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楊雄:AI時代,別再逼孩子死記硬背

主講人楊雄 上海市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整理自第十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

演講主題《AI時代:我們如何做家長?》

一、00後們,都在想什麼?

由於疫情孩子的學習搬到了線上,今天的主題就想聊聊AI對孩子的影響,以及我們在這樣一個人工智能信息化時代如何做父母

有一組數據,是我們的00後他們認知的特點和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爲的模式,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00後普遍喜歡使用網絡,他們有使用多個QQ、多個微信與粉絲羣的信息的習慣,而且他們的判斷是來自於多個微信羣和不同的來源的印證,說明他們已經有互聯網的思維。

所以我們說00後纔是真正的中國第一代的網絡原住民,這是第一個發現。

第二,除了孩子喜歡在雲上、在線上與各位分享觀點以外,他們在線下,也願意和朋友、和大人交流一些社會問題。現在孩子已經呈現出一個叫觀念分層的現象,這是個非常社會學的話題,已經突破了傳統的階層分化的傳統理論

第三,大部分00後已經不太盲從權威,他們有一種互聯網的平權意識

因爲互聯網是扁平化的,世界是平的,他們出生以後,一直到青春期,受到了互聯網信息的衝擊和影響,他們的個體意識比較強,和成人的對話願望很強。

所以互聯網時代,成人的權威開始急劇下降。

第四,00後非常關注自己的生活目標,他們有很明確的個人奮鬥目標,他們其實非常認同個人努力的重要性

第五,00後有比較強的平權意識、規則意識,他們私領域行爲觀念和公領域的行爲觀念區分的界限比較明確,比如說亂穿馬路,在小區亂遛狗等等他們就不能容忍,但是個人早戀,甚至是同性戀他們就會持比較寬容的態度。

這就是互聯網的思維:他把私領域和公領域,公民的道德領域和個人的私人領域邊界分的越來越清楚,這和我們上一代有很大的區別

在互聯網時代,伴隨着00後的社會化過程,父母、老師權威不斷下降,由此也體現了我們今天在互聯網時代,在AI時代做父母的必須要認知到孩子認知上述的變化

還有一點可以看到,教育重要性,尤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幾乎是超過學校教育。

傳統的模式,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然後進入社會,是縱向序列;但是進入IT時代後,孩子接受的信息,既來自家庭,也來自網絡,也來自於我們傳統學校正規的教育,所以它是重疊模式。

在AI時代親子關係的調整是非常需要被重新定義和研究的。

因爲現在00後幾乎是三早:早慧的一代,也是早熟的一代,甚至把它定義爲是早戀的一代,所以是三早的一代。

那麼對於父母來說就是想不通,所以我認爲互聯網時代,是要青年人和成年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這樣一個社會。

二、把孩子的心靈點燃,而不是把頭腦塞滿

信息是如何刺激我們的兒童,影響他們大腦發育和演化?

孩子出生時,其實大腦的發育是最完整的,軀體、四肢慢慢會長大,唯有大腦在媽媽的子宮內部基本上形成了80%,一旦分娩以後,大腦輪廓的變化和成人期相差不大。

從心理學、兒童大腦演化的理論來說,因爲大腦出生以後基本80%已經長好了,後面信息的刺激,包括互聯網大量的信息刺激,它儲存在什麼地方呢?

沒地方儲存了,所以人類慢慢進入一個新皮層的儲存階段。

據說現在每83天,我們整個人類全世界的信息翻一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孩子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接收信息,但是大腦的信息就處在過載的狀態,這是第一個基本原理。

第二個原理,古代的人由於沒有現在大量的信息,所以基本那時的兒童處在一個慢速思考的時代,因爲他一輩子做畫家、木匠、農耕、幹活,處理一些比較簡單的事物,他需要一種慢速的思考。

但是到了互聯網時代,每天有大量的信息進來,現在兒童的思維大部分是碎片化的信息和快速地思考,或者快速地輸入。

慢思考、深度學習的這個能力在慢慢的減弱,這就對家庭教育是一種很大的挑戰

因爲家長希望孩子快快快,學習好、功課好,門門功課是第一名,但大腦儲存運作CPU跟不上了,所以AI時代必須要考慮到兒童大腦結構的變化。

我們總結這一代00後發現,他的快速記憶是大於慢速思考的,快速記憶都是碎片化的,強記憶,一考試馬上就扔掉了,慢速教育要把知識轉化爲常識經驗,一旦人類轉化爲常識和經驗以後,他就記得住,但是新皮層的容量是有限的,他沒地方再擴大這個記憶。

