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務“精準度” 推進審判“加速度”

江蘇蘇州相城區人民法院在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過程中,堅持學習調研聯合攻關相促進,堅持服務執法辦案和羣衆訴訟相結合,不斷深化“智慧審判蘇州模式”,優化了司法資源配置,提升了程序效能,推動了訴訟質效明顯提升。今年1月至10月,結收案比達98.58%,位列蘇州全市基層法院第一;結案率達80.7%,較去年同期上升3.63個百分點。

6個課題組攻關

2020智慧訴服功能介紹,司法確認程序適用問答,小額訴訟程序適用問答……在相城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大廳導訴臺前,該院行裝科科長海龍拿着一本本小冊子和一份份文件彙編向記者介紹起該院改革試點的攻關成果。

據相城區法院院長徐建東介紹,相城區法院的改革試點是在今年2月20日疫情防控非常吃緊的時候拉開序幕的。爲此,該院專門成立了6個改革專項研究課題組,堅持“改革課題化、課題目標化、目標責任化”的理念,通過學習調研,以及參與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中標的最高人民法院調研課題等形式,針對工作中的難點和堵點,制訂舉措,升級技術,完善機制。

通過邊聽介紹,邊看演示,記者瞭解到――

要素式審判讓簡案“提檔加速”。針對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買賣合同糾紛等6種類型化案件,精心設計“案件要素表”。對於在要素表中已確認無異議的要素,簡化質證、辯論等環節,並可一鍵生成要素式文書,有力推動了簡案快審。

庭前會議爲繁案“開渠引流”。針對複雜的案件,由承辦法官或其指導下的法官助理主持庭前會議,進行證據交換、委託鑑定、開展調解等工作,使庭審可圍繞爭議焦點開展。

系列實施辦法讓辦案“快馬加鞭”。該院通過出臺完善簡易程序、擴大獨任制適用範圍等實施辦法,取得了1月至9月全院簡易程序案件平均審理天數51天,位列全市第2的好成績。單月案件平均審理天數自試點前的114.66天逐月下降至9月的60.85天,降幅達88.4%。

104項數據統計“一鍵生成”。圍繞繁簡分流改革試點104項數據指標,相城區法院自行研發統計小程序,實現數據實時彙總、報表一鍵生成。

內外聯動大調解

葉某因在輸液治療過程中出現藥物過敏反應,與衛生院協商無果後,將衛生院訴至法院。該醫療糾紛若進入訴訟程序,可能涉及醫療鑑定,審理期限較長。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相城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遂委託該院聘任的特邀調解員許玉良對該案進行訴前調解。許玉良系相城區醫患糾紛調解委員會主任,經多次調解,葉某與衛生院達成協議,衛生院補償葉某人民幣1萬元。

對於醫患糾紛、金融糾紛等案件,行業特邀調解員在相關領域具有專業優勢。相城區法院聘請了50名特邀調解員,其中10名爲行業調解員。

據相城區法院副院長吳宏介紹,該院以做實“法官進網格 審務進基層”爲着力點、以推動“無訟村(社區)”創建爲示範點,用好調解員的親和力、專業調解的影響力、部門協同的聚合力,畫好多元解紛同心圓”、組建多元解紛“共同體”。

“相城區法院注重暢通鑑定程序與訴前調解的對接,暢通訴前調解與速裁快審、司法確認等程序流轉的銜接,打通了調解中的梗阻。我今年9月25日收到一起標的額爲11萬多元的房屋租賃合同糾紛,9月30日就調解成功並進行了司法確認。”江蘇顯允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克林邊翻着調解記錄本邊介紹。

今年1月至10月,相城區法院訴前調解分流案件4014件,分流率達64.04%。特邀調解員通過“江蘇微解紛”平臺辦理案件2509件。

科技驅動服務延伸到“掌”

“今年10月15日,蘇州中院和相城區法院聯合舉辦了全省首場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5G直播,通過網易、騰訊視頻等多個平臺的推廣,全網收視點擊率高達近300萬次。”金海龍指着相關數字介紹說。

作爲蘇州中院“智慧訴訟服務”建設項目試點單位,相城區法院建成以電子訴訟服務爲核心,貫穿訴訟服務大廳、內外網絡和移動端服務的一網通辦各項業務智慧訴訟服務新模式。十餘臺便民服務終端可24小時服務。依託“蘇州智慧法院”APP,將服務從網上延伸到“掌上”,爲當事人提供多元化解、訴訟服務等4大類36項事務的查詢、辦理和跟蹤反饋。相城區法院還積極參與蘇州中院全域訴訟服務工作模式建設,真正實現訴訟服務“就近能辦、進門快辦、異地通辦”。據悉今年已成功完成跨域查檔36人次。

據相城區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黃偉豐介紹,該院爲防止在線審理無序化、審理過程隨意化等問題,還致力於打造電子訴訟模式,在今年3月初,在全省率先出臺《電子訴訟規則指引(試行)》。該院還通過已打造的9個互聯網法庭,完成了10個月共進行在線開庭、調解、質證、執行等各類訴訟活動8242次。

相城區人大代表、區律師協會會長劉文健表示,過去到相城區法院,要查證件、手寫登記,還常常需要排隊。現在“刷臉”就可以進出,網上即可立案,路上就可提交證據,很多工作用手機就能完成,切實感受到了司法的智能和高效便捷。(鄭衛平 本報通訊員 丁莉華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