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國家中醫醫療隊專家杜宏波:加強傳統中醫藥與現代科技融合發展

新華網北京5月22日電(孫慧中醫藥傳染病鬥爭了幾千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再次深度參與了疫情防控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脾胃病科/感染科主任杜宏波,和他所在的第二批國家中醫醫療隊,在疫情暴發後馳援武漢,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讓多名高齡重症患者轉危爲安。

回顧一線抗疫歷程,在救治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難點?採取了哪些診治措施?對於未來中醫藥的發展有哪些新的思考……近日,新華網“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系列訪談專訪了杜宏波,分享他在抗疫期間的實踐與經驗。

辨病、辨證與辨體質三結合,實施基本規律指導個體化治療

新華網:新冠肺炎暴發後,您作爲第二批國家中醫醫療隊專家支援武漢,剛到武漢時的情況如何?

杜宏波:我所在的團隊是1月27日和2月17日分兩批抵達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我們病房主要收治新冠肺炎重型患者。病房患者的整體情況爲病情重,年齡大,基礎疾病多。

在本次新冠肺炎暴發初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選派了專家,赴武漢開展調研,早期總結的溼毒蘊肺的基本思路,爲醫療隊的初期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我們參考衛生健康委發佈的診療方案,結合實地調研和病人的具體情況,以核心病機爲綱,結合辨證施治原則和患者的體質特點,採取“一人一方”的個體化思路開展了中西醫結合治療。

但在治療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最典型的如患者的情緒問題。由於重症患者大多需要吸氧支持,行動不便,增加了患者的恐懼及煩惱。有的患者經歷了多次轉院,由於長時間不能痊癒等原因,出現了焦慮、抑鬱、失眠等情況。而情緒問題又進一步加重了疾病恢復的難度。我們認爲,情志異常可以導致肝氣疏泄失常,而肝鬱氣滯化火,則又進一步加重了肺的痰瘀熱結。對此,在中醫治療過程中我們強調了新冠肺炎要重視從肝論治。疏肝的方法很多,我們綜合使用中藥疏肝、情感疏導等措施,隨着患者病情好轉,醫護人員還爲患者推薦貼耳豆、鍼灸、八段錦等多種中醫特色方法緩解心理壓力。新冠肺炎恢復時間很長,很多患者病情重,診治時間長,常伴有食慾下降,腹脹、腹瀉等消化道問題。對於危重患者,營養問題就會顯得更加重要。爲了強調胃腸功能對於新冠肺炎恢復的影響,我們提出新冠肺炎要注意從脾胃論治的觀點,調整腸胃狀態,增加營養,促進患者康復。

我們團隊的人員配備結構齊全,有呼吸內科、感染科、消化科鍼灸科醫學影像科,具有很好的戰鬥能力。在武漢期間,大家各自施展所能,以湯藥爲主,綜合使用鍼灸、帖敷、耳穴、功法訓練等中醫特色手段,爲患者進行綜合的中醫干預。其中護理團隊和鍼灸專家在中醫特色診療發揮方案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武漢期間,我們堅持結合患者特點,實施中醫爲主、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獲得了較好的診療效果。

我們團隊於3月25日結束支援,回到北京。作爲我本人,最深的感受是整個國家和民族在面對突發疫情時所迸發的強大凝聚力,在黨中央的統一指揮下,全社會各界同舟共濟,衆志成城,積累了寶貴的中西醫結合抗疫經驗,讓我們倍受感動。

杜宏波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支援

應對重大傳染性疾病,急需培養中醫複合型人才

新華網:抗疫期間運用中醫藥診治新冠肺炎患者,取得了哪些經驗?

杜宏波:我認爲對於新發突發傳染病,應該做好兩個結合。在治療層面應該重視發揮中醫藥優勢,堅持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從防控層面上,必須重視醫學原理與行政手段的結合。傳染病疫情防控必須要有統一領導、指揮和管理。包括傳染源的隔離、對易感人羣的保護、傳染環節的阻斷等都需要通過國家層面的力量來完成。

在患者治療方面,新發突發傳染病還是應該注重發揮中醫藥的傳統經驗。中醫對於疫病防治有幾千年的實踐積累與經驗,在治病救人過程中形成、發展了疫病理論。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這與古代情形非常相似。但中醫師可以在病原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根據病人的臨牀表現及疾病演變,通過與傳統理論的比對,快速確定病機及診療思路。如通過憋、喘、痰等表現,結合舌苔及脈象,快速確定了從溼毒論治的思路,通過化溼、解毒、活血、宣肺等治法,改善患者疾病狀態、降低病死率及促進疾病早日痊癒起到很大幫助。

