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想造車不妨向東看

種種跡象表明,蘋果造車正在加速,各家車企也都將蘋果視作未來的主要競爭對手。早在2016年,馬斯克就曾經表示,特斯拉的最大競爭對手不是谷歌,而是蘋果。1月,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也提到蘋果,他認爲,蔚來汽車短期內對標BBA,但長期來看主要對手是蘋果。“我們最好趁着蘋果未搞出終極產品之前趕緊站穩腳跟,否則以蘋果用戶的忠誠度很少有公司能夠與之抗衡,況且它還有那麼多現金。”

不過,當所有人都投去好奇又炙熱的目光等待APPLE CAR時,蘋果卻遲遲定不下造車拍檔。新年之初,蘋果就頻頻傳出爲造車正和多家汽車企業接觸的消息,先是牽手韓國現代,後又相繼和日產、寶馬戴姆勒傳出緋聞,造車之路一波三折。或許,蘋果忽略了一個更重要市場中國。蓬勃發展的自主品牌可能是其最佳合作伙伴。

市場和供應鏈是巨大優勢

眼下,蘋果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北美生產能力的整車製造商。新能源汽車獨立研究者廣平認爲,蘋果找車企代工生產汽車,從商業角度看,初期最好選擇有成熟質量控制保證的生產者,市場需求、人力成本、配套供應鏈也是要考慮的要素,並且,這裡的市場因素還包括推廣車型後積累自動駕駛數據的需求。

蘋果原來與現代商談合作造車,是基於現代在佐治亞州工廠和比較成熟的傳統汽車生產工藝,準備生產的自動駕駛汽車在北美有市場、有供應鏈,地理位置也比較近;相比之下,如果選擇在自主品牌量產的話,中國的市場更大並且銷量長期利好,車企製造水平、供應鏈水平雖不甚理想但也一直在提升,人力成本還低於美國。

“蘋果終止此前合作,可能會有新的考慮,並且有特斯拉登陸中國的案例在前,蘋果不可能視而不見。”新能源汽車獨立研究者曹廣平說。愛馳汽車大數據平臺部總監李海軍也認爲,中國是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在中國生產製造是必然選擇。

分析,假如蘋果選擇中國合作伙伴,將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僅從蘋果角度來看,中國具有衆多汽車製造廠商,供應鏈相對完善,生產製造技術可幫助其快速量產,有望提前SOP。同時有蘋果品牌背書,一定能夠快速收割一批“果粉”,交出比較好的銷量成績單。中國快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龐大的汽車市場和愈發開放的政策,都是蘋果在中國尋求合作伙伴的最堅實基礎。

牽手自主品牌不應有顧慮

在李海軍看來,全球知名車企在中國都建有合資企業,中國也有合資車企的成功經驗,加上衆多“果粉”帶來的巨大市場空間,蘋果一定會看向中國,但不一定第一時間選擇中國。當前,中美政策、合作方式、利益平衡等問題,都可能影響到蘋果的最終決策。

目前並沒有消息顯示,蘋果與中國任何一家車企有過接洽。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分析認爲,蘋果和寶馬、戴姆勒、現代等跨國車企紛紛“談崩”,原因可能在於其要求苛刻,只做車輛造型、交互界面、軟件管理核心部分,再將其在手機領域產業鏈管理方法拷貝到汽車行業。從上述幾家車企透露出的反饋來看,車企們覺得與蘋果的合作會傷及自身業務和品牌。

“蘋果之所以沒有看向東方,原因在於中國車企國際化水平和知名度相對較低,蘋果擔心“果粉”不買單。但如果與其他國際車企的合作都談不攏,蘋果可能會選擇和自主品牌合作。”張翔說。曹廣平也認爲,蘋果一定關注到了中國的市場與產業環境,但最大的障礙或是蘋果自身,尤其是其是否有魄力再一次將產品快速投入中國市場,這本身也是對蘋果公司處理中國產業環境能力的驗證。蘋果上一次投放手機的成功與經驗,可能也會影響其管理層的決定。至少蘋果汽車如果不在中國取得成功,肯定不是百分百的成功。

國內企業或更懂蘋果

如果蘋果決定在中國市場尋找合作伙伴,誰會成爲“天選之子”呢?張翔判斷,以蘋果現在這樣的高市值,造車對其來說其實很“便宜”。但一個問題是,蘋果手機是高利潤產品,最高時利潤率達到70%,而汽車行業正處於變革期,如寶馬這樣的豪華品牌利潤尚不足10%,所以蘋果不會自己建廠造車。

與此同時,蘋果可能會量產L3級別自動駕駛車輛,以快速進入市場,而L4級自動駕駛車輛的推出至少要3年,那時電動汽車窗口期已過。所以全球500強企業中的上汽、一汽、東風等很有可能,另外有比較成功合資經驗的車企如奇瑞、華晨、北汽、廣汽也會被蘋果更多考慮進去。

當然也有另一種觀點,行業專家陳超卓認爲,蘋果會向東看,但並非尋找一家自主品牌,而是選定一家有實力的中國代工廠。他認爲,世界上並不缺少蘋果這樣一家車企,所以蘋果要麼不造車,要造一定是獨特的、顛覆性的產品,否則蘋果就只是一家造車企業,而非一家偉大的造車企業。

以蘋果在手機領域的生產模式,其造車也將會是尋找一個能夠完全配合的代工廠,以此爲前提,很多車企不願意或者不適合與蘋果合作。蘋果很有可能在其原有的代工體系中,選擇一家最適合生產汽車的企業。已經爲蘋果代工手機的富士康應該是首選,以往的成功合作讓富士康更“懂”蘋果。

陳超卓直言,電動汽車不需要如傳統汽車那樣的體系建設,相對製造門檻較低,代工企業完全可以勝任。蘋果造車可以說“分分鐘”能夠實現,現在的核心問題在於蘋果會推出一款如何具有顛覆性的產品。

自主品牌應拋出橄欖枝

當然,無論蘋果最終作出怎樣的選擇,曹廣平認爲,自主品牌都可以從商業角度試着與蘋果方面進行接觸。我國汽車產業政策越來越開放,不僅合資股比放開,獨資也是被允許的,純商業行爲對於中國車企以及蘋果來說都無可厚非。

如果合作成功,必然會帶給中國合作方產能優化利用以及智能製造方面的提升,也會整體提高中國汽車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和水平。當然,即使蘋果不來中國合資或獨資,蘋果汽車如果銷售到中國,也會提供另一個高度智能化的品牌案例。

中國汽車產業目前處於上升期,中國製造向更高水平轉型,需要自力更生,也需要在與世界各國的交往合作中取長補短。在全球合作中,蘋果很重要也很有吸引力,既是自主品牌的競爭對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曹廣平建議。自主品牌要多方面、全方位積極擁抱對手,又迎接競爭,哪個車企最積極,也將會取得更多的經驗和成果。

李海軍也認爲,如果牽手蘋果,自主品牌無疑會收穫蘋果品牌效應帶來的市場、智能駕駛技術的落地,以及加速智能製造生產線快速應用;也能助推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促使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快速更新迭代;蘋果作爲優秀的新能源汽車選手,還能加劇行業競爭,最終受惠消費者。

如果能夠引進蘋果技術,合作共建先進智慧工廠,從建成到整個產業鏈的帶動,必將引領一批企業的智能化升級,甚至是蛻變。“先進的技術無國界之分,共創、協同也是未來趨勢,中國應該搭乘這輛快車,實現彎道超車,走向國際技術前沿。”李海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