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領域迎來更深層次“放管服”改革

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的“放管服”改革,即將在激發創新動力知識產權領域拉開大幕。

記者近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在國務院辦公廳政府職能轉變辦的支持下,國家知識產權局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創新環境營商環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已於5月11日對外發布。

這意味着將更好地發揮知識產權的制度優勢,“使知識產權真正成爲市場主體創新發展路上的‘開山斧’‘點金石’,讓創新成果更好惠及社會,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說。

減免專利商標收費471.7億元

進一步壓縮商標、專利審查週期,促進提高知識產權質量,開放知識產權基礎數據,加強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4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新舉措,更大便利創業創新,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

在業內專家看來,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是激發創新活力和動力的重要方式,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四項新舉措爲持續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指明瞭方向。

“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是國家‘放管服’改革總體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何志敏說。

據何志敏介紹,“十三五”時期,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探索、主動作爲,以提高公共服務便利化水平和提升社會公衆獲得感爲重點,推動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具體包括:

破除不合理障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放寬專利代理機構設立及代理師考試資格限制,在自貿區實行告知承諾改革,專利代理機構設立審批時間從20個工作日壓縮到5個工作日,專利代理機構數量增長160%,達到3253家。優化商標收費結構,降低專利收費減繳標準,簡化業務辦理流程,累計減免專利、商標收費471.7億元,減少專利、商標申請材料1500餘萬份。

加強公正監管營造公平有序環境。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法治化水平,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指導,注重加強典型案例指導。堅決打擊商標惡意註冊、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爲,維護良好市場秩序,近三年累計駁回惡意搶注和囤積商標註冊申請超過15萬件,確認非正常專利申請22萬件。

提高服務質量,加速創新發展進程。持續提升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商標、高價值專利審查週期和其他業務辦理週期較“十三五”初期均大幅壓減三分之一以上。大力推進“全程網辦”,推廣遠程審理。專利、商標電子申請率較“十三五”初期分別增長7.4和28.9個百分點,達到98.8%和98.0%。加大基礎數據開放力度,免費開放5200餘萬條商標數據和34種專利基礎數據。

力爭提前一年完成部署目標

有成績,也有期待。

近年來,希望進一步壓縮專利審查、商標註冊週期,進一步降低知識產權維權成本,加大打擊非正常專利申請、商標惡意註冊行爲等來自市場主體的聲音,表明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需求依然存在。

這也正是《通知》出臺的背景。據何志敏介紹,《通知》的主要內容包括持續壓縮專利審查、商標註冊週期,提高專利、商標申請質量,不斷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能力等六個方面,共計16條具體舉措。

對於改革的“深化”,《通知》中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在國務院確定目標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自我加壓,推動改革走深走實。《通知》提出,2021年底前,實現高價值專利申請審查週期壓縮至13.8個月,力爭提前一年完成國務院部署的審查週期壓縮目標,同步壓縮商標註冊、專利申請後續業務的同時,全流程壓減知識產權申請確權週期。

“進一步壓縮商標、專利審查週期是適應知識產權申請、審查、保護等程序形式和手段變化的需要,是我國建設世界一流知識產權審查機構的需要,專利商標審查質量和效率的改善,能夠爲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提供有力保障。”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教授毛昊說。

二是聚焦公衆體驗,着力滿足差異化、多元化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改革的針對性和精準性。針對申請人對知識產權獲權週期的不同需求,提出建立完善註冊商標綠色通道加快模式,優化專利優先審查機制;進一步優化專利依申請延遲審查機制,便利創新主體核心的專利佈局。全面簡化專利、商標業務辦理流程,大力推行專利代理機構設立審批告知承諾制,進一步提升業務辦理便利化程度,大力推行專利商標、電子證書、加快對電商平臺開展代理業務的規範協同監管。

三是突出高質量發展導向,推動知識產權工作由追求數量向提升質量轉變。提出不得直接將專利申請、授權數量作爲享受獎勵資質資格評定政策的主要條件,2021年6月底前,各地要全面取消專利、商標申請階段的資助和獎勵。同時,將持續加強審查監管,強化創造源頭治理和全鏈條協同發力,着力破解當前知識產權發展中的突出矛盾。

集中治理電商平臺違法行爲

服務要上去,監管也要跟上。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各地方知識產權局充分履行知識產權服務行業的監管職責,創新智慧監管模式,實時監測網絡平臺知識產權服務狀況,引導網絡平臺依法開展業務,有效規範了平臺知識產權服務行爲,進一步營造了良好的行業發展環境。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雲介紹,爲進一步促進知識產權服務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從2019年起,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了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的“藍天專項整治行動

集中治理電商平臺商戶違法開展專利代理的行爲。“藍天行動”期間,國家知識產權局通過對有關電商平臺主動監測發現,一些平臺商戶違法發佈專利代理業務信息,涉嫌無資質專利代理的行爲。國家知識產權局及時組織有關地方局對相關電商平臺進行約談整改,要求充分履行平臺的責任,依法規範“黑代理”行爲。約談後,有關電商平臺迅速整改,整體下架商戶109家,刪除了1221家商戶的3062條商品鏈接。

規範知識產權服務網站線上商標代理和交易行爲。對商標代理和交易量比較大的9家大型知識產權服務網站進行重點監控。委託有關專業機構和司法鑑定機構,藉助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電子存證等技術,及時對違法行爲固定證據27組,並組織有關地方政府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對相關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進行約談。約談整改後,有關平臺下架了正在交易的涉嫌不以使用爲目的的惡意申請商標170餘萬件。

雷筱雲透露,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繼續深入開展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的“藍天”專項整治行動,將規範平臺型機構作爲整治行動的重要內容,加強對平臺型機構經營行爲的監控,加大打擊力度,不斷促進“互聯網+”知識產權服務新業態的良性發展,持續改善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的秩序,充分激發市場化知識產權服務活力,爲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