此外,還需要注重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以現代技術爲支撐,將傳統中醫藥的優勢、特色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在新的環境下進行創新性的探討,最終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呼吸機、ECOM等生命支持設備在古代是見不到的,但能夠爲心肺衰竭患者提供最後的生命機會。如何通過中西醫結合,爲此類患者提供更好的恢復機會,是本次疫情中我們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此外,通過加強中醫的科研和教育水平,真正將中醫治療新發突發傳染病的臨牀療效顯示好,將中醫的療效機制解釋好,這對於中醫的未來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新華網: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中醫藥人才不足的問題。在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特別是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杜宏波:隨着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衛生事業也得到了較快發展。但隨着疾病譜的變化,中醫的研究和治療領域開始逐漸向非傳染性疾病和慢病轉變,傳染病防治領域的各種投入明顯減少,在本次疫情中也暴露出了人才隊伍不足的問題。中醫藥與疫病鬥爭有着幾千年的歷史,在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中有着鮮明的特色和一定療效優勢。近年來,SARS、甲型H1NI流感、手足口病等新發突發傳染病不斷出現,不同程度威脅人類健康及社會穩定,因此,對於傳染病中醫人才的培養還是比較迫切的。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提示,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需要一支熟練掌握中醫疫病診療能力和現代醫學科學技術複合人才隊伍。參加工作以來,我先後參加過4次傳染病疫情防控。必須承認,20年來,傳染病的中西醫防控還是發生了很大變化。我認爲,對於傳染病防治中醫人才的培養,應該注意與時俱進的多元化複合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平戰結合的培養體系。所謂複合型人才,並不僅僅是具備中西醫臨牀能力的人才,還包括掌握多層次知識、具備多元化能力的人才,如兼具病原微生物、病理學、中藥學等方面知識的人才,以及掌握現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知識的人才;而平戰結合的培養體系既包括從事常規醫療服務中醫人員的間斷傳染病培訓與實戰演練,也包括廣泛整合常規醫院、學校、科研院所機構資源,通過資助其在中醫傳染病防控方面及相關方面的研究,實現重大傳染病防控技術的戰略儲備。

此外,還需加大中醫傳染病防控硬件投入,建立平戰結合的示範性中醫疫病中心。有條件的地方要建立中醫、中西醫結合傳染病醫院及傳染病研究基地,通過實戰演練提升救治能力,把中醫藥的療效真正體現出來。

杜宏波所在團隊與患者合影

科學防控疫情 既不過度也不放鬆

新華網:中西醫結合救治是中國方案的亮點,下一步,對於如何更好地發展中西醫優勢,您有哪些建議?

杜宏波:我認爲,傳染病的防控並不是單純醫療問題,需要動用國家力量,進行傳染病的整體防控,如阻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羣等都需要制度的保障。我國政府爲抗擊疫情做出的政策部署及人民羣衆的艱苦努力,這是中國方案中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

發揮中醫特色是中國方案的特色內容。中醫藥是中國人特有的醫療體系,與傳染病鬥爭幾千年,在新發突發傳染病處置中具有獨特優勢,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可以使用。首先在新形勢下,利用現代技術深入挖掘和研究中醫藥抗疫經驗和理論,加強傳染病防控中的科研意識,既要臨牀起效,也要把療效展示出來。對於真正有效的中醫措施,要逐步把機制搞清楚,讓大家聽得清楚,用的明白,真正讓中醫藥憑藉自身的硬實力走出國門,服務世界。

新華網:隨着天氣升溫,很多人會有出遊計劃,對於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您有哪些建議?

杜宏波: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防控意識仍不可放鬆,首先,日常除了帶好口罩外,還要與他人保持足夠的社交距離;第二,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遮住口鼻,勤洗手等。第三,需時刻關注全國疫情的變化,儘量避免進入疫情嚴重地區;第四,積極主動配合各級防護要求和規範操作,避免麻痹大意。其實傳染病離大家並不遠,科學防控既不要過度,也不能放鬆。

專家簡介:

杜宏波,博士,主任醫師,副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脾胃病科/感染科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師學會中西醫專業委員會 委員,國家衛生應急隊成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脾胃病科學術傳承人,從事消化系疾病及傳染病中西醫臨牀工作十餘年,主持各級科研課題7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7篇,參編著作3部,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二等獎1項,華夏醫學獎三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