所以我們的父母要給孩子留有時間,要留空白,不要把大腦塞滿。

教育學的一個經典理論觀點就是,家長做的比較對的是把孩子的心靈點燃,而不是把大腦塞滿。

所以我提出一個觀點,我們家長要保護兒童的大腦。

一個電腦如果CPU運轉過熱或者過快容易短路,爲什麼孩子平時功課很好,突然就出意外狀況?就是因爲他的CPU過熱,父母再給他過載就要燒掉了。

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第二部分,我們在AI時代,父母應該關注兒童在接受信息,大腦處理信息過程中的一些新的變化。

快速的思維強於慢速的思考,儲存信息的能力要大於提取信息的這種能力,所以這兩個挑戰對於我們今天做家長是需要重新定義和考試的。

AI時代,這3點要注意

三、在AI時代有三個重要的觀點。

第一,我們父母千萬不要逼着孩子再去死記硬背。

因爲人腦容量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提倡是有效學習。不要讓孩子做非常愚笨的、重複的動作。

第二,雖然我們人類的深度思考現在機器趕不上,但是有朝一日可能會趕上。

在AI時代,我們主張ACE學習法。A是審美,C是創新,E就是我們移情共情的能力。

ACE的學習法是對抗電腦機器非常重要的一個功能,所以很多事情我們在AI時代要鼓勵孩子自己多做決定。在後疫情文化時代,共同交流、共同成長是符合正向發展的理論。

第三,高技術時代我們必須要用高情感來平衡。

因爲現在人腦和電腦,科技和人性的這種發展的比賽,我們家長是跟着考試走,逼着孩子回答問題做作業更加精準,因爲後面的算法0.1分都會決定你的命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在AI時代用一種高情感來對抗它,使得孩子心理的平衡,就不會出現高墜。

我主張慢教育,我主張孩子要多運動。運動對他大腦非常有利,也有利於鍛鍊他的意志,所以運動有利於孩子的發展。

另外就是遊戲,分享教育,給他一個非常自由的時間去做深度的思考,給孩子留白,他可以保持兒童大腦的健康、有氧和有利於未來的發展。

另外我們總結中國古代的考試,科舉制裡面有四個詞彙,我覺得對AI時代也可以借用的,就是身、言、書、辯的問題。

以爲科舉就是考試嗎?就是背嗎?不完全是。

古代的殿試皇帝當場考你,要拿着抽籤開展論辯,那麼身就是姿態語言,所以要培養孩子姿態語言也是一種綜合的,身體語言和姿態語言演講,說明他的能力很強。光會讀書考試,語言表達很差,那就言的問題。

現在上海包括北京中考都要考書法,我帶研究生,我的研究生如果書法很差的話我會批評他。

辨那就是論辯,論辯就是鍛鍊你的思考能力,所以將來的作文它的含金量會越來越重要。

身、言、書、辯對我們現在AI時代的家庭教育還是有借鑑意義的。

學校教育的面廣,標準化,家庭教育私人領域,是個別化的,李家和王家完全兩回事,每個家庭的稟賦、結構、背景,哪怕遺傳都不一樣,你不能把別人家的和你完全進行對比。

家庭教育是終身的,學校教育是階段性的,小學出來到中學,中學出來到大學,大學到社會教育,所以它的功能、邊界是不一樣的。

所以現在有時候把學校教育過度介入到家庭教育,而有些家長過度去參與干預學校教育,這兩種做法我覺得都是沒有區別好兩種教育的邊界。

教育要回歸常識,迴歸生活

四、最後是迴歸常識、迴歸生活。

勞動教育不是要求每個孩子去拖地板、倒垃圾,這把勞動教育完全庸俗化了。

勞動教育就是廣義的生活教育,就是要敬畏生命,就是要學會生存,要感恩生活——這對對衝AI時代的人工智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核心價值觀。

三生理論很多學者也講過,我還要再重複一下:對每個人來說,生命是唯一的,我們推己及人,要愛護動物,同時要保護自己,這就是生活教育的一部分;學會生存,在AI時代我們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要學會一門本領,學會自己立身之本,並不是考據,考進大學、考進博士就完事。

我的研究所很多都是全國或者省市的高考第一名,但他進入研究所以後,我覺得他的實踐能力、他的做事、做人的能力還是要從頭學習。

所以我帶了很多學生,重新教他們,這是生存的邏輯

生存的邏輯就是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要感恩生活。感恩生活就是要學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包容、相互合作的生活的狀態。

如果我們學會了敬畏生命,學會了感恩生活,基本上這個孩子大的方向就不會有大的變化了。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爲家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