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新一輪產業規劃落地 技術路線更明晰

萬億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再傳利好,國務院公佈重磅文件,爲其下一個十五年發展指明方向

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公佈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多家車企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皆稱,《規劃》對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是一大利好。

《規劃》表示,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純電動汽車成爲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充換電服務網絡便捷高效,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

不過,《規劃》同時也認爲,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也面臨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質量保障體系有待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仍顯滯後、產業生態尚不健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等問題。爲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制定本規劃。

“和上一個規劃相比,這次更全面了。此次《規劃》涉及到了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多方面融合,而且對燃料電池智能網聯汽車更加重視了。”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2025年新能源車銷售佔比調整到20%

《規劃》表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第一財經記者對比發現,去年發佈的徵求意見稿中提出,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2025年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30%。也就是說,在2日公佈的正式文件中,2025年銷量目標有所降低,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未被提及。

“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及整個行業預計都將告別高增長,進入‘中低速增長但高質量發展’的階段,下調銷量目標是順勢而爲。目標如果定得過高,財稅、企業、市場等都有壓力,屬於市場的還是以市場自身調控爲好,過多行政干預反而不利於行業長期健康發展。”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於清教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吳輝看來,之前2020年達到200萬輛的目標估計無法實現,新的規劃目標是作爲一個參考,具體還得看車企和行業的發展情況。未來的五年或者十五年更多的是市場化發展,政府政策和規劃的影響力則是在逐步減弱。

吳輝認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技術變化太快,超過五年的具體目標都沒有意義,五年之後,只能是方向性的指引。

2015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保有量連續五年居世界首位。現如今,全球皆在加速新能源汽車發展。受疫情等多重因素衝擊,我國新能源汽車今年上半年銷量陷入負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滑44%至33.5萬輛。而同期,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52%,爲40.33萬輛。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已逐漸走出低谷,7月迎來今年首次正增長,並實現持續增長。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實現13.6萬輛和13.8萬輛,同比增長48%和67.7%。

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規劃》顯示,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

“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內外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中國還有先發優勢、產業鏈優勢、市場優勢等綜合優勢。隨着國家及企業愈發重視高質量發展、品牌效應、技術創新,中國在未來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中,壓力雖大,但繼續保持領先地位的機會也同樣大。”於清教對記者表示。

目前,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斷上漲,外資企業正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力。在中國市場,特斯拉已經搶走了部分市場份額,奧迪、奔馳、寶馬和大衆等傳統國際車企巨頭也在加速搶佔新能源汽車市場。

此外,外資車企加大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的投資,紛紛與國內電池供應商進行深層次的合作。此次《規劃》提出,引導企業制定國際化發展戰略,加快融入全球價值鏈,同時擴大開放和交流合作。

吳輝認爲,《規劃》提出的擴大開放以及加快融入全球價值鏈,一方面是爲了順應中國提倡的對外開放的大趨勢;另一方面是爲了更好地走出去,獲得歐洲、北美等海外汽車市場。在汽車的智能化方面,中國與海外市場還是有較大的差距。

於清教表示,在政策層面,汽車領域的對外開放得到多次定調,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市場競爭國際化,國際競爭中國化”這一趨勢不斷滲透,產業鏈企業的對外開放戰略也在不斷升級。而“歐洲車市快速發展和外資車企技術比較強”等因素則會推動滲透的加速,特斯拉的鮎魚效應已經得到證明。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銷量快速增長,其帶動了國內造車新勢力的發展。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傳統自主車企在新能源領域今年以來受到較大壓力。而北汽新能源等自主車企仍需在覈心技術領域進行加強。

對此,《規劃》強調了技術的重要性,提出“加大關鍵技術攻關,推動產業深度融合”。比亞迪方面認爲,《規劃》對比亞迪等技術高度集中的車企是一大利好。今年,比亞迪推出的刀片電池,加速推進比亞迪電池向其他汽車品牌外供。在芯片和電子元器件方面,從消費級半導體產品技術到車規級半導體技術,比亞迪在不斷打破國際巨頭的技術壟斷。此外,比亞迪正加強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合作。

技術路線更明晰

《規劃》強調深化“三縱三橫”研發佈局,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爲“三縱”,佈局整車技術創新鏈;以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爲“三橫”,構建關鍵零部件技術供給體系。

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談道,《規劃》明確了技術路線,讓企業不會在多條路線上搖擺不定,這對該企業是一大利好。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原誠寅則認爲,新能源汽車還未完全實現市場化,新的雙積分政策標準將對整車企業提出更多挑戰,新能源汽車的量解決不了負積分的問題,所以混合動力在未來幾年有巨大的市場空間。此外,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業界一直在提新“四化”,但在落地的過程中,更大的問題不在於簡單實現某個領域的技術突破,而在於跨界的融合,新能源汽車未來是多產業、多領域融合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技術路線明晰外,《規劃》還提出了對作爲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鼓勵地方政府加大對公共服務、共享出行等領域車輛運營的支持力度,給予新能源汽車停車、充電等優惠政策。

中國電動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佈的數據顯示,公共充電基礎設施整體上維持增長,截至2020年9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60.6萬臺,其中交流充電樁35.0萬臺、直流充電樁25.5萬臺、交直流一體充電樁488臺。

“目前,除了電池因素外,充電基礎設施也是制約電動車產業化發展的短板。雖然增長速度快,但充電樁整體基數太小。此前,電動車的保有量太低,所以存在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充電樁企業不賺錢。現在車和樁在互相促進,逐步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的階段。國家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主要是爲了拉動電動車銷量,推動電動車產業的發展。”吳輝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