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造車緣何不“香”了

前有戴森,後有蘋果科技巨頭跨界造車消息總能引發行業廣泛關注。不久前有媒體報道稱,蘋果公司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至於具體的量產和發佈時間則衆說紛紜,有的猜測是2023年或2024年,還有人稱這款車至少需要5年時間才能投產

從目前情況看,缺乏汽車生產經驗的蘋果並不打算自己建廠,而是準備外包給第三方,在汽車行業有深厚積澱的老牌車企是其首選。近期,業內相繼傳出蘋果公司與現代汽車、起亞汽車、日產汽車就合作造車進行談判的消息。不過,事情的進展似乎並不順利,相關談判屢屢中止,不由引人猜測,蘋果想要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合作伙伴恐非易事

最初,現代汽車對於與蘋果合作造車表現得較爲積極。今年1月,現代汽車率先發表了一份聲明證實正在與蘋果就Apple Car的潛在合作伙伴關係進行談判。之後有韓媒曝出,蘋果將對起亞投資36億美元,而起亞將利用其美國工廠爲蘋果生產汽車。然而熱乎勁兒還沒過去,便傳出雙方談判暫停的消息。另有媒體稱,蘋果和日產也曾在數月前有過接洽,但雙方同樣存在分歧,談判甚至沒有推進到高級管理層就已經結束了。

爲何蘋果與車企的談判屢屢失敗?原因或許是相似的。有知情人士透露,在與日產的談判中,蘋果方面的要求是由日產生產蘋果品牌的汽車,而非共同合作或者是聯名。這種方式與富士康類似,意味着日產將成爲蘋果的代工廠,這與日產的合作理念背道而馳。正如日產首席運營官Ashwani Gupta近日所說,日產願意探索與科技集團的合作,但前提是“爲了使他們的服務適應我們的產品,而不是相反”。

現代汽車想必也有此顧慮。據韓媒報道,現代汽車高層對與蘋果合作一事意見並不一致,部分高層曾表達了多重擔憂。在合作中,蘋果或將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整車的設計,並在不同區域進行零部件的採購,這對於現代品牌自主性的衝擊是巨大的,現代自然不願淪爲蘋果的代工廠

車企方面的顧慮並非毫無緣由。作爲手機領域的“巨無霸”,蘋果習慣定義規則,在主導權方面擁有很強的掌控欲,要想成爲蘋果供應鏈的一員,通常需要按照蘋果的要求做出重大改變。對於將要推出的新車,蘋果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自2014年汽車項目啓動以來,蘋果經歷了多次波折,近年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上,同時積極申請各類智能汽車相關的專利,涉及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身等,大多數與實體汽車相關,且頗有前瞻性,蘋果也多次憑藉這些汽車專利登上熱搜。從蘋果的技術儲備來看,它的野心很大,目光也比較長遠,希望能推出一款顛覆性的產品,智能、自動駕駛是必選項。另外,在零部件採購方面,近日還傳出了蘋果與多家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供應商展開合作談判的消息。很明顯,在新車的生產和採購方面,蘋果有意處於主導地位

雖然代工生產在汽車行業已經很常見,就像江淮爲蔚來代工、海馬小鵬代工、吉利或將爲法拉第未來代工,但在這些代工關係中,代工者往往有利可圖,例如可借代工消化多餘產能,或像吉利這樣通過代工快速攤薄平臺開發成本等。而目前蘋果看得上眼的車企,在汽車行業也算是一方霸主,產能過剩的現象並不明顯,自身也有明確的電動化發展方向,更注重打造品牌和核心競爭力,豈會願意單純扮演代工廠的角色?更何況,蘋果所推新車未來前景如何,還很難說清。

那麼,爲了掌握話語權,蘋果是否可以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家弱勢車企爲其代工?恐怕這絕非蘋果的本意。畢竟作爲在消費電子領域稱霸的公司,總是習慣於使用最好的技術,與一流廠商合作。

根據外媒報道,除了現代、起亞、日產外,蘋果還在與其他車企就Apple Car進行談判,不少車企仍處於觀望中。當然,考慮到蘋果在行業內的熱度,以及智能化、自動駕駛等前沿趨勢在資本市場的受追捧程度,應該還會有不少車企願意“賭一把”。如果蘋果能改變其一向封閉的文化,降低其超強的控制慾,做出一些妥協,或許合作伙伴會更好找。畢竟汽車圈不是手機圈,傳統大型車企心裡都有一杆秤,不會聽之任之。張冬梅 《 中國汽車報 》(2021-03-01 0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