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於北京時間12月14日至15日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本次論壇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扶貧辦主辦,中央廣電總檯中國社科院、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國際扶貧中心承辦,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代表線上線下參會

採取實際行動 消除發展鴻溝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 奧德麗・阿祖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帶來了巨大沖擊,全球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的不平等現象進一步加劇。消除貧困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目標。我們需要從現在開始採取行動,努力消除發展鴻溝。

衆多研究成果告訴我們:要長期實現減貧,最有效的辦法是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女童和婦女教育尤其如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在加大投入,爲女童和婦女教育提供保障,同時確保她們在疫情防控期間能夠繼續學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成立的全球教育聯盟,已在70個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最佳遠程學習方案

不平等問題不僅僅是數量問題、技術問題,還需要從文化、社會等角度去更深入地理解。這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社會轉型管理”項目的意義所在。我們需要採取多樣化方法,傾聽多方意見,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案,共同應對挑戰

在全球層面,我們正在努力研究、瞭解新冠病毒,研發疫苗,可靠的科學信息共享十分重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在加緊推動一個關於全球開放科學的重要項目,我們將努力實現上述願景,充分發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爲交流平臺的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願積極發揮科學、教育和文化的力量,探尋從根本上消除貧困的方案,推動可持續發展,構建命運與共的世界。

深化多邊合作 堅持包容發展

比利時前首相 伊夫・萊特姆

當前,大多數歐洲國家的貧困人口數量正在上升,尤其是一些民衆無家可歸的問題日益嚴峻。爲解決該難題,歐盟正在調整政策,與相關國家和地方政府等展開密切合作。這是一項具有開拓性的艱鉅工作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衝擊世界經濟,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正常生活和社會交往。我們應該立即着手評估疫情對減貧成果和減貧政策的影響。在疫苗即將投入使用之際,我們一定要確保所有人都能夠公平獲得疫苗,其中包括最貧窮的人口。

中國有效防控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注意到,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對解決貧困問題保持了持續關注,制定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應對舉措。

爲在全球層面更高效地解決貧困問題,我們需要展開更多更具包容性的多邊合作。幾十年來,各國在貿易投資和公共衛生等領域持續展開合作,許多國家成功擺脫貧困,走向富裕。我們面臨的貧困挑戰不分國界,一定要努力推動和深化多邊合作。

媒體在減貧問題上扮演着非常關鍵的角色。媒體能夠推動各方對減貧議題保持足夠關注度,讓貧困羣體能夠更多參與減貧決策。在減貧過程中,要注意體現民衆的自主權,這是一個關乎公平和尊嚴的問題。同時,媒體也可以經常性地交流減貧實踐和經驗,對減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制定長遠目標 一以貫之落實

匈牙利前總理 邁傑希・彼得

實現經濟發展,增進人民福祉,消除貧困落後現象,需要政治遠見、長遠規劃,以及保持政治、經濟、社會穩定。真正的政治家能夠制定長遠目標,並且一以貫之地加以落實。

世界上很多國家存在貧困現象,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貧困問題。衡量發展成就,可以和本國過去情況比,也可以和更發達的國家比。比如與數十年前相比,2020年匈牙利取得了巨大進步,這屬於歷史性評價。但是,與奧地利等一些國家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

在消除貧困方面,要實現共同進步和共同繁榮,一大障礙是消除歧視和偏見。我們需要爲貧困人口提供更多工作機會,讓他們掌握更多專業技能。提供獎學金、住房補貼,爲失業人羣提供就業機會等舉措,有助於這一目標的實現。我們正與歐盟加強合作,通過擴大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包括加強基建、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等,幫助貧困地區擺脫貧困。

中國爲消除貧困制定了卓有遠見的政策舉措,採取了務實行動,匈牙利各方對此高度讚賞。中國減貧成就令人鼓舞。中國持續快速發展,爲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讓世界更加關注貧困問題。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正是那些最貧困的國家。全球減貧任務依然十分艱鉅。

增進團結信任 維護多邊主義

意大利前總理 恩裡克・萊塔

新冠肺炎疫情作爲一場全球性公共衛生危機,暴露出國際治理體系的薄弱環節。各國人民都受到疫情的負面影響。西方國家出現了新的貧困問題,我們需要找到新的解決方案。

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我們看到國際社會釋放出一系列積極信號。多邊主義和多邊合作有望得到強化,這有利於更加有效地應對全球性問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正式簽署,表明各國希望通過強化多邊主義解決共同面對的挑戰。在歐洲,歐洲央行近日決定擴大“大流行病緊急採購計劃”,將購債規模增加5000億歐元,使總額達到1.85萬億歐元。面對全球性挑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我們看到,各國和各地區之間加強了團結。

