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手段管住廢鉛蓄電池

廢鉛電池收集處理信息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初見雛形

操作人員在收集整理廢鉛蓄電池。 資料圖片

眼前的藍色大屏上,密密麻麻的點位星羅棋佈。仔細點開其中一個藍點,一塊廢鉛蓄電池整個“營銷網點—暫存點—收集站—再生處置企業”的全流程生命週期,一目瞭然。

應收盡收,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有效遏制倒酸和“非法冶煉”污染環境行爲的發生,大屏展示的,是已經在山東運行的“廢鉛蓄電池收集處理全過程信息化管控項目試點成果,成果也在鉛蓄電池生產企業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工作推進會上展示。

“廢鉛蓄電池污染防治是生態環境部確定的2019年和2020年固體廢物環境管理重點工作,也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必須啃下的硬骨頭。”來自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相關負責人,在試點工作推進會上說。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9年11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聯手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共同發起設立了“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進基金”,在基金的資助下,廢鉛蓄電池收集處理全過程信息化管控項目應運而生。這一項目的啓動,爲廢鉛蓄電池全生命週期的管控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加強廢鉛蓄電池源頭和全過程管控

22個試點省市有序推進,社會源廢鉛蓄電池回收量大幅增加

今年9月1日起即將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專門爲廢鉛蓄電池“書寫了一筆”—— “國家建立鉛蓄電池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鉛蓄電池的生產者應當按照規定,以自建或者委託等方式建立與產品銷售量相匹配的廢舊產品回收體系,並向社會公開,實現有效回收和利用。”

廢鉛蓄電池規範收集處理體系建設,勢在必行。

爲探索建立鉛蓄電池生產企業集中收集模式、強化廢鉛蓄電池收集轉運信息化監督管理,2019年1月,生態環境部和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鉛蓄電池生產企業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工作方案》,選擇有條件的地區作爲試點,並於2020年底前完成。

“試點的目的是在環境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合法收集廢鉛蓄電池的企業數量,爲廢鉛蓄電池收集、貯存以及轉移運輸提供便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相關負責人彼時這樣介紹。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項目旨在配合生態環境部等部委在鉛蓄電池領域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完善廢鉛蓄電池收集處理相關法規標準,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加強廢鉛蓄電池源頭和全過程管控。”

同時,這也是落實國務院辦公廳《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廢鉛蓄電池污染防治行動方案》和《鉛蓄電池生產企業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工作方案》的一項重要內容。

如今,北京、天津、河北等22個省市組織開展了鉛蓄電池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的試點工作。試點企業通過合作共建和自建等方式,積極推進正規收集體系建設。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試點企業共建設鉛蓄電池集中轉運點599個、收集網點8057個,2019年共收集和轉移廢鉛蓄電池達478793噸。

山東已建立規範收集處理體系

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的鉛蓄電池生產及流向監控網絡

記者瞭解到,山東省開展試點工作較早,目前已基本建立涵蓋全省各級交運集團、通信集團等大型企業,以及汽配城、汽車4S店、電動車銷售網點、廢舊物資收購站(點)等規範收集處理體系,通過正規渠道收集的社會源廢鉛蓄電池量,較往年大幅增加。

山東省固廢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山東經驗”。在前期工作中,他們以天能、超威、風帆、駱駝等品牌電池生產企業爲主導,帶動規範山東市場收集秩序;引導鉛蓄電池生產企業對進入山東市場的鉛蓄電池實行統一編碼,以便實現全生命週期管理;同時,對收集站和暫存點實行統一編碼,便於信息檢索和信息化管理。

在大量工作的基礎上,山東廢鉛蓄電池收集處理全過程信息化管控項目也啓動建設。通過編碼、掃碼貼碼以及跟蹤可追溯技術的應用,山東逐步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的鉛蓄電池生產及流向監控網絡。

信息化建設層層加碼步伐加快

有望接入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工程相關平臺,全過程可追溯指日可待

物流信息全部可視化,並自動選擇最優路線。不僅如此,每一個廢鉛蓄電池,其在系統內已經設置好了重量,在中轉儲運環節,還配有攝像頭和稱重設備,既可以實現實時監管,又可以避免人爲偷倒酸液的現象。”山東試行的“廢鉛蓄電池收集處理全過程信息化管理項目”平臺建設方、找鉛網顧問吳愛政向記者介紹起了這個“高大上”的智能平臺。

如此一來,廢鉛蓄電池的身份信息、地理位置、危廢數量、倉儲信息、物流信息、資金流向等一切盡在掌握。

“通過區塊鏈實現電池銷售和回收的全產業鏈數據存證,有利於政府對電池流通真實性的溯源和監督,並以此爲依據制訂行業相關的扶持政策。”吳愛政表示,對於找鉛網而言,多年深耕行業,他們意識到了完善廢鉛蓄電池全過程溯源的必要性,基於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建設的需要,他們向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捐資作爲“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進基金”,支持建設了公益性的“廢鉛蓄電池收集處理全過程信息化管理項目”。

從山東的實地成效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信息化管控新機制,得到了初步的應用。

如今,這一信息化項目平臺在山東省已接入1萬餘家網點,通過系統統一收集、轉運,並最終轉運至山東中慶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處理。

“藉助項目,搭建平臺,統籌資源,政府企業攜手,不僅交出了滿意的成績單,展示了企業的積極行動,對公衆而言,這也是一次普及知識的過程。”採訪中,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爲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目前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工程中,已設立了“固體廢物綜合管理系統項目鉛蓄電池模塊”,有望將廢鉛蓄電池規範收集處理信息全部接入平臺,並將與工信部建立的鉛蓄電池全生命週期追溯系統聯網,逐步實現鉛蓄電池的全過程可追溯。

與此同時,推進鉛蓄電池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生態環境部配合國家發改委制定的《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也已於今年6月向社會二次徵求意見,即將正式發佈。按照這一辦法規定,國家將施行鉛蓄電池回收目標責任制,到2020年底,廢鉛蓄電池回收率要達到70%以上。(記者 張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