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公開自動駕駛專利圖啥?

3月12日,百度公開了一項“駕駛決策共享”的自動駕駛方面專利。無獨有偶,比亞迪騰訊此前也相繼有自動駕駛方面的專利公開。繼車企競相公開、放開電動汽車領域的專利技術後,自動駕駛領域的專利似乎也進入“公開”階段。自動駕駛專利的公開與傳統車企領域的專利公開有何不同?這些企業公開自己的專利又有何目的?

多家企業公開部分自動駕駛專利

據瞭解,百度公佈的這項專利的主要作用是共享駕駛決策,其他車輛在駕駛決策驗證通過後,可以將其應用於車輛控制系統中。百度認爲,這項專利可以提高自動駕駛車輛之間駕駛決策的共享效率,提升不同自動駕駛車輛針對相同或相似道路場景的通行能力

比百度公開上述專利更早的是2月,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公佈了一項名稱爲“車輛的遙控駕駛控制方法、系統及車輛”的專利。據瞭解,這項發明的車輛的遙控駕駛控制方法可以實現對驅動電機的轉速進行實時且精確地控制,從而提升遙控駕駛體驗。

與比亞迪上述專利公開同期,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也公開一項名爲“車輛駕駛調控方法、裝置車載設備及可讀存儲介質”的發明專利。這項專利涉及地圖及人工智能技術領域,可以通過車輛所處路段實際歷史交通事故概率和各候選駕駛員的駕駛狀態信息動態合理地調整每個時段所需要的駕駛員數量,此時不必頻繁地更換駕駛員,即能有效保證駕駛員不再疲勞駕駛,又保證了車輛的駕駛效率。此外,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同時還公開了另一項名爲“車輛駕駛的仿真方法和裝置、存儲介質及電子設備”發明專利。騰訊認爲,這項發明解決了車輛駕駛仿真過程中,仿真結果與實際情況匹配程度低,仿真效果較差的技術問題。

爲了搶奪技術路線

事實上,在汽車行業,企業公開自己的專利發明並不是新鮮事。實際上,公開專利發明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爲車企對自身技術的一種保護。在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車聯網信息安全專家鄭光偉看來,企業公開自動駕駛方面的專利與傳統車企公開電動汽車等方面的專利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率先公開自己的技術路線,並用專利的形式保護自己,一旦其他企業採用了相同的技術路線,極有可能會產生專利費用。一旦發生糾紛,率先公開自身專利的企業就可以據此在糾紛中佔有主動權,更好地維護自身的權益。

小鵬與特斯拉之間持續已久的糾紛,本質上就是一種技術爭奪。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有一套嚴格的體系,一旦其他企業有疑似侵權(專利)的行爲產生,將會面臨嚴厲的處罰。特斯拉就自動駕駛相關技術對小鵬發起訴訟,本質上就是在維護自身在技術路線方面的先發優勢,確保自身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優勢,防止後來者模仿抄襲。

由於理念、體制等方面的差異,我國在專利等知識產權等方面的保護一直不是很到位,存在一些漏洞,這也讓在汽車領域模仿甚至抄襲所需承擔的侵權懲罰不那麼嚴重。但隨着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完善,侵權成本一定會上漲。“一旦出現模仿或類似的技術,這些率先公開專利的企業就可以以此爲據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鄭光偉認爲,部分企業公開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專利對自動駕駛行業技術的發展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受專利保護的條件限制,其他企業爲了不產生侵權,可能不敢採取同樣的技術路線,甚至不得不放棄同樣的技術方式或路線,謀求不同的發展路徑。從百度、比亞迪、騰訊公開的專利內容看,對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影響意義不大。一位自動駕駛技術研究人員表示,通過決策信息共享,車輛可以瞭解其他車輛的意圖,並對自身駕駛策略做出更優制定,提高自動駕駛車輛之間的駕駛決策的共享效率,提升通行能力。如果企業能把自身的一些共性技術的專利共享,比如感知技術,定位技術等,將會大大提升自動產業發展速度,加快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

未來,更多的企業都將公開自己的相關專利,以爭奪優先權。對於當年豐田緊跟着特斯拉開放燃料電池技術專利,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點評稱是“有樣學樣”。如今看來,在自動駕駛領域,企業公開自身專利或也會形成“有樣學樣”的風潮

不過,對於自動駕駛技術而言,公開專利讓自己的技術架構被更多的人知悉,在搶佔技術路線的同時,也帶來一定風險。上述專利技術研究人員表示,企業公開自己的決策機制等技術要點,可能會給自動駕駛汽車帶來安全隱患,一旦通信受到攻擊就會造成重大損失

現階段不會有跟隨者

需要注意的是,公開專利和放開專利使用權有本質的區別。從某種意義上講,公開專利更多是宣告某項專利的所有權,更多的是起到宣示主權的作用。而放開專利使用權,纔是分享專利給更多同業競爭者使用。這方面,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有案例,但並未引發多大波瀾

早在2015年,福特汽車就將其手中上千項電動汽車專利和待審批專利對外界公開。特斯拉甚至宣佈開放其持有的所有專利,豐田曾也宣佈向全球提供5680項燃料電池技術專利的使用權。但是,即使特斯拉、豐田開放了其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專利,其他企業對這些“免費”的午餐也並不感冒。“這些企業之所以開放其在電動汽車方面的專利,本質上是因爲作爲新生事物,電動汽車的技術發展更需要聯合更多企業多額力量共同推動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蛋糕做大了,大家才能真正受益。”一位業內專家對記者坦言,即使這些領先一步的企業樂於讓其他競爭者使用自己的專利,但仍鮮有人問津

更爲關鍵的是,一家企業取得的專利技術一般並不適合其他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多種技術路線,直至今天,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增程式、氫燃料電池汽車等多種技術路線仍在並行,不同企業也會根據自身的技術優勢、商業模式選擇不同的技術路線,他人專利對自己並不一定有用,這也是特斯拉、豐田開放專利的根本原因。同樣的道理,在自動駕駛方面也存在多種技術路線。在自動駕駛技術路線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不同的探索甚至爭議。不同背景的企業選擇不同的技術路線本身就是一種競爭,不同的技術路線存在着不同的侷限性。尤其是當前,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尚處於早期,處於探索摸索階段,誰也不知道哪種技術路線會笑到最後。即使別人的專利開放了,也不會有其他企業貿然採用相同的技術路線,更不用說“百度們”只是公開了自己的技術路線,與開放有着本質的不同。即使這些企業開放這些專利的使用權,也不一定會對其他企業的技術發展產生多大的影響。

更爲關鍵的是,自動駕駛技術正處於快速迭代發展的階段,一種技術路線很容易就被其他新技術顛覆或取代,那些想跟隨別人專利技術、模仿他人的後來者也同樣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