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陰霾下新品上市 華晨造車尚能飯否?

(原標題:破產陰霾新品上市 華晨造車尚能飯否?)

雖然華晨集團已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但該集團旗下合資品牌仍正常發佈新品。11月29日,華晨雷諾金盃合資後首款輕型商用車產品——金盃海獅(參數丨圖片)王在北京區域上市。在自主業務持續虧損情況下,包括華晨雷諾金盃在內的合資板塊,對華晨集團的重要性持續提升。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華晨集團走向破產重整,反映出僅依靠合資品牌,仍不足以支撐華晨集團的穩定發展。如果接下來能夠完成重整實現“新生”,如何重振自主品牌,將成爲華晨集團最需要思考的問題。

合資後首款新車

定位上看,金盃海獅王爲輕型商用車,官方指導售價爲8.49萬-11.59萬元。此次上市的金盃海獅王產品包括城運王商務王兩大系列共計8款車,可滿足商業貨運和商務客運市場的多種需求。

華晨雷諾金盃成立於2017年12月,前身爲華晨金盃。2017年7月,華晨中國以1元價格將華晨金盃49%股權轉讓給雷諾集團,華晨中國旗下金盃汽車持有剩餘51%股權,由此形成華晨雷諾金盃。

雖然,華晨雷諾金盃在國內商用車市場並不算頭部企業,但此次金盃海獅王上市還是受到外界關注,但關注目光並非聚焦這款車型本身,而是華晨雷諾金盃背後的華晨集團。

11月13日,華晨集團債權人格致汽車向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華晨集團重整。11月20日,隨着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債權人格致汽車對華晨集團重整申請,華晨集團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破產重整的背後是華晨集團積重難返的債務問題。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華晨集團在集團層面負債總額爲523.76億元,資產負債率超過110%,失去融資能力。今年10月,華晨集團規模爲10億元的私募債“17華汽05”未能按期兌付。

法院裁定稱,華晨集團存在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形,具備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原因,但同時集團具有挽救的價值和可能,具有重整必要性和可行性

目前,華晨集團旗下共有4家上市公司,包括在中國香港上市的華晨中國、新晨動力及在A股市場上市的金盃汽車和申華控股,擁有華晨中華、華晨華頌等自主品牌,以及華晨寶馬、華晨雷諾等合資品牌。

從財報上看,合資板塊是華晨集團最重要的利潤來源。以華晨中國爲例,今年上半年,華晨中國淨利潤爲40.45億元,同比增長25.24%。其中,華晨寶馬淨利潤高達43.83億元,同比增長23.4%。不過,如果扣除從華晨寶馬得到的利潤分成,華晨中國其他板塊總體虧損達3.4億元。

合資板塊喜憂參半

值得注意的是,坐擁龐大資產的華晨集團此次破產重整的影響範圍卻相當有限。華晨集團方面稱,本次重整隻涉及集團本部自主品牌板塊,不涉及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及與寶馬、雷諾等的合資公司。

雷諾集團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華晨集團與華晨雷諾金盃爲獨立法人實體,目前華晨雷諾金盃汽車有限公司運營正常。雷諾集團在中國有長遠發展戰略,致力於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致力於支持華晨雷諾金盃。

儘管如此,但華晨雷諾金盃的發展仍面臨不小挑戰數據顯示,去年金盃品牌銷量超16.2萬輛(包括華晨雷諾、華晨鑫源、綿陽金盃),但僅佔國內輕型商用車市場份額的4.8%。而2005年,金盃品牌市場佔有率曾達7.69%。

針對金盃品牌今年的銷量,北京商報記者聯繫華晨雷諾金盃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覆。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表示,近兩年來金盃的技術研發有些滯後,而且新產品數量不多,另一方面,其他品牌持續加大布局輕型商用車的力度,導致該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金盃的市場狀況不甚樂觀。

面對頗具挑戰的市場狀況,華晨雷諾金盃對新上市的金盃海獅王寄予厚望。華晨雷諾金盃方面表示,通過雷諾技術支持,金盃海獅王在外觀設計、質量、技術等方面都較金盃過去的產品呈現明顯差異,因此合資公司也希望,借這款產品來重新定義輕型商用車。

在張翔看來,金盃海獅王具備不錯的性價比,在北方特別是東北市場可能會有一定競爭優勢。不過,國內輕型商用車市場現在由上汽大通等品牌牢牢把控,金盃海獅王的壓力也不小,接下來還需要想辦法提升品牌力。整體來看,華晨雷諾金盃未來的發展前景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與發展前景未明的華晨雷諾金盃相比,華晨集團另一合資板塊華晨寶馬的發展顯然要強勢得多。今年前10個月,華晨寶馬銷量爲49.59萬輛,同比增長13.3%,位列國內乘用車廠商銷量排行榜前十位。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華晨集團能高枕無憂。未來,華晨中國能從華晨寶馬中取得的利潤分成,將面臨減少風險。2018年10月,華晨集團與寶馬集團宣佈,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中的持股比例將由50%變更爲75%,股權交割將於2022年正式完成。

自主業務亟待自救

不同於喜憂參半的合資板塊,華晨集團的自主業務持續低迷。遼寧省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華晨集團長期經營管理不善,自主品牌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負債率居高不下。

早年,華晨中華在國內轎車市場曾佔一席之地。2002年上市的初代中華轎車,是當時中國市場上唯一能與國際品牌抗衡的中檔國產轎車。不過,2017-2019年,華晨中華銷量分別爲10.23萬輛、8萬輛和2.51萬輛,呈逐年下滑的趨勢。

面對銷量的下滑,華晨中華也並非無動於衷。2018年4月,依託由華晨集團、寶馬以及麥格納耗資36億元共同開發的M8X模塊化平臺,華晨集團面向市場推出了高檔車型華晨中華V7,但該車卻並未獲得消費者認可。

對於華晨集團自主業務的式微,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爲,華晨集團本來擁有不錯的發展基礎,但其在自主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不夠,對政策法規調整和市場環境變化的應對也較爲被動,才最終陷入困境。

如今,華晨中華官網上仍展示着旗下轎車、SUV兩大系列10餘款車型,但在售車型僅有中華V3、中華V6和中華V7,且銷量低迷。數據顯示,今年7月,華晨中華銷量爲0。

張翔表示,自主品牌弱勢一直都是華晨集團的“標籤”,更是華晨集團此次陷入債務危機的原因之一。一方面,爲避免再度重蹈覆轍,華晨集團有提振自主業務的客觀需求,但另一方面,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華晨集團自主業務要想走出困境,難度巨大。

事實上,華晨集團也意識到這一點,並嘗試向新能源方向突圍。今年12月,在華晨集團深陷債務泥潭之時,華晨集團旗下全新品牌華晨新日新能源的首款車將正式下線,新車定位爲用於城市通勤代步的微型電動車。

據瞭解,華晨新日新能源由華晨集團與新日(無錫)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於2018年。今年8月,華晨集團副總裁齊凱透露,華晨新日正在打造5個產品,預計到2025年實現年產銷15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