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不想生孩子的10個理由

(原標題:這屆年輕人不想生孩子的10個理由

繼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之後,全面二孩效應也消失了。

放開二胎未能扭轉少子趨勢

浙江省統計局、浙江省發改委日前聯合發佈了《浙江人口結構及其變化趨勢分析》(下稱“報告”)。報告指出,新時代浙江省人口發展形勢正加快轉變,面臨出生人口下降、人口流動分化加劇、人口老齡化加速、城鎮化比例持續提高等諸多新形勢和新特徵。在今後一段時期,這些趨勢可能進一步加劇,並對新時代該省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基礎性影響

數據顯示,浙江出生人口從2013年的54.9萬人增至2017年的67萬人,2018年回落到62.8萬人,2019年進一步回落到60.9萬人;人口出生率從2013年的10.01‰逐步升至2017年的11.92‰,2018年回落至11.02‰,2019年進一步回落至10.51‰。

報告指出,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後,浙江出生人口和出生率都有大幅提高,但生育高峰期很快於2017年到來,早於政策出臺時的預期。2017年常住出生人口達67萬人,粗出生率爲11.92‰,2018年開始常住出生人口明顯回落。同時,自2014年“單獨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浙江的二孩出生比例在明顯提升後趨向穩中有降。根據計劃生育統計報表結果,2017年浙江二孩出生率達到53.37%的歷史新高,但2018年就下降到50.09%。

報告認爲,浙江重新回到適度生育水平難度巨大。一是育齡婦女規模減少。目前的育齡婦女(15-49歲)人羣自身大多爲獨生子女一代,其中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20-29歲)相當於俗稱“90後”羣體,其人數也明顯減少。

二是生育意願較低。調查顯示,浙江省育齡女性的平均理想子女數爲1.65個,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14個。

三是生育成本巨大。

根據全國生育意願調查,經濟負擔重排名育齡婦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十大原因之首,其中,浙江省的比重雖然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也達到了46.9%。此外,幾乎所有的被訪者都認爲學前教育支出對他們來說負擔較重。而對於雙職工家庭而言,子女照料和家庭服務嚴重依賴家庭代際支持。

圖:2017年育齡婦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分佈(%)

圖片來源:《浙江人口結構及其變化趨勢分析》

報告指出,“全面二孩”政策下,浙江常住人口出生高峰已經在2017年出現,預計今後出生率將逐步緩慢下降。“十四五”期間,浙江年均出生人口可能在60萬人左右,比“十三五”時期有所減少。0-15歲常住少年人口總量和比重將緩慢回升後轉爲下降,“全面二孩”政策仍然不能扭轉浙江的少子化趨勢。

同時,按照聯合國標準,65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4%,即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浙江已於2019年超過這一標準。10-15年後,預計65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21%-26%,進入超老齡化階段。

到底如何鼓勵年輕人生孩子?

根據《第一財經》,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分析,鼓勵生育要落到實處,對準痛點,真正解決人們“生不起、養不起”等問題。當前,我國不少農村的人口出生率還不錯,但是在大都市,受高房價、高生活成本等因素影響,生育率低了很多。因此,解決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問題,對提高生育率十分關鍵,“提高生育意願必須要有一系列公共服務制度安排。”

此前, 攜程創始人樑建章還曾建議,兩個孩子以上家庭可半價買房

而在鼓勵生育所涉及的各個領域中,房地產也不應當缺席。我們建議,除了減免所得稅和社保外,還可對多孩家庭買房實行免地價的政策。根據中國社科院的數據,2017年土地平均成交價格與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的比值達到0.68。在大城市,地價普遍佔到房價一半以上。如果多孩家庭買房可免除土地價格,那麼購買價格就會降到原來的一半以下,這將大大減輕多孩家庭的買房負擔。

具體實施上,可以對已經有多孩的家庭買房直接降價,也就是地方政府將相應地價部分從賣地收入中免除,對於買房以後多生的家庭則可以退還地稅部分。免除標準可以視生育率情況靈活調整,比如對於二孩家庭可以部分免除地價。這個政策對提振生育率應該能夠起到一定效果,因爲現在制約育齡夫婦生育孩子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高房價,這點對大城市的工薪階層尤爲明顯。

這個辦法的好處是,政府無需拿出真金白銀,只要在低生育率地區多給些用地指標,擴大土地供應就可以了。地方財政收入的損失部分由國家增加用地指標來彌補,只要對於多孩家庭優惠的房源,增加相應的供地指標,就基本不影響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如此,部分多孩家庭新增的購房需求,被新增的土地指標所消化,還有助於平抑整體房價。