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是“信任”。只有增進信任,我們才能真正戰勝貧困、防止返貧。我們應該進入一個東西方合作的新時代,它對於全球未來發展非常關鍵。

2021年,意大利將擔任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2016年,中國成功擔任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二十國集團是全球經濟治理最積極有效的平臺之一。在過去幾年裡,二十國集團也遇到了一些難題。我相信,未來,意大利在二十國集團框架內,將進一步加強與歐盟、美國,以及與中國的合作。意大利明年將努力完成好輪值主席國任務,把解決新出現的貧困問題作爲一項工作目標。

交流借鑑經驗 促進互聯互通

柬埔寨農村發展部大臣 烏拉本

貧困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爲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需要了解其原因,並制定全面有效的政策。當前全球減貧事業取得長足進展,但徹底消除貧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疫情帶來嚴重衝擊的背景下,我們更需要在多邊主義框架下找到合作方法。

近年來,柬埔寨減貧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通過推動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保證社會公平和完善政府治理,柬埔寨人民的生活有了顯著改善。2019年,柬埔寨經濟增速爲7.1%,貧困率降到10%以下。

柬埔寨仍面臨不少挑戰。過去我們主要通過發展農業、旅遊業以及促進商品、服務出口來推動經濟增長,促進減貧。如今,我們可能無法單純依賴過去的方式來推動經濟增長和減貧。柬埔寨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都需要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維護雙邊和多邊夥伴關係,以確保共同實現發展、和平與穩定。

借鑑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我們實施了一些重要項目,包括中國援柬減貧示範合作項目、中國援柬鄉村道路項目和中國援柬鄉村供水項目等。在瀾滄江―湄公河機制下的減貧合作也有力推動了柬埔寨農村經濟發展。

放眼未來,在不同層面加強互聯互通,將是實現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需要做更多工作,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共建“一帶一路”就是這方面的絕佳範例。

改善民衆生活 加強能力建設

菲律賓國家減貧委員會主席 諾埃爾・費隆科

減貧需要全方位的解決方案。我們需要綜合施策,才能夠制定出恰當的政策和規劃,滿足民衆的需求。

當前,世界面臨疫情衝擊,消除貧困的艱苦鬥爭變得更爲複雜。疫情加大了貧富差距,在抗疫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新需求,我們相應制定和實施了新的政策舉措。

爲了幫助降低貧困人口的負擔,菲律賓通過相關法案,爲大約1800萬個家庭提供爲期兩個月的社會救助和應急補貼。今年9月,菲律賓通過了恢復經濟一攬子計劃,提供1655億比索的資金,用於應對疫情和恢復經濟。此外,減貧委員會還在動員廣大的基層志願者,推動減貧和監測包括食品補助計劃在內的扶貧項目的實施情況。

我們認爲,能力建設,尤其是農村地區的能力建設,在實現社區脫貧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推動農村發展,在最貧困的地區推出試點項目,如社區綜合民生、農業生產和加工項目、有機種植和商品交易設施項目,以及全面漁業發展項目,有助於實現減貧。

在菲律賓,仍然有2100萬人生活在貧困之中。我們的減貧政策取得了成效,但依然面臨各種挑戰。我們正在採取具體行動,加強國家之間的減貧合作,學習和探索更多有益的減貧經驗,不斷改進減貧計劃。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幫助民衆脫貧,還要讓他們的生活過得更好。

努力發展農業 保障糧食安全

塞內加爾農業部部長 穆薩・巴爾德

近年來,塞內加爾農業持續發展。從2014年開始,塞內加爾開始實施“塞內加爾振興”計劃。在這一框架下,從2014年到2017年,塞內加爾農業部制訂了配套措施及“農業快速發展計劃”,以育秧水稻種植和小型家庭種植爲依託,助推農業取得長足進展。

在“農業快速發展計劃”支持下,原來難以獲得貸款的農戶可以免費取得育秧水稻,並加入國家水稻自給自足項目。該項目收效巨大。從2015年開始,更先進的育秧水稻種植面積超過了更爲原始的直播水稻,這一趨勢一直延續至今。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不僅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也給農業生產和扶貧減貧帶來了新的障礙,導致更多不確定性。像塞內加爾這樣依賴進口來保證糧食需求的國家變得更爲脆弱。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凸顯。農業部專門制定了以保障糧食安全爲中心的計劃,提供600億西非法郎資金。

