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龍城飛專欄/郝柏村回憶錄的記載──也談張憲義事件(五)【14】

國軍雄風二型飛彈發射英姿。(本報資料照片)

前言:

前文〈五之十三〉刊出後,筆者認爲「中華民國政府中厚實做事按部就班的多,具有前瞻性、謀略性、有魄力的政治人物很少能夠出頭,筆者看重的之一是李國鼎。」張憲義博士迴應:「完全同意你的觀點,我曾參加李國鼎的核能協調會議,在會議上,他總是強調核能安全的重要性。他的作風行事態度,很像晚清名臣曾國藩。」謝謝張憲義博士分享的親身經歷,對於李國鼎與曾國藩之間的同異之處,是一個值得進一步研究的題目。筆者近三十年前在資策會服務時,李國鼎先生創辦人和平東路資策會大樓中有國科會爲他準備的辦公室,所以筆者偶爾會看見他的身影。筆者注意到,每逢李國鼎先生出現時,周圍會發生一種非常特殊的氛圍,是筆者一生中很少見到的情形,就是所有的人,包括正好在旁邊的人以及準備接待他的工作人員,由於共同對於李國鼎先生的尊敬而產生了一種肅穆與平和之感。李國鼎先生是虔誠的基督徒,他所展現出來的氣質,是自然而然的,筆者一生中見過一些大官,都沒有給筆者如此的感覺。李國鼎先生退休後,如孫運璿先生,皆只有一棟老公寓,他們一生清廉,令人感佩,和這些年來不少兩岸的政府官員、委員們動輒擁有上億財產的情形有天壤之別。

筆者對於郝柏村先生的正面評價,許倬雲院士迴應:「郝先生的確是忠淳愛國的典範。」許倬雲院士是國際與兩岸史學界公認的大師,他的迴應對於筆者有很大的鼓舞。筆者的老師李朝津教授說筆者是在討論主題之間寫「隨筆」,藉以發抒對時代的感觸,是很生動的形容。

這段時間,筆者閱讀前中科院負責雄風飛彈計劃的韓光渭院士的回憶錄。韓光渭在中科院創辦初期1966年5月進入中科院,擔任三所控制組組長,到1982年升任副所長前,整整花了近17年。當時韓光渭對中科院已經失望了,準備離開中科院,去東海大學教書。但是1982年11月4日黃孝宗先生接任中科院代理院長(院長由新任參謀總長郝柏村兼任),整個事情逆轉。黃孝宗在11月29日約見韓光渭,請他全權負責雄風一型飛彈計劃,接着在兩個禮拜後12月16日發佈韓光渭爲第三所副所長。之後在12年內,韓光渭領導完成雄風一型、二型飛彈以及海鷗飛彈快艇計劃的研發與實施。(《學習的人生-韓光渭回憶錄》,頁572-594)筆者欲說明的,一個山東流亡學生,在亂世中掙扎求生存,卻花了30年,將他一生中最精華的歲月,完完全全地放在中科院上,領導一羣年輕人從一無所有,到真實地製造出中華民國的飛彈,是一個相當勵志的故事。韓光渭是山東人,脾氣是很衝的,能有這樣的成就,除了自己的誠懇和努力,長官的支持非常重要。黃孝宗代院長,如前所述,在領導核能研究所上,經歷了不少困難,但是在飛彈和IDF戰機的研發上,確實卓有成效。在黃孝宗上任前後,已經大致瞭解中科院內部的情形,他將準備離開中科院的韓光渭留了下來,開展出我國飛彈發展史上光輝的一頁。雄風三型飛彈在近年來的試射中頻頻發生問題基本上在於領導與管理上的問題。筆者也認爲,雄風飛彈基本「土製」,由修正美國靶機來模擬飛彈飛行開始,由此發展出來的雄風系列飛彈的品質、能力和歐美與中共的短、中、長程洲際飛彈系統有相當的距離,我們一點不慚愧。韓光渭說「先求有再求好」,在1970年代,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開始十大建設,高速公路長什麼樣子,也沒有人看過,1960年代臺灣偏遠鄉下還有牛車和三輪車,在這樣的情況下,什麼是飛彈?韓光渭也是由看美國的軍事資料開始。因此有志者事竟成,有爲者亦若是。

中科院前資深研究員朱偉嶽先生傳來《天弓文集》,其中對於天弓飛彈發展計劃過程有相當詳實與感人的說明,這一部分有待於他未來的解說。由於核武、天弓與雄風計劃並行發展,外界一般不瞭解中科院當時的規劃與作業情形,雖然有陸海空三軍地盤之爭的說法,還需進一步的瞭解。

中科院核能所的核武發展過程歷經波折,終於在美國的一再幹涉下結束,筆者認爲對核能所的主管同仁來說,傷害很深,他們許多也曾盡心盡力地將青春歲月投入在上級交付的任務上,但是發展核子武器的國際壓力極大,且對中共產生嚴重威脅,而短程飛彈和IDF戰機等武器對於美國的政治壓力以及對中共一時間尚不構成安全問題,美國還可以適度地支持。然而,不論當時層峰對於發展核子武器的思考是戰略性的或是宣傳性的,對前後上千名核能所的主管和同仁們來說,都不免有欠公允。筆者認爲張憲義事件本身除了前文所述的政治意涵,基本上是沒有必要的,而是中央情報局從內部長期構思、鬥爭與發展出來的一個專案。中央情報局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單位,他們的視野與功能是幫助美國控制與管理全世界。美國國內的維穩工作由國土安全部和FBI擔任,理論上,中央情報局主要應負責國外情資蒐集,而非進行行動與干預他國內政,但是恰恰相反,中央情報局長年以來的歷史說明他們的作法偏向積極行動。筆者參考《CIA罪與罰的六十年》(頁508-509),其中將「張憲義事件」描繪爲中央情報局1988年三件轟動的大案之一,筆者讀之甚覺奇怪,中央情報局宣揚他們「阻止了大規模的毀滅性武器擴散」,我們在臺灣都知道這是謊話,筆者甚至懷疑作者提姆.韋納(Tim Weiner)是否可以在地圖上準確找到臺灣。其他兩案是「瓦解阿布尼達爾組織」以及支持「阿富汗反抗軍的勝利」。其中阿富汗計劃每年花費中央情報局七億美元,可能超過當時中科院三年的預算,由此可見美國這個帝國是用錢堆起來的。

本文:

以下資料摘自郝柏村的《八年參謀總長日記》,(天下遠見出版,2000年),筆者在每一條相關日記記載後,做出自己的意見。前文〈五之十三〉,敘述至1985年10月26日。

1985年大事記(續)

10月27日,勞克斯轉達美國對我國看法:一、美國雷根政府認爲保持我國之安全並能政治民主、經濟繁榮甚爲重要,原因:1.爲中國樹立民主自由成功榜樣,促成中共朝自由民主方向發展。2.符合美國全球政策目標。二、美國十分關切總統之健康。三、美國認爲餘對我國未來安定與政治民主有密切關係。

至友李潔明對爭取高性能戰機談話:一、貴國需要高性能戰機以確保臺海空優,已是美國承認的事實。二、美國受八一七公報限制,無法供售FX戰機(Fighters for Export-輸出的戰鬥機),IDF是解決上述兩難的唯一方式。三、IDF要到1993年才能成軍,在未來七年中,中共飛機在性能上將大有改進,而貴國戰機亦將汰損,且美國有支援中共改進F八之可能。如美助中共改進F八計劃未獲國會通過,則我獲得F二○之機會將極小,似可研究改進F五E或爭取F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