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健康即將上市:劉強東的戰略眼光與“土”方法

(原標題:京東健康即將上市背後:劉強東戰略眼光與“土”方法

1989年,15歲的劉強東第一次出遠門,他在輪船上即興寫了兩句打油詩:“願做出海蛟龍,不做南河刀鰍。”

1998年,年僅24歲的劉強東在北京中關村租了一個4平米的櫃檯,取名“京東多媒體”,正是京東的前身。

二十多年後,劉強東帶領的京東成爲世界五百強之一,2020年位列第102位,排名全球互聯網行業第三;在他的戰略眼光和定力下,公司還孵化了幾隻獨角獸

6月18日,京團集團完成了赴港二次上市,然後是已完成赴美上市、目前市值77億美元的達達,接着是剛剛通過聆訊的京東健康。近一年以來,京東集團美股市值已累計上漲約176%,截至11月13日,京東集團的美股市值達到1441億美元。

據媒體報道,京東健康已獲准在港上市。對於京東健康的後續表現不僅市場較爲關注,對於京東健康的發展歷程亦成爲關注焦點。

京東健康成立的背後:劉強東的戰略眼光和戰略定力

2014年,有過宿遷任職經歷泰州市主要領導找到劉強東,希望和京東平臺共同打造“醫藥城”項目。劉強東立即派了第一支隊伍過去觀察,他們回來後彙報說沒法做!“政策沒有,風險太大”。劉強東並沒有放棄,又讓利軍帶隊再次去調研,結論還是“太難!”。

多年的創業經歷讓劉強東很清晰得認識到容易的事沒有價值!他非常堅決地告訴辛利軍團隊:“醫藥和醫療行業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機會巨大,你們要麼做成,要麼換人!”

於是,辛利軍只好帶着團隊頻繁去泰州考察、交流。2016年,在一次辛利軍關於該項目的彙報會上,劉強東連續問了他很多問題,彼時,劉強東已經開始構思京東健康的雛形了。隨後,京東與泰州市的探討和交流不斷深入,展開了多輪洽談,探索過程中,泰州市主要領導對互聯網醫療發展的超前思維令辛利軍感到吃驚。最終,2017年7月,京東與泰州市簽訂“健康泰州”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迭代商業模式,推動監管政策逐步完善,最終成就了今天的京東健康。

早在2016年,京東已經佈局醫藥零售行業,並逐漸成爲行業內最有影響力的在線藥品零售商之一。京東內部很多人認爲,京東做健康業務,最好的辦法是繼續做大藥品零售,以此爲基礎再順帶提供一些健康服務

這本是一條安逸的路,用零售思路來賣賣藥就好了,但劉強東並不甘於此,因爲多年的創業經歷讓他清晰地認識到容易的事沒有太多價值,做難而有社會價值的事才更有意義。就如何做健康業務這個問題,他和現任京東健康CEO辛利軍有一次深聊,兩人形成了一個非常“苦”的共識——幹就要乾的徹底,如果京東要進入健康產業,就要剝離出來,按照它自身的規律來發展,而不是跟着零售走。

劉強東對辛利軍說,進入健康這件事,能做多大我們暫時沒把握。但這事兒做好了,相當於再造一個京東。

(京東健康“醫+藥”雙輪驅動商業模式)

但要做起來何嘗容易?賣藥自不必說,是自身優勢,但想要做好醫療健康領域,離不開醫療健康服務能力的強大支撐。後者正式互聯網健康業務的最大痛點:醫療健康領域和零售的運營思路不一樣,它是一個“非標準化”的領域:每家醫院系統、規則、對醫生管理都不一樣。

提高醫療服務能力離不開拓展線下,京東健康就一家家開始聯繫線下醫院、溝通醫生。不過今年疫情催化下,醫院對線上化的需求相比以往強烈,線上線下的體系得以迅速建立,京東健康利用自身供應鏈和技術能力,提高線下合作醫院、醫療機構的運營效率,提升醫生的服務效率,併爲其增加更多陽光收入,最終吸引更多醫生入駐平臺。京東健康還通過建立線上線下分級診療系統,優化醫療資源配置,讓優質醫療資源能夠觸達更多用戶

對於稀缺的高端醫療資源,京東健康繼續使用了“重模式”,先後成立了心臟中心、精神心理中心、糖尿病中心等。目前,京東健康已擁有十六家專科中心,入駐上百名名醫和專家,爲全國患者提供線上問診和疾病管理服務。

土辦法”贏得立足根本:創造價值是京東健康對客戶的基本原則

外界常用“土”、“傻”來形容京東,但很少有公司能堅持京東的“土辦法”獲得長期的發展:比如堅持劉強東的“三毛五理論”——如果京東有機會獲取一元利潤,只拿走七毛,另外三毛留給合作伙伴;拿走的七毛,其中三毛五留給團隊,剩餘三毛五用於公司持續發展;比如爲了滿足客戶需求,前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自建物流體系。

京東就是靠着這些“土辦法”給客戶創造了價值,獲得了客戶信賴,最終得以發展壯大。

也正是這些“土辦法”,讓京東不斷迎來收穫。據瞭解,目前京東健康已經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屆時,港股將迎首家收入突破百億的在線醫療健康平臺公司。

從京東健康在今年疫情期進入大衆視野,到順利獲批上市,這一切在外界看來似乎快得不可思議,但這背後其實是6年厚積薄發的力量。

早在2014年2月起,醫療健康業務已作爲京東集團獨立的業務類目進行運營,2017年12月,京東推出了在線問診服務。而這次京東健康擬分拆上市,是一次成熟的決定,據更新版招股書顯示,這背後是京東集團在港進行二次上市後,考慮到醫療健康業務的發展規模已足以於港交所進行單獨上市而作出的決定。

對於京東健康的盈利要求,劉強東一貫以他的長期主義視角來看。正式出任京東健康CEO前,辛利軍被劉強東拉到北京郊區聊了一次。劉強東提了兩個具體要求:一是給京東18萬兄弟們積個福,把他們的健康管好;二是初期可以不計投入。很多人可能沒想到,管好京東兄弟健康這事兒竟然真的做起來了,還做上市了。另外,初期不計投入這句話也讓辛利軍可以安心沉澱下來做好業務。

曾經做過教師的辛利軍曾對媒體表示,醫療和教育一樣,以盈利爲目的的商業邏輯是不對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公司想要盈利非常難,很多平臺最後盈利的方式是隻能從消費者和藥企那裡賺錢,但京東健康更願意在醫療服務商投入,讓醫療服務像家庭醫生一樣,做好用戶的病前健康管理。“如果我告訴你,你花一萬塊看病不如花一千塊提前預防疾病,用戶肯定會選擇後者,我們希望通過和醫生的管理讓你少生病。”辛利軍說道。其實,這也是京東健康的使命:成爲國民首席健康管家。

辛利軍稱,這幾年他一直在觀察,當把用戶服務好了之後,就可以獲得用戶的信任。比如曾經電商大戰中,京東就把利潤降到最低,給客戶最大利益,最終贏得用戶信任。對於京東健康的盈利表現,辛利軍表示,自己並沒有指望過醫療服務在短時間內就能給京東健康帶來什麼和收入,他給自己三年,這些時間主要會用於培養用戶健康管理的意識、提高用戶使用健康管理平臺的粘性上。

但從京東健康更新的招股書來看,京東健康的盈利能力實際上已經能持續在提升。剔除公允價值變動和非經常損益項目,京東健康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分別爲2.09億元、2.48億元、3.44億元和3.7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