塞內加爾今年農業實現豐收,農產品產量創造了歷史紀錄。今年塞糧食產量達到380萬噸,比去年增加了100萬噸。

農業的發展提升了農戶應對經濟衝擊的韌性,促進了大規模減貧事業的發展。塞內加爾農業展現出活力,並走出適合自身情況的新路徑。與中國的農業合作極大地提高了塞內加爾農村地區的發展水平,我們對這一合作非常滿意。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推動兩國間的互利合作。

明確減貧目標 實施精準政策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 劉永富

中國認真實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開展建檔立卡,解決扶持誰的問題。國家制定貧困識別標準和程序,完整記錄致貧原因、幫扶措施和脫貧效果,建立起全國統一的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實現貧困數據到村到戶到人。

二是選派駐村幹部,解決誰來扶的問題。選派優秀工作人員,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先後有300多萬幹部參加,每年保持近百萬人在崗。這些幹部與貧困村幹部羣衆共謀脫貧之策,共走脫貧之路。

三是推進分類施策,解決怎麼扶的問題。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以實施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爲例,90%以上貧困戶得到產業和就業幫扶,70%以上貧困戶有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帶動,貧困羣衆工資性收入和生產經營性收入佔比逐年上升。

四是建立貧困退出機制,解決如何退的問題。中國的脫貧標準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一是貧困家庭年人均收入超過國家扶貧標準;二是不愁吃、不愁穿;三是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這是一個綜合性的標準。達到標準後,經民主評議、入戶覈實、公告公示等程序脫貧退出,做到政府認定、貧困戶認可、社會認同。

五是建立防止返貧長效機制,解決如何穩的問題。從2021年起設立五年的過渡期,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對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建立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提前採取針對性幫扶措施。

講述脫貧故事 作出媒體貢獻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臺長兼總編輯 慎海雄

2020年在人類減貧史上有着特殊意義,中國完成了一項堪稱奇蹟的事業。最近,我到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定點幫扶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調研。那裡交通閉塞、氣候高寒,曾經是中國最貧困的縣之一。現在,當地人告訴我,他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看到,很多彝族兄弟從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上搬下來,住進了縣城邊的新房。這一棟棟新民居都是政府爲移民建造的。彝族同胞的臉上洋溢着笑容,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他們發自內心的喜悅。這可以說是中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果的一個縮影。

這個成果是如何做到的?中國的經驗能否被複制?世界對中國的脫貧故事充滿了好奇。我想,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製作的紀錄片《中國脫貧攻堅》能給出一個鮮活的答案。這是中國第一部以外國朋友的視角解讀中國脫貧攻堅經驗做法的紀錄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旗下CGTN主持人、美國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庫恩博士主持並撰稿。中美聯合創作團隊歷時兩年,深入到中國的田間地頭、大山深處,記錄下了鑄就偉大事業的艱辛歷程。今天,這部紀錄片的多語種版本正式向全球發佈。我相信,這部紀錄片會讓觀衆對中國的脫貧故事有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也希望通過這部片子向國際社會分享中國的脫貧經驗,爲全球減貧事業作出媒體應有的貢獻。

建設開放經濟 推進減貧事業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特聘院士 馬凱碩

扶貧減貧是人類崇高的事業。我在新加坡長大。記得小時候,新加坡當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500美元。我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家裡沒有抽水馬桶,更沒有電視。因爲經歷過貧困,我深深感到,貧困不僅會在物質上,也會在精神上削弱人們的能力,讓人失去自我價值認同。

正因如此,消除貧困才顯得如此重要,中國成功的減貧故事才如此動人。在過去30年裡,我們在消除貧困方面所做的工作,比人類之前3000年所做的還要多。爲什麼我們能夠實現人類歷史上如此大規模的減貧?答案是非常複雜的。我認爲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那就是建設開放經濟和開展自由貿易。

越南爲例,1992年越南的貿易總額是50億美元,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是52%;到2018年越南的貿易總額上升到5200億美元,貧困率下降到1.9%。再看一下印度,1992年印度的貿易總額爲450億美元,到2018年上升到9140億美元,貧困率則從47.6%下降到7%。這些例子傳達的信息非常清楚:要消除貧困,就必須對外開放,與世界接軌。

當前,單邊主義和去全球化思潮擡頭,令人憂慮。《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簽署無疑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一大勝利。只有持續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人類的減貧事業才能取得更大進展。

創新融資模式 加強金融扶貧

國家開發銀行行長 歐陽衛民

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堅持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爲指導,創新開發融資模式。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國開行發放扶貧貸款超過3000億元。

