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龍城飛專欄/郝柏村回憶錄的記載──也談張憲義事件(五)【3】

郝柏村(右)接見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威塞上將(左)。(作者提供)

前言:前述筆者依郝柏村(1919-2020)的《八年參謀總長日記》中記載中山科學院以及核能研究所,討論相關事宜。前文〈五之二〉,敘述至1984年1月26日。文章刊出後,張憲義博士附文反應:「當李國鼎主持經濟發展相關會議的主要議題爲第一座核能電廠的採購興建時,參加者有─唐君鉑將軍、核能所錢所長(積彭)、陳蘭皋董事長。當時臺電與核研合作沒有障礙,然基於核燃料棒品質安全的保證,臺電與核研所有關核燃料研發合作有障礙是可以理解的。」這說明筆者的推測是正確的。另外,Chyong Tsou表示:「當年中科院不僅被美國中情局滲透,也被對岸滲透,大陸常以臺灣核研進展情報資料要脅美國對臺灣施壓,張憲義升任副所長之前,副所長以上的主管或資深研究人員中或許有人是大陸情報單位線民!」中共方面是否掌握中科院與核研所的機密情資,此事須進一步瞭解,美國方面掌握的相關資料是否與中共的情資同步,還是中共特工滲透了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世界充滿了謎團加上謎團,永遠有說不完的故事。

本文主要以張憲義事件核武發展爲主題,並以有限資料敘述當年中科院與核研所的複雜歷史。然而當時的臺灣正值重大國際與社會變動。1978年5月20日蔣經國接任總統,之前有1977年11月19日的中壢事件。之後,1978年12月15日蔣經國半夜被叫醒,美國駐中華美國大使通知蔣經國,美國政府即將承認中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爲唯一合法中國,1979年1月,美國與中華民國正式斷交,與中國大陸建交,同時,發生高雄橋頭事件,國民黨逮捕餘登發父子,12月爆發美麗島事件,1980年1月,美國第七艦隊停止巡航臺灣海峽。《郝柏村回憶錄》中記載:「1980年12月6日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國民黨獲得八十以上選票,反對人士亦贏得百分之十幾選票,至1986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時,國民黨得票率跌至六十八,反對人士增至百分之二十二。」郝柏村回憶錄與日記中沒有記載的是1980年2月林義雄家血案,1981年7月陳文成命案,郝柏村日記中記載的是1984年10月江南命案。1980年代的臺灣面臨着激烈的政治社會轉型,蔣經國身體日益衰弱,國民黨的上層結構老化、弱化,卻不能及早進行對於自身體制的民主化與年輕化,過去的理想與號召在殘酷的現實中形同幻影,以至黨外民進黨臺獨的影響力與勢力快速增長,與之對抗的是國民黨以及忠貞支持者(現在稱爲藍營)裡的右派與極右派,這個情形一直延續到今天,只是部分極右派由於政治光譜中「臺獨與綠色革命」的擠壓而轉紅(即親中)。

在回顧張憲義事件時,看出在美國與中國大陸建交以後,我們明顯沒有足夠的能力有效地計劃與管理自己的國家與社會,只能如前國防部長俞大維所說「要拖住美國」,在政治、外交、經濟、軍事各方面緊密地聯繫着美國。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對臺灣未來發展的穩定性產生高度的關切與介入,是必然的。而當外在的世界已經起了大風暴,中科院與核研所不可能仍然保持着小池塘裡的安逸天地,尤其是「核子武器」與「飛彈」這樣子牽動着美國與中共高度敏感性神經的話題。本期文章其中有一個重點,在於瞭解與推思中科院代院長黃孝宗的角色與功能。

本文

以下資料摘自郝柏村的《八年參謀總長日記》,(天下遠見出版,2000年)。筆者在每一條相關日記記載後,做出自己的意見。前文〈五之二〉,敘述至1984年1月26日。

1984年大事記(續)

1月27日,今日巡視中科院,上午聽取一年工作檢討及安翔天弓雄風諸計劃的簡報,深信餘對中科院的決策正確。(自1984年1月26日郝柏村在氣憤中指示核研所「本項工作暫停」,本項爲「提煉濃縮鈾」。那麼核研所之後要怎麼做?這件事非常關鍵,事實上,核研所並沒有停止核武的研發工作,但是過程並不穩定。中科院的飛彈發展計劃同時進行,由於美方對此雖然亦嚴密觀察,但是由於臺灣的飛彈投擲距離與定位能力與中共的飛彈系統尚有一大段距離,美方在某方面甚有支持。郝柏村對飛彈的發展深感盼望─筆者按)

