之後有了更加強烈的使命感。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前身爲始建於1907年的成都仁濟牙科診所,是中國第一個口腔專科醫院,被譽爲中國現代口腔醫學的發源地和搖籃。作爲我國口腔醫學的領頭羊,學院始終堅持將思工作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始終堅持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爲一體,培養出了一大批爲國家發展和人民幸福做出巨大貢獻的領軍人才。

言傳身教,樹立正確的醫學觀

2017級本科生王海�罩兩袢勻磺邐�記得,學院黨委書記譚靜以“愛醫學立宏志,識規矩修身心”爲題講的開學第一課。

在那堂課上,譚靜爲同學們放了一段視頻,講述一位技術精湛但忽視人文關懷的醫生患喉癌後,作爲患者對醫患關係的體會以及自己醫學觀的改變。放完視頻,譚靜告誡同學們:“只有真正做到換位思考,才能理解求醫者那些看似挑剔、找麻煩,實則真切的需求,所以只有感同身受,體會病患的痛苦和軟弱,才能真正成爲一名優秀的醫生。”

“這是上大學以來,我印象最深的思想政治課。”王海�賬擔�這堂課上,譚靜用學會適應、學會學習、學會塑造自我、學會自律自立“四個學會”,告訴同學們如何展開大學生活,用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案例,爲同學們樹立起正確的醫學觀。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的每一堂課,都既是專業課,也是思政課。老師們不僅將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融入專業教學之中,還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課堂上的每一個人。

多年以前,口腔解剖生理學教研室主任李曉菁剛入職任教時,與老教師新竹做搭檔。作爲年輕教師,她希望能幫易新竹分擔一些工作,就提前10分鐘到教室,發現易新竹已經準備好掛圖、課件、教學模具等資料。第二次,她提前了15分鐘,易新竹還是已經準備好所有資料。第三次,她提前20分鐘到教室,這次終於和易新竹同時到達了教室。“易老師這份對三尺講臺的熱愛一直深深影響着我。”李曉菁說。

王海�賬擔骸耙繳�不僅僅是一份謀生的職業,更肩負着‘救死扶傷’的天職,當患者、社會、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要義不容辭毫無保留地奉獻我們的技術、愛心甚至是我們的生命。只有爲患者想得更多、做得更多,我們才能從身體到精神上去治療他們的疾病,只有爲社會、國家想得更多,纔可能真正爲祖國醫藥健康事業的發展和進步貢獻出更多的醫者力量。”

知行合一,爲抗疫貢獻青春力量

在2020級口腔醫學本科生《口腔醫學導論》課堂上,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基礎系副主任、青年長江學者趙行經常用實踐中的熱門問題,引起同學們的興趣。

新冠病毒的細胞表面受體ACE2在口腔黏膜上皮細胞上怎麼表達?新冠肺炎患者在口腔裡有什麼症狀?……一個個最前沿的話題,讓同學們大呼解渴。

“口腔作爲呼吸道的門戶,有着特殊的屏障作用。”聽完這堂課,很多同學表示,一定要學好專業知識,不斷創新,思考並探索口腔醫學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的新方法、新途徑和新理念

他們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同學們雖不能奔赴前線,但通過線下和線上各種渠道,用專業知識和青春力量加入戰疫隊伍,用行動詮釋赤誠的家國情懷、醫者擔當。

在線下,同學們走上街頭、進入社區,參與張貼公告、上門排查、防控知識宣傳等工作,通過力所能及的志願服務爲社區居民的健康增添了一份保障。他們還同時調研疫情對口腔行業的影響以及口腔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在線上,同學們通過“紙短情長”紙藝大賽、“抗疫進行時”微信推送製作、口罩創意設計比賽、抗疫漫畫創作等活動,從口腔醫學專業的角度出發,向公衆科普有關口腔問題、口腔診療注意事項以及疫情期間的防護知識,爲控制疫情傳播,增強必勝信心作出了貢獻。

學以致用,積極投身健康扶貧

近年來,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依託強大的專業實力,在四川阿壩、甘孜、涼山等少數民族自治州,從零開始幫助數十個市縣建立起專業牙科醫院或科室。學院不僅提供先進的硬件設備,還每年定期派出學院師生上門開展培訓,深入村寨、學校等地開展義診和宣教活動,幫助當地羣衆就近接受高水平的專業牙科服務。

前不久,學院再次派出義診醫療小分隊,先後走訪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藏文中學、康定市新都橋鎮小學、康定市寄宿制學校、康定民族中學等多所學校,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上,爲2000多名兒童進行了免費的口腔檢查,普及愛牙護牙健康知識,並收集了齲齒、牙周病、錯牙合畸形等數據。

義診醫療小分隊負責人表示,活動蒐集到的數據,爲今後更好地服務高海拔地區羣衆口腔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也讓參與義診的師生得到了鍛鍊和成長。

學以致用,服務羣衆,一直是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的光榮傳統。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學院老師就堅持暑假“三下鄉”。缺乏醫療器械,他們就開動腦筋就地取材,用自行車車輪產生的動力治療牙疾。在炎熱的夏季,沒有降溫設備,老師就背上一大塊冰來降溫,保證能夠專心看病。

如今,這樣的光榮傳統在扶貧攻堅工作中被進一步發揚光大。自2016年起,學院通過派出專家駐診、派駐工作隊到村開展工作等形式,助力定點幫扶的南充市嘉陵區健康扶貧、精準扶貧。

今年9月24日,在“服務百姓健康行動”大型義診活動週期間,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義診隊伍赴嘉陵區開展口腔健康宣教進校園活動。在互動中,孩子們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當孩子們拿到學院贈送的兒童牙膏牙刷套裝和《熊貓牙醫》健康科普繪本後,都十分開心,大家都說一定要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牙齒。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以祖國興盛爲己任,用專業所長爲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不懈奮鬥。”孫一民表示,自己正努力在臨牀和科研兩方面努力學習,用實際行動回答“爲什麼學醫”“爲什麼要做科研”的問題。

周洪雙 李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