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技術創新放到更加突出位置 引領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

發展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造車新勢力相繼登臺亮相,傳統車企探索轉型之路,新能源汽車行業正蓬勃發展。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實現累計銷量110.9萬輛,同比增長3.9%。

近期,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印發,提出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爲新銷售車輛的主流,不僅從頂層設計上爲未來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具體路徑,也爲行業發展注入動能和信心。23日起,人民網推出“展望新能源汽車產業”系列觀察,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剖析產業現狀,前瞻未來走向。

“十三五”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建立新型研發機構和跨產業協同創新平臺,完善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取得了諸多成果

純電動整車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吉利、比亞迪等正向研發的電動汽車專用平臺實現量產應用並加速迭代,在模塊化、可兼容性、通用化率等方面持續提升;蔚來ES系列的車身鋁合金用量均已超過85%,奇瑞EQ1採用大量先進工程塑料覆蓋件,推動我國先進複合材料應用進一步向國際水平靠攏;國產純電動轎車平均續駛里程提升至360km,典型A級純電動汽車法規工況下的百公里能耗降至11-13kWh,典型高性能B級純電動汽車百公里電耗達到16-17 kWh。

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關鍵技術取得突破。2019年,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B狀態燃料消耗量達到4.3L/100km(NEDC工況),相比行業平均油耗水平節油25.9%,上汽、廣汽、吉利等企業均推出了不同類型的新型機電耦合裝置,持續功率密度爲0.8-1kW/kg,系統最高效率達到92%,實現了以矢量控制轉矩核心的整車控制技術突破。

燃料電池商用車技術研發取得積極進展。我國已初步掌握原材料、燃料電池電堆、系統、整車等關鍵技術,初步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平臺,實現電堆、膜電極、雙極板等國產化。我國車用燃料電池堆單堆功率已達到90kW,石墨雙極板電堆功率密度達到2.2kW/kg,金屬雙極板電堆功率密度達到3.0kW/L,可實現-30℃啓動,壽命達到5000小時。

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量產三元材料單體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達到275Wh/kg,系統能量密度達到170Wh/kg以上,系統成本下降到1元/Wh左右,與2016年水平相比,單體能量密度提升35%以上,系統成本下降60%以上;量產驅動電機重量比功率已達到4.0kW/kg以上,較2016年提升30%以上。

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優化完善。成立了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有力推動了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產業化技術之間的有效供給與貫通。組建了“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等一批協同創新平臺,開展了若干關鍵共性技術協同攻關,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應對日趨激烈的外部競爭、滿足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內部需求的根本要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將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作爲首要任務,要求重點抓好以下六項工作。

一是鞏固動力電池技術優勢,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其能量密度、安全性、壽命和成本對於實現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至關重要。《規劃》提出實施電池技術突破行動,加強高強度、輕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動力電池技術攻關,在考慮高比能的同時,高度重視動力電池安全性,並對固態電池進行了前瞻部署。

二是着力推進智能網聯技術創新,搶佔產業發展制高點。網聯化、智能化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特徵,已成爲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競相角逐的重要領域。《規劃》提出實施智能網聯技術創新工程,攻關環境融合感知、智能網聯決策、控制執行等關鍵技術,突破車載智能計算平臺、線控執行系統等瓶頸問題,探索中國特色智能網聯技術方案。

三是加快補齊產業基礎短板,構建安全、高韌性產業鏈。核心基礎元器件、關鍵材料、製造技術等產業基礎能力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命脈所在,直接決定着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主導權。《規劃》提出實施新能源汽車基礎技術提升工程,突破車規級芯片、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和產品,攻克燃料電池汽車應用支撐技術,支持基礎元器件、關鍵材料等共性基礎技術攻關與產業化應用。

四是產業融合創新,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規劃》明確了加快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和信息通信的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思路,以高循環壽命動力電池技術、V2G技術、能源協同調度技術等關鍵技術攻關,支撐新能源汽車與能源融合發展,加強車路協同技術、智能交通管控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研發,保障新能源汽車與交通體系協同融合。

五是推進前沿技術示範應用,探索創新技術應用新模式。針對智能製造、產業融合、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應用場景,《規劃》提出開展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應用示範,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車應用示範行動,燃料電池汽車與氫能儲運示範等,爲新技術落地創造條件,爲新業態培育提供借鑑、爲新應用場景探索積累經驗。

六是優化資源配置,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新生態。《規劃》提出要建立聯合研發攻關機制,探索短板弱項技術,跨產業聯合攻關基礎交叉技術,強調要依託創新服務平臺,提高技術轉移、信息服務、人才培訓、項目融資、國際合作等公共服務支撐能力,加強測試驗證能力建設,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打造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的創新閉環

(作者侯福深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

相關鏈接:

系列觀察之一: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增速 打造新能源汽車“強心臟”

系列觀察之二:構建世界一流的充換電保障體系

系列觀察之三:產銷領先 品質躍升 打造製造強國新能源汽車“新名片”

系列觀察之四:智能化網聯化賦能 支撐汽車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