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能歌善舞” 文物“萌態可掬”

熱點觀察】

爲了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文博、考古媒體和各界利用科技賦能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動起來、萌起來——

國寶“能歌善舞” 文物“萌態可掬”

薛 君(南京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王立新(南京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近一段時間,時隔35年,被譽爲“20世紀人類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的三星堆遺址又“上新”。金面具殘片、青銅神樹……連拆6個“盲盒”出土的500餘件文物再驚天下,爲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進程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

在社會各界普遍關注驚喜不斷的6個“盲盒”時,“央視節目中青銅大立人是咋扭起來的”“文物可以有多可愛”“三星堆文物大型撞臉現場”等話題接連登上熱搜,甚至引發了全國各地的文物大比拼。近年來,讓文物活起來漸成社會共識,無論是以央視爲代表的各大衛視製作的文物類節目,還是廣大網友由文物形態引發的奇思妙想,都在推動着越來越多活起來、動起來、萌起來的文物出圈,推動全社會關注文物、關注文化遺產、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國寶會說話,花式自報家門

近日,隨着三星堆考古發掘的穩步推進,“探秘三星堆”相關話題受到廣泛關注,出土於1986年的三星堆博物館鎮館之寶青銅大立人像也隨之“翻紅”。

“我是誰?考古學家們都稱我爲青銅大立人,那我究竟是誰,這個答案還是留給你們去慢慢解答吧。”在央視一檔“探秘三星堆”的欄目中,青銅大立人手舞足蹈來了個自報家門,它從高80釐米的底座上一躍而下,扭動着身軀與主持人一唱一和:“我的氣質十分獨特,身軀瘦高,手臂和手粗大,很誇張,兩隻手呈抱握狀,與身體的比例極不協調。有的專家認爲我的手裡握的應該是玉琮,還有的學者猜測我的手裡拿着象牙,你們猜呢……”節目一上線就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有人關注讓青銅大立人扭起來的運動捕捉技術,有人被動起來的青銅大立人的憨憨形象所吸引,有人由此聯想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兩個可愛的青銅門衛,更多的人則因爲這樣的趣味性探秘燃起了深入瞭解青銅大立人以及相關文物的熱情。

2018年,由《如果國寶會說話》掀起的國寶熱、文物熱一直持續至今,節目中通俗風趣的文案讓人回味無窮,因爲節目“走紅”的一大批國寶也在線上線下不斷吸引着觀衆的圍觀。節目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對文物進行360度無死角全景呈現,不僅讓觀衆感受到空間的拉近,更讓觀衆隨着文物一起重返歷史現場,感受時間上的穿梭,看見歷史。從上古時期的紅山玉龍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曾侯乙編鐘再到魏晉隋唐的唐代仕女圖,國寶在活潑文案和科技的助力下不斷爲觀衆帶來驚喜,深入人心,走進尋常生活。《如果國寶會說話》宣傳海報也成爲一大亮點,如三星堆青銅人像配文“說我像奧特曼的你別走”,用詼諧的語言既道出了文物的外貌特徵,又使其與當下流行文化和網言網語形成互動,讓人眼前一亮。還有四神紋玉鋪首配文“確認過眼神”,長信宮燈配文“照着你”等都盡顯用心,有效推動了文物知識的普及與廣泛流傳,也爲廣大網友所紛紛效仿。

從配文、解說輔助文物自報家門到運用運動捕捉技術、配音等使文物自說自話、輕盈舞動,與其說是科技和觀念的進步,不如說是讓文物活起來意識的深入人心。讓文物說話,實際上是在實現人與文物的對話

文物組團出道,萌態深得人心

三星堆發掘引發新一輪的文物熱,網上關於文物的大討論、大比拼也漸成刷屏之勢。“文物有多可愛”“三星堆文物大型撞臉現場”“全國文物大battle”等話題熱度不減。媒體宣傳力求活潑、接地氣,網友自發趣味性“拼盤”時腦洞大開,助力文物組團出道,衆多文物以萌態受到了網友的歡迎。

如在“文物大型撞臉”團中,去年5月發掘的陶豬撞臉憤怒的小豬,出道(土)即成功“破圈”。此外,有網友指出,銅太陽形器神似方向盤,陶三足炊器像極了火鍋,銅人頭像不僅撞臉奧特曼,還與某明星有幾分相像。相關媒體和廣大網友通過形似的匹配,使得古文物在當下找到了“知音”,實現了跨越千年的對話,讓人心動於文物的可愛,驚歎於古人的智慧。

