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給體育設施留些空間(體壇觀瀾)

家門口的一條跑道、一副雙槓、一架鞦韆,既迴應着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承載着健康中國的美好願景

經過兩年多的老舊小區改造,筆者所在的小區舊貌換新顏:外牆增加保溫層架空線入了地,老樓安裝了電梯。尤爲可喜的是,整治後的小花園成爲居民鍛鍊休閒的好去處。

花園裡,見縫插針安裝了健身器材兒童滑梯;原先破損的路面,鋪上了塑膠跑道跑步的人一天天多起來;一塊不大的空地派上用場,白天年輕人揮拍打羽毛球孩子騎車跳繩,晚上老年人伴着音樂跳起廣場舞。

小區物業曾打算改造部分小花園用作停車位,卻遭到居民反對,說要爲體育設施多留些空間,這折射出居民對健康生活的新追求。時下不少人工作繁忙,難以專門場館鍛鍊;老年人習慣在家門口遛彎,曬着太陽舒展筋骨;孩子更要有一片自由奔跑、嬉戲玩耍的天地。就近就便鍛鍊,成爲人們的普遍需求。

滿足羣衆健身需求,離不開體育設施的有效供給。《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意見》要求:“努力打造百姓身邊健身組織和‘15分鐘健身圈’。”現實中,老舊小區普遍缺少體育設施,一些社區公共健身器材老化損壞,體育場地也存在被擠佔、挪用現象,“去哪兒健身”是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

統計表明,2019年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爲1.86平方米,距離《體育強國建設綱要規定的到203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尚有差距。爲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多方發力精準施策。拿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來說,僅2020年各地就計劃開工改造3.9萬個小區,這項涉及廣大羣衆的重大民生工程,不妨把體育設施配套納入改造範圍,想方設法補齊短板新建小區則要因地制宜做好規劃,預留更多體育運動空間。補上舊賬,不欠新賬,讓居民不僅住得寬敞明亮,行得自如通暢,也練得酣暢淋漓,這纔是一個宜居小區應有的模樣,也會成爲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的有力補充。

家門口的一條跑道、一副雙槓、一架鞦韆,迴應着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承載着健康中國的美好願景。從吃得好、穿得好到練得好,讓我們一起“動”起來,爲促進大家的健康生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