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世代不公 財政部別再浮濫減稅

中時社論

財政部研議下半年推動5大減稅或延長賦稅優惠方案,包括股市交易當日沖銷、權證避險降稅、電動車免牌照稅、電動車貨物稅免徵和智慧機械投資抵減等5案。這些稅賦減免措施,其中部分既不符合邏輯而且不負責任,必須踩煞車,以免讓國家財政繼續惡化,並製造世代不公。

券商佔國庫便宜

最不可思議的,是要延長股市「當日沖銷」的交易稅減半,這是民國107年4月立法院通過,爲鼓勵股市交易活絡而將「當日沖銷交易」所課徵的交易稅由千分之3減爲1.5的《證券交易稅條例》修正案,即將在今年年底到期失效。但是目前股市活絡,當日沖銷不正常地高達交易量5成以上,已成爲衆多年輕人想快速致富的「大賭場」,違約交割狀況劇增;甚至有人用多個戶頭交易,押錯邊無力償還而直接破產者大有人在。政府對這種亂象視若無睹或無計可施,現在好不容易優惠到期,正好可以緩和這種不正常現象。財政部舍此不圖,反而在利益團體遊說下毫無主見地輕率附從,令人搖頭。

其次,權證避險交易稅由千分之3降爲1.5,在邏輯上也很奇怪。權證避險機制是完善權證市場的配套,可以讓市場妥善發展。會進行此項交易,其實是券商得以避險的「自利性」作爲,沒有任何顯著的公益性,何需政府以租稅優惠來政策性鼓勵?在當前股市熱絡,諸多券商都賺得盆滿鉢滿之下,還要「百尺竿頭」佔國庫便宜,實在沒啥道理,不知財政部爲何要配合減稅?

再次,《產業創新條例》中,投資「智慧機械」得以抵減營所稅之優惠,企業界以疫情耽誤投資爲由,要求財政部將優惠延長。《產創條例》自民國99年5月實施迄今歷10年有餘,當年鼓勵機械「智慧化」,如今早已是機械業之日常,就如同其他所有產業一般,智慧化早已成爲必要的生存條件,沒甚麼特別先進之處,是否值得繼續提供租稅獎勵已值得斟酌,以疫情爲由要求延長租稅優惠期限,提供機械業特殊的例外,是在製造產業間的不公平,並沒有足夠的正當性。

在上述幾項租稅減免案中,電動車免徵牌照稅和貨物稅因具有公益性,相對較有正當性,因爲符合我國和全球追求節能減碳目標,可以獲得清潔環境效果的效益,用減免租稅來鼓勵使用電動車是合理的。然而,在過了4年的延長期間之後,電動車成爲主流之時,就該考慮退場,因爲屆時燃燒汽油等傳統碳能源使用模式,應該已經受到嚴格抑制,使用電動車既然已是流行,就不是特別值得用租稅來鼓勵的行爲。

降低國債好時機

政府對租稅減免應持審慎態度,國家財政早已失衡,新冠肺炎肆虐下的紓困和振興方案,進一步讓財政雪上加霜。更糟的是,還有大量的軍購和武器研發預算會逐年出現,幾乎都會以特別預算借貸來支應,國家財政會更加惡化。社會同意政府以赤字預算來支應各種政務支出和租稅減免,是基於財政學理,認爲在景氣欠佳時可用赤字預算來支持開支,等經濟景氣好轉時,稅收增加產生預算盈餘,自然可以讓累積債務減少,讓財政基本恢復平衡,不會製造世代不公。

但是,臺灣目前經濟景氣良好,去年(2020)在疫情獲得控制下成長率達3.12%,不僅領先亞洲其他小龍,也是富裕經濟體中之翹楚。今年高科技資訊電子業出口更是暢旺,主計總處預估經濟成長率將高達5.88%。在此情況下,正是創造預算盈餘、降低國家累積債務的良好時機;若舍此不圖,繼續增加或延長租稅減免,讓應有的預算盈餘消失,國債無法調降,而且眼看將繼續攀高,絕非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所當爲。

別的稅收不談,若單以證交稅當日沖銷減半爲例,今年7月分證交稅收入高達341億元,若當衝量爲總交易量之半數,就少收了113億元,即使當衝量因交易稅恢復全額而減半,1年下來交易稅還是會增加678億元,絕非一個小數目,更別提可以減少因炒股而產生的社會問題。

期望行政院能嚴格把關,讓稅務邏輯得以彰顯,更該維護廢弛已久的財政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