今日,任澤平《澤平宏觀》發文表示,建議先放開三胎。

是否應立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

反方觀點1:全面放開生育將造成富裕和貧困階層多生、中產階級少生,不利於社會公平;且農村出生人口或爆發式增長,人口素質將下降。我們認爲,生育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生育權應迴歸家庭自主;全面放開是對所有家庭一視同仁的公平尊重;當前農村生育率依然低迷,農村出生人口不可能暴增,農村出生人口也不等於低素質人口。

反方觀點2:政策調整應該謹慎,可以更大力度地鼓勵二胎生育,或有條件地放開三四胎生育。我們認爲,翟振武等人曾估計“全面二孩”將使出生人口峰值達4995萬,生育政策已被人爲延誤太久,不可繼續拖延,應立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

政策建議:1)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讓生育權迴歸家庭自主,加快構建生育支持體系。一是實行差異化的個稅抵扣及經濟補貼政策。二是加大托育服務供給,大力提升0-3歲入托率從目前的4%提升至40%。三是進一步完善女性就業權益保障。四是加強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權利。五是加大教育醫療投入,保持房價長期穩定,降低撫養直接成本。2)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打造高質量爲老產品和服務體系,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一是加快推進國資劃轉社保補充缺口,推動社保全國統籌,發揮養老保障體系中第二、三支柱的重要作用。二是構建老有所學的終身學習體系,鼓勵企業留用和僱傭年長勞動力,適時適當推遲法定退休年齡。三是打造高質量的爲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四是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

考慮短期內社會各界對人口問題的認識仍存較大爭議,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從儘快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並觀察效果,這也符合中國漸進式改革、增量式改革的傳統智慧。之前放開“單獨”二孩和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效果均不及預期,並大幅低於反對放開生育派的預測數據。

政策放開,生育率反而連年走低?

對於鼓勵生育,也有不同聲音。

根據此前《中國新聞週刊》報道,人口學家、前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樑中堂介紹,生育率是經濟社會進步的結果,生育會日漸成爲人們的自主選擇,很難通過政策或宣傳導向來改變人們的生育觀念。

樑中堂表示,老齡化問題不能依靠提高生育率來解決。老齡化作爲社會發展的結果,需要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需要關注農村羣體老齡化的問題,而此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將作爲我國未來老齡化問題解決的重要依據。

中國新聞週刊:爲什麼二孩政策放開,生育率反而連年走低?

樑中堂:這個主要是我們經濟社會的發展造成的。現在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生產生活都已經不適宜生那麼多的孩子。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生孩子,這是由社會多元化造成的,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早在放開(二孩)之前我就說過,中國的老百姓早已經不願意生孩子了,還在那兒喊害怕放開普遍二孩之後會有生育高潮,我說那你就等着看吧。

中國新聞週刊:現在有一種論調,說要靠大力提高生育率,用新增人口來解決老齡化的問題,你怎麼看?

樑中堂:這還是在計劃生育那個維度沒有走出來,生育率不是你提倡就可以提高的,也不是過去計劃生育就可以解決的。

生育率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人類走到這個階段,壽命越來越長,人類要怎麼以這種狀態去度過,這是人們正在嘗試做的事。按照現在的社會發展形態,這是正常的。

這種論調其實是在放空炮。近年來我們生育率下降,勞動力不足,但是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解決了多少勞動力問題,無論什麼時候供需都是存在矛盾的,能解決的。

中國新聞週刊:你怎麼看一些專家呼籲生二胎、三胎來提高生育率?

樑中堂:管婦女生孩子是很丟人的。政策現在已經不提這個了,但是一些人拐不過這個彎,還在喊話,這是一個過渡階段的狀態吧。

中國新聞週刊:你怎麼看現在年輕人生育意願降低?

樑中堂:這是生活方式改變的結果。人做選擇,需要有推動他做選擇的理由和依據,(不願生)根本上不是養活得起養活不起的問題,而是他們要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這是社會進步多元化的一種體現,只是現在人們還不適應這種多元化,還在用原來單一的生命狀態來要求、匹配。

中國新聞週刊:你怎麼看生育和生存?

樑中堂:人類其實就是一直在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尋找應對方法。需要完成工作,纔有收入,才能支付一日三餐,有個安安穩穩的地方睡覺。老齡化也是這樣的問題,當它出現,人們就解決它。就像勞動力短缺,機器人就出現了,資源不公,一個新的經濟形勢就出現了。人要積極地去應對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正和島、中國新聞週刊、澤平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