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的開年新戲,爲何選擇三個年輕演員?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23日電(袁秀月)新春伊始,由前蘇聯著名劇作家阿爾布卓夫創作的《我可憐的馬拉特》即將登陸北京人藝舞臺,這也是北京人藝今年首部劇場新排劇目

該劇由林叢導演,王佳駿陳紅旭石雲鵬主演。“表面上這是三個年輕人愛情故事,實際上它是在探討什麼是幸福,這是這個戲的精髓。”林叢表示。

春光

二戰時期三個年輕人的命運

對於戲劇觀衆來說,阿爾布卓夫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前蘇聯年輕一代生活思想狀況,以細膩的心理分析見長,對俄羅斯乃至國際劇壇都產生了深遠影響。2019年,北京人藝首次將他的作品《老式喜劇》搬上舞臺。

作爲今年小劇場第一部新戲,《我可憐的馬拉特》再次將作者深厚、細膩、開放的風格延續,從文本上給予大量二度創作的空間。

該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爲背景,表現在炮火中的列寧格勒廢墟中相遇的三位年輕人的命運,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跨度中,他們一次次相遇與分離,最終找到了自己的路。

馬拉特、列昂吉克麗卡在戰爭中成了患難之交。兩個小夥子都愛着麗卡,他們先後參軍,馬拉特帶着英雄勳章歸來,列昂失去了一條胳膊。戰後兩人與麗卡相見,麗卡無法取捨,於是馬拉特主動退出,遠走他鄉,成全了留下的一對摯友

多年後,馬拉特成了有成就橋樑建築師,但他深感離開了麗卡,奮鬥的勇氣和生活的激情都已減退。他找到老朋友不料他們的狀態更糟,麗卡滿足於上班下班,列昂尼吉克則已對生活感到厭倦。最後在馬拉特的刺激之下,列昂尼吉剋意識到自己已被安逸的生活侵蝕,並且消磨了麗卡的意志,於是毅然離開了麗卡和馬拉特,決心去過獨立的、真正的生活。

“這部作品有很多層次,有對人生哲學思考,有鼓舞人心的熱情力量,還有人在面對災難時該如何選擇的困惑。”導演林叢介紹,劇作者在一個個生活化場景中,探討了愛情、理想、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在瑣碎中見深刻。

“人如何保有最初的理想,如何去進行選擇,我想每個人都會從中看到自己,或者想起自己年輕時的樣子。”

李春光 攝

三位年輕演員挑大樑

“其實在2019年的時候,院長就給我們下一個任務,要培養劇院的年輕演員。我也認爲,北京人藝其實更應該是年輕演員的人藝,更希望年輕演員能夠站在舞臺中間,讓更多的觀衆看到他們。”林叢表示。

而對於王佳駿、陳紅旭、石雲鵬這三位青年演員來說,則有着不小的挑戰。一方面他們要演出劇中人物豐富且敏感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由於戲中時間跨度很大,演員需要伴隨着角色完成一次次成長和蛻變,這種變化還不是外部形象的成熟,而是通過人物的表演來體現。

表演者要有強烈的信念感,他們要把自己的思考放進去,演角色的同時又要演他們自己。”林叢說,最難的還有對錶演尺度的把握,需要演員更加生活化,這也讓大家對於青年演員的表現充滿期待。

李春光 攝

無處不在的詩意:觀演關係有變化

劇本詩意的語言,到導表演二度詩意的舞臺體現,《我可憐的馬拉特》將爲觀衆搭建一個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樑。林叢透露,這部戲在觀演關係上也將會有一些變化。

觀衆在劇場裡,將不只是一個觀看者,更是參與者,在看故事的同時也把自己代入其中,“作品有一種詩意的憂傷,像一條小溪在緩緩流淌,觀衆的思緒將隨着劇情在舞臺上感受到時間的流淌。”

在她看來,作品中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己的關係都不在表面,都需要思考和品讀,“所以這是一部可以不只看一遍的戲,每次看都會體會出不一樣的況味。”

目前,該劇已經進入排練的後期階段,3月12日起將在人藝實驗劇場與觀衆正式見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