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鄒旭:白衣秉丹心 針藥戰瘟神

新華網廣州5月18日電(黃玫 陳凱昊中醫藥華夏兒女抗擊疾病的利器。面對新冠肺炎病毒,中醫的參與力度和廣度是前所未有的,先後近800名中醫專家,近5000名中醫醫務人員參與一線救治。

第四批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廣東隊領隊廣東省醫院重症醫學科科主任鄒旭帶領隊伍承擔了武漢神山醫院感染三科C6病區的醫療救治任務,自2月20日接收病人至3月29日病區關艙,病區累計收治病人99人,出院95人,純中醫治療68人,中醫藥治療覆蓋率100%,綜合症狀改善比例達95.9%。本期新華網“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名家系列訪談邀請他回顧馳援武漢的抗疫經驗,探討中醫藥抗擊傳染病的診療策略。

第四批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廣東隊領隊、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鄒旭。新華網 伍嘉煒

捻轉補瀉 一根銀針可建功

17年前,在廣東省中醫院工作的鄒旭迎來了一位“特殊”病人。

擔任醫院急診科護士長的妻子鄧秋迎確診非典型肺炎。“當時,大家對非典缺乏認識。妻子剛住院用了2天抗生素,出現疲乏、頭暈等反應,發熱卻沒有減退。”鄒旭是國醫大師鄧鐵濤的弟子,他將妻子的情況報告了老師。“老師聽了我妻子的病情後,分析妻子感邪受傳染髮病,是因爲正氣不足,邪乃幹之。他建議我停用抗生素,並採取中醫藥手段進行治療。”鄒旭在國醫大師鄧鐵濤的指導下,給妻子開出了中藥方。6天后,妻子退熱及其他症狀得到改善。經過一系列健脾祛溼及清熱解毒的湯膳調理,出院一週後,妻子回到工作崗位。

帶着篤定的信心,歷經17年成長,鄒旭對中醫藥逐漸有了明晰的“譜”。

“一月下旬,瞭解到武漢發生疫情以後,我很快就向院長請示,希望有機會能到武漢一線去。我相信中醫藥肯定可以發揮作用。”5月初在廣東省中醫院,鄒旭向新華網談起武漢的抗疫經歷,聲如洪鐘,神采奕奕。

2月9日,鄒旭和另外兩名中醫專家馳援武漢。2月15日,他和同行在武漢漢口醫院會診一名新冠肺炎危急重症病人。當時病人的心跳、呼吸、血氧水平都很嚴峻,整個人焦躁不安,生命垂危。

“我選擇使用鍼灸進行急救。這基於我對該病的認識。清代名醫葉天士認爲,烈性傳染病從口鼻而入,叫作溫邪上受,首先犯肺。如果變爲重症叫‘逆傳心包’。逆傳病人出現煩躁不安,或者是大汗淋漓,甚至昏迷等。”隨着鄒旭捻轉銀針,患者呼吸不再急促,心跳也慢下來了。

半個小時左右,患者呼吸心跳改善,逐漸安靜下來,次日這位重症患者的生命指標恢復正常。鍼灸幫助病人緩解呼吸困難的效果,改變了現場醫護人員對中醫“慢郎中”的印象。隨後,鄒旭在漢口醫院的會診愈發忙碌。

2月17日,廣東省中醫院和深圳市中醫系統組建61人中醫醫療隊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一個全新的中醫病區由他們負責。“這麼多年積累的行醫經驗,希望能夠發揮更大作用。此前在漢口醫院我僅是參與會診,特別想挑起一個病區,出更大的力。”鄒旭請纓與這支隊伍匯合,成爲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三科C6病區負責人。

“從2月20日開始收治病人,到3月29日關艙,病區累計收治病人99人,出院95人,純中醫治療68人,中醫藥治療覆蓋率100%,綜合症狀改善比例達95.9%。我們做到了患者0死亡、醫護0感染。”鄒旭說。

“四神達一”扶正祛邪以救肺

哪些患者適宜採用純中醫的治療方式?鄒旭說:“作爲醫生,治療病人沒有說必須要純中醫治療,或者純西醫治療。我們是在密切觀察病人的基礎上,思考什麼治療手段可以讓病人療效更好。按規定,採用純中醫治療病人,一定要上報專家組。”

“一開始有病人擔心中醫藥的針藥治療效果不好,我們也不勉強。過了幾天,在查房時,多位用中醫針藥治療的病人跟我們說,身體比昨天舒坦。其他患者看到治療效果,也紛紛同意接受中醫藥的治療手段。我們就一步步往前推進中醫藥治療工作。”鄒旭說。

說起在病區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體會,鄒旭稱爲“四神達一”。“所謂‘四神達一’,乃‘四神’之妙用,方可‘達一’。即醫護隊伍、中藥、鍼灸、氧療法等四大方面的有機結合,便可達到扶正祛邪以救肺這一目的。”鄒旭說。

