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個廁紙都要刷臉!黑產滋生 你的臉或只值幾毛錢

(原標題:拿個廁紙都要刷臉!黑灰產滋生,你的臉可能只值毛錢

編者按:

這裡是民生調查局,見人所未見,調查民生之變。關注你想關注的、你沒關注的,調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網客戶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吳濤)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

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

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道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

部分網友評論。微博截圖

“好害怕哪天去廁所都要人臉識別,通不過不讓上廁所。”“如果趕上拉肚子,會不會刷臉的時間就‘一瀉千里’?”“十步一刷臉,如廁也艱難。”不少網友留言。

其實,取廁紙人臉識別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2017年,在北京天壇公園的公廁裡出現了6臺“人臉識別廁紙機”,“刷臉”才能取出60釐米至70釐米的廁紙。

部分城市甚至把它當黑科技宣傳,在2020年5月,南京某媒體報道《公廁用上黑科技 刷臉3秒取廁紙》,“周邊居民大都認爲人臉識別取紙機好玩且便利。”

刷臉取廁紙只是人臉識別應用的冰山一角,在現實中,貸款、取款、順風車、倒垃圾、在線課堂,甚至註冊個APP有時候都需要人臉識別。“我已經麻木了,要麼你別用,要麼就人臉識別,你選。”有消費者對中新網記者表示。

據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等組織發佈的《人臉識別應用公衆調研報告(2020)》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使用過人臉識別,六成認爲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

黑灰產滋生,你的臉可能只值幾毛錢

有人可能說,“不就是刷個臉嗎?又傷不了你一根毫毛。”可是人臉信息一旦遭泄露,可能對你造成重大損失,已有活生生的例子出現。上述報告就指出,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因人臉信息泄露、濫用而遭受隱私或財產損失

據央視報道,今年9月,廣西南寧市好幾位市民在和置業顧問韋遠鵬完成刷臉認證後,房子當天就被過戶出去,而且立刻被買家抵押給第三方。售房者們說,僅僅被韋遠鵬一個人騙的受害者已經超過10人,受騙總額超1000萬元。

部分網友在社交平臺發佈視頻演示用照片騙過人臉識別門禁。截圖

記者在多家社交平臺發現,“照片騙過人臉識別門禁”的案例屢見不鮮,“兄弟萌,救救救。我的信息貌似被盜用,名下突然多出五張電話卡。”類似求助帖子也經常出現,即便是iPhone,也曾被曝人臉識別被騙過的案例。

不僅僅是黑灰產,還有用人臉識別大數據殺熟的。有房企用人臉識判斷購房者是“自然到訪售樓部客戶”還是“渠道客戶”,以確定促銷佣金如何發放,最後逼得用戶“戴頭盔看房”,相關話題衝上微博熱搜。

但你天天用各種高級護膚品保養的“臉”,在網上卻很廉價,甚至幾毛錢就能買到一個人的人臉信息。此前多家媒體報道,在閒魚、轉轉等二手電商平臺上,就有人臉信息售賣,5毛錢一份;還有照片活化工具包,可以模仿人“眨眨眼”“張張嘴”——目前使用普遍的人臉識別安全認證措施之一。

到處都在刷臉,如何才能不丟“臉”?

有不願具名的人臉識別方案提供商對中新網記者稱,其實人臉識別是一種加密技術,更安全便捷,隱患風險在於存儲安全,因爲不少應用將人臉信息和個人隱私信息,如姓名身份證號、電話、住址等信息綁定在一起。”

“目前人臉數據一般存儲於人臉識別應用的運營方或技術提供方的數據庫中。無論是在本地服務器還是在雲端,一旦服務器遭到入侵,人臉數據就面臨着泄露風險。”

大部分人臉識別設備都支持本地存儲。電商平臺截圖

記者調查發現,人臉識別的機器很便宜,多家電商平臺上顯示,便宜的幾百元就能買一臺,種類多種多樣。有人臉識別門禁、人臉識別考勤、人臉識別測溫、人臉識別開鎖,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機器大部分都自帶存儲,部分甚至支持內存擴展和雲存儲等。

據瞭解,目前一張高清圖片(1920*1080)約佔用空間幾百KB,即便按1MB計算,以常見的擴展64GB內存爲例,也能存儲高清照片超6萬張。

至於盜刷的隱患,上述提供商稱,“人臉識別分等級,金融級別原則上是最高級別(具體精準率要看不同的金融機構定製)。一些行業出現人臉識別盜刷,可能是精準率不夠造成的,畢竟不是每個行業都要用金融級別人臉識別,成本也是其中一個方面。”

要“臉”和不要“臉”相互博弈

目前看,什麼應用場景該刷臉,什麼場景不該用,精準率要達到多少,誰也說不好。如,取廁紙需要人臉識別的一個初衷就是有市民“薅羊毛”,據瞭解,部分公廁剛放上去的廁紙可能很快就被人拿走了。那該不該用人臉識別呢?

有消費者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認爲,判定該不該人臉識別,關鍵在於看它是否有必要蒐集人臉信息,“你說我就看個視頻聽個音樂,需要人臉識別幹嘛?”

“如果爲了安全便捷,比如公共場合無差別測溫,可以人臉識別,進而方便快速發現體溫異常用戶,且這不和消費者隱私信息綁定;但如果蒐集用戶人臉信息並將該信息和用戶隱私信息綁定則不妥。”還有消費者表示。

不過,現實中,不少人臉識別都和個人隱私信息綁定,例如小區人臉識別,幾乎都和業主姓名、住址等信息綁定在一起。“要麼用,要麼別進小區”是消費者面臨的尷尬處境。

未來,刷臉應用或不能任性了。工信部近日發佈的《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範》10項標準和《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8項系列標準顯示,規定按“最小必要”等原則,規範個人信息收集,其中就包括人臉信息。工信部還會推動將團體標準提升爲行業標準國家標準。

國家網信辦關於《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 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國家網信辦官網截圖

12月初,國家網信辦也出臺相關細則並徵求意見,擬規定,網絡直播、短視頻、新聞資訊、運動健身、瀏覽器電子圖書、拍攝美化等App,無須個人信息就能使用。

中國信通院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婕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稱,個人信息保護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全方位的工程,需要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公民等多元主體之間齊抓共管、協同治理、良性互動。

你用過哪些人臉識別項目,擔心個人信息泄露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