出土文物陶豬(上)撞臉憤怒的小豬(下),網友直呼“可愛”。資料圖片

隨着三星堆文物不斷“上新”,人們發現中國多地有與之相似的同款,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同時,也引發了“全國文物大battle”。3月底,四川日報在其官微發起挑戰,派出首批出戰隊員:金面具、方尊、陶三足炊器、陶豬,引發河南日報、江西日報、北京日報等友好應戰。如河南日報推出婦好鴞尊,並配文“最強女戰神出征,誰來接招?”山西媒體則組團推出鳥尊、鴞卣等重量級文物。隨着四川日報掀起第二輪比拼,更多的地方媒體也開始以組圖、動圖形式積極參與進來。網絡上儼然引發了一場各地文物間的盛大賽事,如選秀般集中亮相,各自展現形貌與才藝,文化與內涵,憑實力出圈。在此過程中,各地媒體以及各地博物館緊跟熱點話題,創新思路打造國寶天團,使古老文物借新技術、新媒體之力在年輕網友心中獲得一席之地。

此外,“三星堆文物唱電音”讓人直呼“又酷又帥”;“我們玩的都是老祖宗剩下的”讓人感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網傳‘不正經’文物”則拉近了年輕網友與厚重文物之間的距離。這些由媒體創新編排或網友自發拼接的“文物團體”看似不那麼嚴肅莊重,但以萌態深得人心,不失爲讓文物活起來、火起來的有益嘗試。

古人穿越千年,講述傳奇故事

伴隨着賈湖骨笛的聲響,鏡頭由遠及近,一排唐宮女陶俑褪去“陶衣”,如同從千年睡夢中醒來,穿梭於河南博物院,開啓了一場“元宵奇妙夜”。這是河南衛視繼《唐宮夜宴》之後推出的又一爆款,“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

節目中,從《唐宮夜宴》走紅的“唐宮小姐姐”,再度從唐朝盛世穿越而來,手中像拿着魔法棒,所到之處,點哪裡哪裡就活起來,她們從古人的視角見證着現代人對傳統文化的詮釋。“唐宮小姐姐”來到河南洛陽的應天門,帶觀衆感受大唐盛世的華美景象;來到登封觀星臺,見證數百名華夏兒女武出中華武術的俠義,唱出《龍的傳人》的豪氣,感知天人合一;走進清明上河圖,在《包青天》《夫妻觀燈》《五世請纓》等戲曲聯唱中品味戲曲經典、致敬邊防戰士。短短半小時的節目將中華傳統文化諸多精華元素一一呈現,讓人回味無窮。無論是《唐宮夜宴》的爆紅,還是“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的精彩接力,兩臺節目都在向我們展示着中國文物及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魅力,而且爲文物活起來相關節目的製作提供了優質範本。

除了這兩個現象級節目,還有很多文藝精品讓人交口稱讚。如,去年的一部名畫真人番紀錄片《此畫怎講》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本片選取14幅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人物畫,以“古畫活起來”的形式,用畫中人物的口吻,結合時事熱點,爲觀衆推介名畫、普及名畫鑑賞知識。以唐代仕女畫稀世珍品《搗練圖卷》爲例,一段活潑熱鬧的前奏之後,鏡頭首先以博物館參觀視角呈現全景,並附名畫簡介,進而拉近鏡頭,走進畫作,畫中靜止的人物也開始活動胳膊腿,在“傳世名畫C位之爭”的吐槽中把名畫背後的故事及其藝術價值等娓娓道來,引人入勝。隨着吐槽接近尾聲,畫中人物由動到靜,鏡頭由近及遠,名畫全貌再次呈現在人們眼前。畫下,一邊寫着名畫基本信息,一邊寫着“別人的葡萄更甜?那可不一定!”時長雖不及五分鐘,卻讓人看得津津有味,名畫傳世價值及新編故事讓人回味無窮。

在文物活起來觀念的指引下,此類優質節目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併成功贏得了觀衆的喜愛。從《國家寶藏》到《典藏裡的中國》,從《此畫怎講》到《唐宮夜宴》,無論是今人演繹古人,還是古人沉睡千年,夢醒看今朝,這樣的古今互動都促成了文物活起來、火起來,讓更多人留戀於文物本身的魅力及其背後的文化內涵、歷史價值。

《光明日報》( 2021年04月21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