杏林翹楚,前仆後繼,赴傾危之江城,視疾患如子弟。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醫護隊伍必須經驗豐富,會使用中醫“組合拳”辨證施治。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鄒旭認爲,“應該是一分治療,九分護理”。C6病區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較多。照料這類患者,護理人員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不僅要完成每日臨牀護理工作,還要照料患者的飲食起居,甚至要對患者出現的不安、焦慮、恐慌等現象進行心理護理。

湯藥正本,因人開方。針對新冠肺炎患者,鄒旭建議儘早使用扶陽固脫的湯藥,即使在發病初期有發熱、胃腸道不適等表症,也應注重固本培元,扶助患者的元氣不被損耗。他說:“中醫的優勢是辨證論治,是一種個體化治療。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三方三藥’我們可以儘早使用,還要注意根據人的不同體質進行加減。”

鍼灸祛邪,調節情志。對於失眠、焦慮且沒有治療禁忌症的患者,鍼灸可以起到較好效果。“中藥喝下去,可能要等幾個小時,但是鍼灸能較快見效。”鄒旭認爲,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炎症導致其氧合功能變差,除了通過外界力量提高供氧量,還可以通過鍼灸降低患者的耗氧量,從而使得他們的供氧與耗氧達到動態平衡,患者病情就不容易發展到危重症。

盈氧氣之不足,泄濁氣之通達。血氧飽和度是判斷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輕重的一個重要指標。鄒旭認爲必須重視氧療法。醫護人員必須根據患者病情調整供氧方案,如鼻導管吸氧、面罩吸氧、無創呼吸機吸氧等。先進技術的引進是提高中醫藥臨牀療效的重要途徑。

在武漢期間,鄒旭給病人鍼灸。新華網發

薪火相傳 岐黃亮劍戰疫

中醫藥幾千年來不斷跟瘟疫鬥爭。國醫大師鄧鐵濤曾告訴鄒旭,每一次大瘟疫都是對中醫的一次考驗,也是中醫危中發展的一個機會。

2001年5月,鄒旭正式拜師國醫大師鄧鐵濤。鄒旭說:“在學校裡學的是中醫,但面對西醫,內心存在疑惑,如何才能把所學理論應用於臨牀?跟隨老師學習後,通過理論訓練和臨牀教導,中醫的思維模式逐步建立,對中醫的信心就像築高臺一樣,一塊塊往上搭建。”

迎戰非典時,國醫大師鄧鐵濤告訴鄒旭:“我們掌握了幾千年來各種各樣的病邪到了人體裡面所發生的規律,不管非典如何變,不怕。我主要目標不在病毒,而在人體,中醫有句話叫做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傳染病流行有三個基本環節,首先是傳染源,其次是傳播途徑,第三是易感人羣。鄒旭說:“我覺得易感人羣很重要。如何把這部分人的抗病能力,也就是免疫狀態進行提升,中醫可以發揮獨特效用。中醫可以運用飲食調理、運動調理或者心理調理等方式,把人體免疫狀態進行提升。”

立破並舉,扶正祛邪。鄒旭表示:“非典和新冠肺炎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處。我治療妻子時,一邊熬中藥給她,另一邊熬肉湯,一定要她喝完。平時一般的感冒發熱,中醫不用‘補’。但是如果面對新冠肺炎這類傳染病,一定要‘補’。這就是‘扶正’。因爲這種病進展非常快,人體跟病毒做鬥爭靠的就是免疫力。”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治病一定要讓患者動起來。治好了病,患者不能動,影響生活質量。所以我常和患者說,要多運動,鍛鍊四肢力量,這其實就練了‘陽氣’。人的精神狀態就能變好。”鄒旭表示,在武漢抗疫期間,他要求醫護人員和患者都要保持一定程度的鍛鍊。他說:“可以多練八段錦,每天回到駐地房間都進行練習,配合呼吸導引,鍛鍊效果很好。”

鄒旭介紹,八段錦有800多年的歷史,對慢病、急性病、重症等患者的正氣恢復有協同作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寒溼爲主,中醫“排溼毒”可通過微微出汗、調理好胃腸功能及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鄒旭說:“我們團隊把八段錦改編爲立式、坐式和臥式,在武漢備受歡迎,回來還有不少醫護人員想學。”

中藥對中醫的治療效果也很重要。下一步,建議中醫和中藥打通產業鏈條,形成完整體系。鄒旭說:“我們辨證論治,如果我切脈效果很好,但是中藥的效果不好,會影響到中醫療效。現在中醫跟中藥已經分離了,但是中醫藥其實是一家。希望經過這次疫情,我們從源頭開始,對中藥的種植、炮製等全鏈條予以質量保障。中醫要醫好病人,中藥也要醫好病人,醫藥不能分離,大家都要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