國開行遵循國際慣例和市場化原則,加強國際減貧合作。一方面聚焦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加大對基礎設施、工業、農業、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國開行在非洲設立了總額度60億美元的中小企業專項貸款,業務覆蓋了32個國家,創造就業機會21萬個。另一方面,強化融資服務,推進雙邊規劃合作,促進政策溝通,加強人才培訓。累計舉辦了335期交流研討活動,向175個國家、1萬多名代表分享了中國發展和減貧經驗。

消除貧困是人類的共同使命。建議加大金融對國際減貧事業的支持。一是支持各國開發性、商業性金融機構通過貸款、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持續增加金融資金對貧困人口的投放。二是鼓勵基於國際減貧需求的金融創新,支持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按照市場化原則,創新融資模式渠道、工具與服務。三是把金融支持國際減貧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各國發展戰略和政策對接起來,打通發展瓶頸。四是搭建平臺,強化政策溝通,擴大人員交流培訓,推進各方共商減貧方案、共享減貧經驗。

投資基礎設施 擴大國際協作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 馬科斯・特羅約

減貧和經濟發展一直是金磚國家的重要成就。我們還需要做更多工作、取得更大進步,才能進一步減少貧困。

目前,我們有大量資源、充足的流動性和儲蓄,要把它們變成投資,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有了充足的流動性,同時進行項目建設,就能有效彌合全球基礎設施建設鴻溝、減少貧困。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這樣的多邊機構能夠在其中發揮更大作用。

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對減貧也非常重要。面對疫情衝擊,我們更加意識到,不僅要關注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還要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建立早期預警系統,將各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繫在一起。因此,將物理基礎設施和數字基礎設施結合建設智慧基礎設施,是我們現在面臨的重要挑戰。

未來,制定發展政策時要讓多邊機構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在這方面,我們需要引導對話,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這樣才能真正有利於發展中經濟體,特別是用於應對減貧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國際社會加強團結也非常重要。全球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國際合作赤字。如果國際機構能夠提供一個合適的平臺,讓各國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建設性的探討與合作,將爲實現減貧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幹羣真抓實幹 形成攻堅合力

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委書記 鄭小東

平利縣是秦巴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縣。在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底,平利縣實現了整縣脫貧摘帽。

爲了整合貧困村“四支隊伍”和扶貧力量,58歲的縣工會主席被任命爲西河鎮女媧山村脫貧攻堅總隊長。他帶領大家辦合作社,種植富硒稻,帶動132名貧困人口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親友曾問:你都快退休了,還這樣拼命幹啥?他堅定地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既然當了總隊長,女媧山就是我的家。只要鄉親們能脫貧,我再苦再累也是應該的!”如今,平利縣所有縣級領導、鎮和部門主要負責人一竿子插到村,既當指揮官,又當戰鬥員。全縣137個村,村村都有一名脫貧攻堅總隊長。平利所有黨員幹部、356個社會組織和市場主體,上下同欲、幹羣同力,苦抓真抓、苦幹真幹,形成了強大攻堅合力。

貧困戶楊細煙過去住在偏遠落後的馬咀村,出行不便,收入微薄;如今搬遷後在社區工廠上班,每月有2000元以上的穩定工資。楊細煙說:“黨的扶貧好政策,不僅讓我住上了好房子,還可以在家門口上班掙錢。”通過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把工廠建在搬遷社區,把小微車間辦到羣衆家門口,讓羣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一人進廠、全家脫貧”。這種模式深受企業和羣衆歡迎,在西部貧困山區蓬勃興起。

分享減貧經驗 開展減貧合作

中國社科院院長 謝伏瞻

貧困問題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嚴峻挑戰,遠離貧困、共同發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景。作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減貧是全球減貧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國已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對全球減貧事業做出重要貢獻。同時,中國還通過推動南南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等多種途徑和方式,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合作。

中國社科院爲分享減貧經驗、推進減貧合作,牽頭撰寫了《中國減貧成就、經驗和國際合作》專題報告,包括主報告和12篇分報告,主報告以精準扶貧爲主線,集中展示中國政府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破解發展中國家減貧“最後一公里”難題。分報告緊密圍繞“中國經驗”和“國際合作”,全面梳理中國特色減貧政策和實踐,揭示中國減貧奇蹟的內在邏輯,闡述中國減貧事業中的雙向援助與國際合作。我們特別邀請非洲、拉美、東盟、世界銀行等地區和國際組織的專家,對中國減貧道路及相關國際合作進行分析、評價和展望。

(本版內容以發言先後爲序)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7日 12 版)