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導 高位統籌 打造海南職成教育的澄邁樣板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近年來,澄邁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全力推進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爲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目前澄邁縣域內有中、高職院校3所,縣社區教育學院1所,縣老年大學、青少年社區教育學校各1所,鎮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社區教育學校)16所,鄉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91所,省級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3個,國家級實踐實訓基地3個。2019年10月,澄邁通過創建評估,確定爲第五批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

政府主導 高位統籌推進發展

澄邁把建設職業和成人教育示範縣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經濟發展同規劃、同部署、同推進。出臺了《澄邁縣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關於加快發展澄邁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等,明確職業教育的目標、任務。出臺《澄邁縣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實施方案》《澄邁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支持職成教育發展。

強化政府統籌職能,成立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澄邁縣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領導小組、澄邁縣創建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工作領導小組、澄邁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組建澄邁縣終身教育促進委員會,定期研究職成教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建立教育、財政、農業等部門共同推動職成教育發展的工作機制,把職成教育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制考覈,定期督導考覈,確保澄邁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任務落實到位。

逐年加大投入,設立專項資金扶持職成教育、社區教育、“三農”培養髮展。澄邁2018年安排職成教育資金和社區教育經費共3758.76萬元,縣財政安排教育費附加用於職業教育比例達到35%。目前中職生生均公用經費1800元,縣職校生均公共經費標準高於普通高中水平。全面落實中職生免學費和助學金政策,規模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按比例足額提取,成人教育經費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標準籌措,同時保證專款專用。此外還制定了社區教育考覈管理暫行辦法,加強對社區教育專項資金的規範管理。

大力加強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加快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適應現代化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目前,澄邁有職業教育專兼職教師601人(含縣職校97人),佔全縣人口比爲萬分之10.1,雙師型教師佔專任教師68人,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114人。縣域內中高職在校學生規模7411人,生師比爲12.3:1(縣職校學生1520人,生師比16.7:1)。鼓勵社區教育中心與中小學校師資互聘共用,每年按教師工資總額2%提取教師培訓經費,有效保持了職成教育教師隊伍相對穩定。

因地制宜 開設本土特色專業

悠悠古琴韻,片片沉香林。近年來,位於澄邁縣加樂鎮效古村吸引着一批又一批遊客,僅村裡一間立於南渡江邊的小小沉香館,年接待遊客就達數萬人次。

澄邁曾榮獲“中國沉香之鄉”稱號,沉香作爲澄邁主要農林產品之一,得到澄邁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推廣。目前加樂鎮沉香種植面積已達8100畝,成立了6家沉香種植及專業加工合作社,建成沉香移植、套種、新植、造香等示範基地。爲更好服務地方特色經濟,澄邁大力推廣沉香成品加工新技術、新成果,加大與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協作,共同開展沉香種植及成品加工關鍵技術的攻關研究,同時興建一批沉香種植及成品加工科技示範園,加快科技推廣步伐。

根據澄邁產業發展需求,澄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於2015年開設了民族工藝品製作(沉香方向)專業。該專業爲海南省特色中職專業,主要培養學生掌握沉香種植、沉香加工、沉香產品銷售、香道文化等沉香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在某一領域具有突出的特長並能開展集約化的生產經營工作,具有生產示範、技術推廣和協助本地農業勞動者解決生產經營實際問題的作用。此外,澄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與加樂鎮效古沉香種植基地聯合成立了校外實踐基地,定期開展實地實踐活動,增加學生的實操能力,爲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和就業崗位。2018年,澄邁縣社區教育學院與加樂鎮效古沉香種植基地聯合成立社區教育實踐基地,爲廣大社區羣衆認識瞭解沉香,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提供新的平臺。

值得一提的還有咖啡專業。福山咖啡歷史悠久,是海南省著名特產,馳名國內外,也是澄邁的一張靚麗名片。爲更好地服務縣域經濟發展和學生創業,澄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於2015年調整設立咖啡生產與加工專業。至今咖啡專業學生共計158名,其中畢業生76名。該專業主要培養咖啡生產與加工、咖啡調製、咖啡館經營與管理及服務從事與咖啡業相關工作的從業人員和創業人才。

澄邁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尹承玲表示:“澄邁產業基礎紮實,發展本土特色專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個個因地制宜設置的特色專業,就如散落在澄邁各地閃閃發光的珍珠,職成教育則是串起珠子的鏈條,一條珍珠項鍊熠熠生輝,爲澄邁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亮色。”

結合產業 助力決戰脫貧攻堅

十多年前,澄邁縣橋頭沙土村還是一塊貧瘠之地,外地人都說“嫁女不嫁沙土郎”;如今,沙土裡掘出金,源自這裡的“橋頭地瓜品牌全國聞名,地瓜產業帶動全省近萬農戶增收,一棟棟“地瓜樓”拔地而起。

