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校國際化“不理想”

(原標題日本高校國際化“不理想”)

本報特約記者 李玉珍

高校國際化是日本近十幾年來的一項重要教育改革:吸引學生、提供雙語教學大量吸收海外師資等。然而根據《日本經濟新聞》近日一篇報道,日本的高校國際化進程卻並不理想。

2008年,日本爲解決少子老齡化帶來的人才不足問題,開始實施留學生30萬人計劃,推動日本大學國際化的開展。其設想是招攬國外優秀的留學生,讓他們在日本大學接受教育,畢業後進入日本企業,從而支撐日本的經濟和社會。2019年,日本留學生的人數超過了31萬,從數量上可以說是實現了當初的目標,然而,卻很難說從根本上實現了高校國際化的設想。

日本高校“國際化”爲何與現實脫軌?根據報道,首先,過半的留學生不是在大學裡接受教育,而是日語學校或專科學校的學生,這些學生佔留學生總人數比例近年來大幅度增長。與此同時,同時期進入大學或者短期大學接受教育的留學生,其佔全體留學生的比例近年來從68%減少到了47%。

其次,真正實現國際化的大學少之又少。其中成功的例子包括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APU)和京都先端科學大學的理工學院,均呈現出全球時代下日本大學的一個理想狀態。APU全校留學生的人數佔一半,來自近100個國家地區。其中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半是外國人,用英語和日語雙語授課。它們打破日本傳統教育,容納和尊重多樣性,培育冒尖人才,重視培養時刻派上用場能力,進行大膽的大學改革。但是,這種情況卻在大多數日本高校中十分少見,多數學校仍未跳出傳統日本教育的框架

爲什麼即便留學生增多,日本高校卻無法本質上實現國際化呢?2017年在日本出版的《新移民時代》這本書中提到,以就業目的赴日的留學生增加,很多專科學校接納留學生是爲了完成招生定額;而語言學校追求的是盈利至上,很多企業招留學生臨時工來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該書分析,赴日的外國人不斷增多,但是學校和企業缺乏把留學生當作“共同體”的意識,不斷榨取留學生的金錢和勞動力,導致幫扶政策遲緩,作者警示稱“這樣下去,外國人可能會逐漸變少”。於2020年出版的《大學已經要滅亡了嗎》一書中提到,規避變化的大學和不完善的國家政策問題都是導致日本高校無法從本質上實現國際化的原因。書中還表示,“在知識共同體內,有目的地創造多樣性纔是最重要的”。在APU校長出口治明所寫的《只有這裡纔有的大學》中提到一些問題的解決方式——引入秋季入學、用英語審覈學生能力等,都是能吸引來自全球的優秀學生手段,同時也能刺激到日本本國的學生,給予他們危機感,牽引着大學走向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