1月28日,總統召見,美國務院對我核能所以化學方法提煉濃縮鈾之強烈反應,總統指示已明示我不製造核子武器。總統對偷偷摸摸做並不以爲然,但對核能和平用途的研究,吾人應努力取消中美間不平等的密議協議。總統瞭解我核能領導人間的意見衝突。(蔣經國的態度至爲重要。蔣經國如何得知「美國務院對我核能所以化學方法提煉濃縮鈾之強烈反應」?此事是否由郝柏村報告,並不明確,有可能是由駐美代表與外交部從美國國務院方面的正式反應而來。蔣經國對「偷偷摸摸做並不以爲然」,然並無責怪,說明如果可以,正大光明地進行,到實際上可以具體制造出核子武器的前階段,再選擇是否進一步做出核彈頭,並且進行試爆或暫停一切活動,應是最好的結果,因爲這纔是真正的擁有核武製造的能力。何謂「努力取消中美間不平等的密議協議」?筆者無法推論,因爲臺灣已經和美國簽署「非核擴散協議」,美國擁有檢查與制止的權力,且美國不只對臺灣,對其他非核俱樂部國家發展核武都密切地關注與介入,問題在於如何保持當事國的情面。蔣經國表示「瞭解我核能領導人間的意見衝突」,此語事關重大。所謂「核能領導人」,包括那些人?依筆者的思考,郝柏村應屬於「鷹派」,主張積極發展核武,黃代院長(孝宗)應爲「鴿派」,強調發展飛彈,對於核武發展保持消極態度。張憲義在回憶錄中說「黃孝宗與美國的關係匪淺,郝柏村開軍事會議或巡視核研所,都是等黃孝宗到美國考察訪問時纔過來」、「到了1986年尾聲,情勢急轉直下,黃孝宗從美國回來後,到核研所進行實務座談,傳達出截然不同的訊息。要求我們專注於核電廠、強化核電廠安全運轉,並未提起任何有關核武能力精進的內容。這讓中科院的同仁覺得,多年來戮力於精進核武的製造能力,不但被高層視爲不必要的工作,似乎也不再給予更多的支持。」由此,筆者認爲張憲義當時是傾向發展核武能力的。張憲義在訪問錄中解釋他的離開決定有五點,其中第一點「是上層對核武能力精進沒有一致的指示」,第四點爲「軍事強人與民進黨的崛起」,其實還有他對人事安排上不滿的原因。第四點是缺乏實質意義的,因爲以張憲義當時的職位與民進黨的力量,不應有此判斷,應是事後諸葛。而黃孝宗可以抵制郝柏村的意願而直接指示核研所轉向支持核電廠的核能與安全工作,若沒有美國政府以及中央情報局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但是在1988年1月蔣經國過世後,美方過來拆毀核研所相關設施,說明核研所自1984年1月28日蔣經國交代「偷偷摸摸做並不以爲然」之後,核研所仍然在繼續發展核武相關技術。除非,1988年1月的拆毀核研所相關設施的表明目標是假的,也就是說,拆毀固然一勞永逸,而實際上要懲戒一直不聽話的郝柏村。另一方面,黃孝宗在推動飛彈系統的研發成果上是有貢獻的,說明美方對臺灣發展此戰術武器並不反對,某個角度看,黃孝宗還爲臺灣得到美國方面的支持,甚至可能取得部分飛彈關鍵技術與零組件,是一個難以取代的橋樑角色,蔣經國、郝柏村沒有可能爲事實上不可能完成的核子武器而放棄飛彈系統。張憲義說「黃孝宗與美國的關係匪淺」,意有所指,按賀立維的看法,亦是如此。因此,真正的關鍵不在張憲義,而在黃孝宗。張憲義在訪問錄中佈下這個「暗樁」,也許是等待來日有像筆者這樣的人來「揭密」,多少爲張憲義平反與淡化「叛逃」冤屈。筆者認爲張憲義會突然遠走高飛,其中有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計劃,爲穩定李登輝政局預做安排,中情局可能欺騙或威嚇張憲義的線民身份馬上會曝光,郝柏村應早已進行調查中科院和核研所內部隱藏的中情局線民,張憲義處境困難,他除了聽從中情局的判斷和安排,沒有其他選擇。而且他此舉一方面爲中情局立下大功,一方面爲臺灣清除核武發展,爲日後兩岸關係中未增加核武衝突,其是非功過有待歷史說明─筆者按)

1月30日,黃代院長今日來報:一、聯勤系統中心編配中科院,始能及時完成天弓的生產計劃。二、爲使核能所確切與臺電合作,所長必須調離,以副所長劉光霽接任爲宜。三、所長爲學者,但不善管理,唯對核研所貢獻甚大,黃建議委以中科院評審委員會主任職務。以上各項餘將慎重考慮。(黃孝宗重點在於天弓飛彈的完成,並且適切推動核研所和臺電的合作。此處說明錢所長的問題可能主要在於不信任黃孝宗代院長─筆者按)

2月17日,巡視中科院機械總廠,乾式陀螺儀已能自制,其精度爲雄風飛彈所使用者的六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