沙土村組織成立了澄邁橋頭沙土甘薯專業合作社,將“橋沙甘薯”正式註冊爲商標。沙土村十幾個自然村的近700名農民入社。在發展農業產業的同時,橋頭鎮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結合自身實際,把精準扶貧與地瓜產業發展融合,積極動員本地合作社參與到脫貧攻堅事業當中,並免費向貧困戶贈送種苗、農資,長期提供種植技術和地瓜保價回收服務,優先爲貧困戶安排工作崗位,還採取多種形式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在地瓜產業帶動下,沙土村貧困戶從上千戶減少爲30餘戶,村民建起了500多棟被稱爲“地瓜樓”的小洋樓。

2017年,爲進一步利用橋頭地瓜產業、橋頭地瓜品牌、橋頭地瓜文化助力全鎮脫貧攻堅,橋頭鎮投入90萬元,與澄邁橋沙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方式,吸納貧困戶110戶449人入股合作社,發展地瓜種植項目。2018年,橋頭鎮33戶126名貧困戶以資金入股的方式加入橋頭沙土地瓜甘薯合作社,貧困幫扶覆蓋率達到100%。共計投入本金63萬元(人均5000元),收益率達12%,合作期限爲4年(期滿後股金返還),人均每年可獲得分紅600元,可穩定持續地爲貧困戶增加收入。同時,爲實現貧困勞動力的轉移就業,今年地瓜種植採收期間,已有8名貧困戶進入沙土地瓜甘薯合作社內從事育苗、種收、分揀、打包等工作,人均工時60.6小時,人均收入741元,進一步爲貧困戶增加了收入。

尹承玲說:“實踐證明了職成教育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基礎性作用,特別是在攻克深度貧困地區堡壘中的突擊作用,是一種見效快、成效顯著的扶貧方式。”

下一步,沙土地瓜甘薯合作社擬在善豐、榮興、元隆等建檔立卡貧困戶分佈較多的村與有意願的貧困戶建立起幫扶合作關係,建立其地瓜種苗育苗機制,在進一步擴大勞動力轉移就業、爲貧困戶增收創收的同時,教會他們相關種植技術,增強橋頭地瓜品牌帶動脫貧的內驅力。在澄邁縣委縣政府“商標富農”戰略指導下,橋頭鎮開拓出了“商標扶貧”的新舉措,爲貧困戶增收創收,進一步夯實了全鎮脫貧攻堅工作基礎。

社區建校 營造終身學習氛圍

書法班、模特班、舞蹈班、繪畫班……近日,走進位於澄邁縣金江鎮的椰島小城社區,豐富多彩的社區教育課堂,讓來自遼寧的“候鳥”劉先生感覺在海南的生活一點兒也不寂寞。“社區課堂就在家門口,方便老年人聽課,活到老學到老!”

椰島小城社區學校、金馬東康樂美社區學校、金山社區學校……近年來,澄邁十分重視營造全民終身學習的氛圍,大力推進全縣社區教育發展,加快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工作,以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整合各類教育資源,整體提升社區學習力和創新發展能力,服務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

澄邁立足於社區,培育多元主體,引導各級各類學校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區教育,大力推進全縣社區教育特色發展。社區教育學院成立於2018年,是在澄邁縣委、縣政府,澄邁縣教育局領導下,爲全面提高澄邁人口素質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組織機構。學院以“快樂學習・幸福澄邁”爲辦學宗旨,努力辦好居民家門口的社區教育。澄邁全縣目前共成立1所縣社區教育學院、5所直屬社區學校、1所老年大學、27所鎮級社區學校、145個村(居)教學點、縣社區教育研學基地11所、縣職業教育實踐基地4所,全縣實行“縣、鎮、村(居)”三級管理機制,澄邁縣社區教育學院統籌指導開展全縣社區教育、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工作。

澄邁是有着“海口後花園”之稱的富硒養生福地,生態環境獨特而優越,每年冬季吸引了內地大量“候鳥”來此置業養生,“候鳥”羣體中包括了退休專家學者、企業高管、資深專業人員等,是近在眼前獨特而珍貴的人才資源寶庫。

“候鳥”專家人才們發揮特長,積極開展公益活動,爲地方文化生活添異彩,但澄邁能承載該羣體學習、休閒的平臺少之又少。爲此,澄邁借全省大力推進終身教育,創建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的契機,對全縣社區教育發展前期的創建工作做了大量調研,洞悉了全縣“候鳥”人羣的需求,清晰地知道澄邁創建社區教育工作的前期定位,優先統籌整合本地“候鳥”人才資源,並始終以“政府主導,統一管理,分級實施,財政支持”的工作原則,明確全縣終身教育工作目標。

“發展社區教育,就是要促進全民終身學習,提升羣衆科學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澄邁縣教育局局長林旭表示,接下來,該縣將進一步完善終身教育體系,開設各類社區教育課程,使之成爲社區居民終身學習和接受社區教育的有效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