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產業規劃出爐 劃定未來15年發展"關鍵詞"

(原標題: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出爐 劃定未來15年發展關鍵詞”)

證券時報記者 韓忠楠

自10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後,新能源汽車板塊迎來集體上漲,相關個股股價持續走強。

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新能源汽車板塊的爆發,與近期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回暖有關。更爲重要的是,產業政策的落地,有效提振了資本方的投資信心,也進一步明確了市場的投資方向

11月2日晚間,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指出,要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以融合創新爲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告訴記者,《規劃》的推出,進一步表明了國家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決心,明確了未來15年產業發展的方向,也強調了產業發展的融合趨勢,更有利於凝聚行業共識,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五項戰略任務明確發展方向

2012年,國務院發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快速發展。

然而,在整個產業加速轉型的過程中,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也面臨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質量保障體系有待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仍顯滯後、產業生態尚不健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等問題。基於上述原因,政府有關部門早在去年年初就啓動了《規劃》的編制工作,旨在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汽車強國建設。

《規劃》指出,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生產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主體地位;同時將堅持創新驅動、協調推進、開放發展的基本原則,共同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按照《規劃》目標,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

《規劃》還對未來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水平、公共領域用車電動化水平、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情況、高度自動駕駛規劃情況、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等設置了相關目標。

爲實現上述目標,《規劃》部署了五項戰略任務,分別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構建新型產業生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和深化開放合作

具體來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主要包括深化“三縱三橫”研發佈局,加快建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提升行業公共服務能力等;構建新型產業生態包括支持生態主導型企業發展、促進關鍵系統創新應用、提升智能製造水平、強化質量安全保障等;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涉及到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加強標準對接與數據共享等;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包含了加快推動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商業模式創新等;深化開放合作則涵蓋了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促進形成開放、透明、包容的新能源汽車國際化市場環境,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內容

更符合產業發展現狀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2019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就曾發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徵求意見。

與徵求意見稿相比,《規劃》內容的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並未發生本質變化,但在一些具體的細節上卻有所調整。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規劃》更加符合產業發展現狀,也體現了政策的引導方向。

其中最明顯的變化在於發展願景中具體指標的調整。徵求意見稿中,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需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30%。在《規劃》中,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佔比調整至20%左右,取消了對智能網聯汽車的銷量佔比目標設置。

在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也發生了調整,由徵求意見稿中的100%變更爲不低於80%。

王秉剛告訴記者,上述指標的調整更加實事求是,更加符合產業發展現狀,尤其是對總體銷量佔比的調整,比較符合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形勢。同時,取消對智能網聯汽車的銷量佔比目標,也符合客觀現實。在他看來,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已是行業大勢,各個企業均在抓緊轉型,但對智能網聯汽車進行標準化定義是很難的,尤其是進行銷量上的考量。

王秉剛認爲,《規劃》作爲指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方針,需從宏觀角度出發,把握產業發展的大方向。在他看來,最終落地的《規劃》具備諸多亮點,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對產業融合的推動。王秉剛指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不能僅靠行業本身,還需要與能源、通信、互聯網等各個行業進行融合,產業之間互相支持,才能起到相輔相成、互相改善促進的作用。

記者注意到,在《規劃》中,重點提及了對產業融合的要求,包括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的融合發展,尤其強調要加強標準對接與數據共享。

《規劃》還增設了對動力電池高效循環利用體系的要求,並將推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立法。業內專家指出,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爲了更好地保護環境,因此動力電池的回收非常值得產業關注。

強調基礎網絡建設

除了在具體指標上進行調整,記者還注意到《規劃》中的另一大變化,即更加強調基礎網絡的建設。《規劃》指出,將大力推動充換電網絡建設,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推動智能路網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等。

與徵求意見稿中涉及基礎網絡建設的內容相比,《規劃》中明確了對作爲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規劃》的發佈,再度爲充電樁行業帶來實質利好。尤其是從財政層面予以支持,將進一步激發充電樁的市場規模。

有券商分析,未來十年,中國充電樁建設存在6300萬的缺口,將充電樁納入新基建行列,預計將激發萬億元級別的市場。

渤海證券分析,《規劃》是行業的頂層設計,從內容看錶明瞭新能源汽車仍是國家發展的重點,將利好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王秉剛告訴記者,《規劃》與近期發佈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均是從頂層設計層面爲產業提供方向引導,這勢必會推動資本的關注。《規劃》的發佈,將進一步明晰產業方向,可有效提振資本方的投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